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新
(宁波市江东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 宁波 315040)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认为,阅读者通过理解及运用策略,获得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已有研究也表明,阅读策略的运用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
阅读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应该是规范科学、明确细致的阅读理论体系。[2]然而,现实是“阅读的技能或策略的传授被忽略,反而是在借助文本进行识字、写字、听说、写作教学,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名存实亡”。[3]尽管“温故而知新”“由此及彼”“贯穿古今”“牵一发而动全身”等相关阅读联系策略的诠释自古就有,教师们在教学中也早有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中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就包含着策略的选用,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即希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学习、运用的指导;国际上也比较认同预测、联系、提问、联想、图像化、推论、找出重点、比较、监控理解、综合(统整)这十种阅读策略[4]……可是以上种种,都没有清晰、明确地阐述阅读策略的概念、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对阅读策略不明就里,对阅读策略的教学究竟该如何进行不知所以。明确阅读策略的概念,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结合典型课例对各条阅读策略做清晰的阐述,以便教师理解、运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选取学生理解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的阅读联系策略进行研究,同时也开始对其余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策略进行探索。
我们凭借查阅资料、网络搜索工具(主要是百度和中国知网),就现有条件下找到的文献中涉及阅读联系策略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分析(参见表1)。
表1中关于阅读联系策略的观点均有各自的立场,对我们厘清阅读联系策略概念有所帮助;但他们并非针对联系这一策略进行阐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概念内涵。
基于分析思考,结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的经验,我们认为“联系”是这样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能通过上下文(包括其他补充阅读材料),凭借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等手段,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思考去理解,获得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在