国内外中小学人物写作训练范式及特点

2015-05-29 05:57杜红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生

杜红梅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写人记事是国内外中小学写作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纵观国内外人物写作训练,虽然秉承着不同的教育理念,训练方式异彩纷呈,写作指导模式丰富多彩,但却凸显了写作教学的共同规律,即随着学生年级增高,表达交流能力增强,大致遵循了真实性写作、塑造性写作、创造性写作和评价性写作的逐层递进。与此相对应,国内外对于人物写作也就形成了基于不同写作目的和指导模式的四种范式。

一、真实描摹,刻画人物

“以形写神、形神俱备”是文论的精髓,也是人物写作的最高境界。与此相对应,写人要“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此基础上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风采便是中小学生写人叙事类文章孜孜不倦的追求。要想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力所能及的就是真实描摹、刻画人物,简言之即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目标强调的“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谋而合。中外人物写作训练最初的要求无不凸显了真实描摹,刻画人物这一基本要求。

案例一:《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人物写作训练[1]:

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人物素描比赛。各人自选班上一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用350字左右对这位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文章写成后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

案例二:《描述性写作——人物素描》加州版六年级《读者的选择》第二单元写作室[2]:

人物素描准备写作:

·选择主人公

·考虑读者和目的

·搜集素材: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塑造你的人物形象,使用头脑风暴板收集这些词语

·聚焦和组织:描绘时抓住主要印象浓墨重彩,精心选择细节最大限度地表达这种印象

起草:

·在任何有话可说的地方下笔

·精心地刻画:选择头脑风暴板上能显示你所塑造主人公性格的最精确的词汇描述人物

这两则真实性人物写作训练凸显了如下特点:

(一)真实描摹显示人物真性情

“写人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展示人物个性风貌为核心,以揭示人物内在精神气韵、品德操守为目的的一种文体。其美学目标可描述为: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立于纸面,即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3]这其实表达了真实性写作的诉求。《语文课程标准》处处体现了真实性写作的理念,写作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具体到写人就是要通过具体描摹写出人物的特点,两则材料无不显示人物写作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反复思考,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二)注重交流,诱发读者意识

“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还有哪些需要完善。”学生写的时候,心中想的自然是读者的反应,以及运用怎样的遣词造句才能刻化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情,使写出的人物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帮助读者顺利地猜出。在猜的环节,学生兴趣盎然地体验了“读者”的需求与快乐,在评的过程中,读者的肯定让作者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快乐,读者的建议又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修改。修改定稿发给主人公,写作主体会像找到了面对面的倾诉对象,尽情挥洒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展现对方的风采和神韵,对方才满意,写起来自然会笔下生花。

二、基于图文,再造人物

人物塑造性写作是指在基于人物一定原型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补充细节、添加对话等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的延续性、扩展性和补充性的写作训练。塑造性人物写作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

(一)文本再造,创新人物

基于大家众所周知的人物形象,通过塑造性写作对人物进行再创造,它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有效方式,即根据已有文字材料、语言描述或者相关的图示在头脑中浮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再加工起到补充、深化、拓展人物性格的作用。

如严监生和葛朗台历来是中外吝啬鬼的代表,这种刻板和定型印象早已深入人心,使得两人真实面貌被遮蔽和消解,个性鲜明、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被浓缩为一个定型的符号,学习者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为了克服先入为主的定型刻板印象,一线有经验的教师设计了塑造性人物写作训练:让严监生挑战(拜访)葛朗台;要求通过把人物放到一定情境中,构思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创新人物形象。有的同学构思了如下细节:

葛朗台送给严监生的礼物是纸做的鱼,而严监生则在空中比画个饼来还礼;寒冬之际,葛朗台花最少的钱买件破棉衣,严监生则更厉害,在屋梁上悬挂巨石,自己待在石下,吓得冷汗滚滚,以此度过严冬。[4]

通过丰富多彩的细节呈现,写作主体不仅能从不同人物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所在国度、生活时代等方面去感受人物塑造的复杂性,还能通过典型人物的言行举止走进人物的内心,接近人物最本真的性情,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不断超越自身经验和已有定式,感受血肉丰满、具有复杂个性的艺术典型,了解不同族群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多样性、模糊性和建构性,才能真正做到“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再造,让孩子们置身于这些富有刺激性的情境中,孩子们肯定有一些话充溢心间,不吐不快。这种情境最大的好处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言语活动和思想驰骋的依托,更为重要的是消除了学生与课文、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的隔膜,当然具体生活化的情境也为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思索、交流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写作素材在交流中分享,真知灼见在互动中汇聚,写作素养在历练中提升。

(二)图文写作,深化人物

语图共生共存,再现人物精神风貌,其实质是借助人物草图勾勒来表情达意、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人物图示一方面唤起学生对人物过去生活的回忆,另一方面对图像的仔细审视和思考有利于培养写作的画面感,读起来真实生动如电影情节般历历在目,同时抓住图像的细节进行鉴赏又可以历练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引发无穷的想象,进而组织文字,这一点就成为一个鲜活的存在,像一个特写镜头一样留在读者的心间,诱发人无穷的联想和想象。如下面的写作训练:

当你年幼时,谁对你影响最大?为了捕捉对这个人的特别记忆,你可画个草图,还可以用词语来刻画这个人物,进行人物素描。

美国教科书《读者的选择》第八单元要求同学们用头脑风暴方式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外部星球的情况,以及外星人的体态特征和所具有的能力,然后用计算机上的画图软件勾勒出外星人。

在这类写作训练中,写作主体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人物映像图,草图勾勒把日常生活经验具象化,把人物形神的言语表达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清晰画面,同时把学习者的内部思维以外显的视觉图示表示出来。人物草图就是一个视觉刺激,心理成像则唤起写作主体对所写之人的重新审视和认知,沉浸在人物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的回味中,催生出源源不断的记忆表象和奇思妙想,另外,草图在写作时起到一种认知参考框架的作用,执笔成文时必将蓄势待发、一气呵成。“图文并茂的写作方式,迎合了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兴趣,利用图片来帮助其写作,不仅可以降低写作难度,发散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无形中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知识,积累新的词汇,使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多姿多彩。”[5]友好、宽松的活动氛围和图像情境契合儿童好玩、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迎合了孩子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需求,开启他们的奇思妙想,唤起他们潜在的言说欲望和表达的激情,使他们能在一种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氛围中释放自己奇特的想象,在活动中挥洒自如地展现自己精美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分享别人的语言精华,用文字展示图像场景的五彩缤纷,建构图像人物的酸甜苦辣,编织图像人物未来生活的七彩梦幻,这样的写作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即有人可记、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已经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特别是那些平日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种没有压力的氛围中也会畅所欲言。

三、思通千载,构思人物

这种写作又称为想象性写作,是基于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的虚构及想象。如德国母语教科书中人物描述游戏:

人物描述游戏——

全班准备四只鞋盒大小的纸盒,分别写上名字、职业、形容词和动词等字样。每人准备四张小纸片,在纸片上分别写上你所想象的一个名字、职业、形容词和动词。将所有的纸片集中起来,把写有名字的纸片放入名字盒,职业纸片放入职业盒,形容词纸片放入形容词盒,动词纸片放入动词盒。你的任务是:从四个纸盒中任意抽出一张纸片,根据这四个数据构想出一个人物并且发挥想象描写这个人物。[6]

在这个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学生有明确目的、具体的写作内容,更有活生生的读者对象,他们再不用绞尽脑汁地拼凑,多彩的故事、独特的感受自然会喷涌而出。本案例的活动使学生完全亲历到游戏中,解除了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精神重压,轻松享受愉快的学习之旅。这时“写作是一种精神的历险,作者利用想象去创造陌生、新奇、复杂的新世界、新人物,并借助它们跨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在虚构故事中,作者经历着自己所创造的角色的生命历程,想象并解释着人物的活动、行为及心理。为人物设计对话、行动与心理,享受到成为人物化身的乐趣;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直抵他人的内心世界,享受到全知视角的叙述乐趣;借助虚构到达从未到达的世界,接触从未接触的人物,享受到冒险的乐趣。”[7]正像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的需要,它使学习者能在一种自然、轻松、不受拘束的友好氛围中释放自己燃烧的激情,在活动中挥洒自如地展现自己精美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分享别人的语言精华。在此过程中,又能使相关描述的知识和技能浸润在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技能结构中,与学生的情趣点相契合,以活动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引导学生有效表达和交流。

四、真知灼见,评析人物

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凸显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而且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学习者展示人物生活的五彩缤纷,再现其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彰显个人气质和精神风貌,折射深层的人情世态。这些个性鲜明、千姿百态的人物引领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感受到经典人物独特的魅力。

因此,评析人物形象就成为学生述评独领风骚、激扬文字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美国《文学基础》的一次人物评析写作。

评论性写作: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表1 人物评析写作之主人公描写要点提示

表2 人物评析写作之主人公概述框架

写作训练:写篇评论性的文章分析小说、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人物。

目标:使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

读者对象:你的老师和同学,书店俱乐部成员,当地报纸或者在校学生。

写前准备:

1.选择主角

对一单元所做的笔记仔细浏览,看看有没有你想写的人物。如果没有的话就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通过头脑风暴列出一些你们难以忘记或者最喜欢的书、故事、电影、电视中的人物。从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有血有肉的人。

2.走进主人公描写要点提示(参见表1)

3.决定中心

一旦你填完了上表,再仔细检查一下你的笔记,看看你对主人公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写下一些句子作为你文章的中心。

起草:你的介绍中要包括能够概述你将要讨论的这个人物的说明部分。

当你在起草时,把所列表的相关信息和粗略的大纲放在眼前,记住重点是故事的主人公而不是故事的情节,如果确实需要为不熟悉的读者总结一下故事情节的话,记住一定要简短(参见表2)。

学生作品示范(略)。

发表。

五、总结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作品中人物是可以穿透时间的帷幕,从很远的地方走到学习者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个深刻的印象实际上就是人物的性格。”[8]人物形象评析貌似是专家、学者的专利。《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9]反映到我们的写作训练中就是针对经典文章中的人物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孩子们能隔着时空与先贤对话,能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抒他人情怀,看人世沧桑。中外人物评析彰显了如下特点。

(一)关注“写什么”、指导“如何写”

人物评析案例聚焦于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写什么”“如何写”。“写什么”在这个写作训练案例中明确要求“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如何写”具体化为清晰有序的四个环节,分别为写前准备、起草、学生作品示范以及校对发表。准备写作又是准备过程的重头戏,被具体化为“选择主人公”“走进主人公”“决定中心”“寻找支持性细节”,每一环节又列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建议,使学生在目标引领下按部就班地进行,避免了抓耳挠腮的尴尬。

(二)胸有成竹,以求妙笔生花

国外写作教学在学生动笔前还针对某种文体搭建文章的框架。框架是文章的骨骼,也可以说是行文的思路,写作的脉络,这类似于我们在写作前列的提纲。如英国为获取普通中学教育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完成的写作训练往往按照开头、发展、支持和结语的结构组织。开头要开门见山讲清楚这段是关于什么的;发展增加有关主题更多的细节,并把事件、情感和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细节支持要清楚阐释主人公的感受和体验;段落结束的时候应该介绍下一段的主题使整篇文章连贯有序。美国的这则写作训练按照介绍、主体、结束的框架组织,人物评论的写作训练就列出了人物分析的框架。

这种强调文章框架的模式化训练,虽然有禁锢学生思维的一面,但也有助于学生围绕着主题选材、剪裁,布局谋篇,最终血肉丰满。使文章的结构了然于胸,就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学生执笔成文时自然是妙笔生花。在具体分析人物时还可以使用人物图表,通过填写人物的外貌、性格、优缺点使文章主人公栩栩如生地站立在大家面前。▲

[1]洪宗礼.语文:七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37.

[2]McGraw-Hill.Glencoe Literature Course 1,Grade 6:The Reader's Choice[M].McGraw-Hill Companies Press,2002:204-207.

[3]崔正升.从课文中学习写人记叙文[J].写作,2010(6):21-22.

[4]朱佳佳.语文教学教法创新设计例谈[J].新校园:理论版,2012(8):173.

[5]汤献花.图文并茂,让写作“活”起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149.

[6]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外国语文教材译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7]叶黎明.虚构写作:写作教学的另一个向度[J].语文学习,2012(10):57-61.

[8]蔡晓东.“文学人物分析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的教学实践命题[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58-61.

[9]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亲爱的学生们,你们并没有被夺走什么
如何唤醒学生自信心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
如何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学生提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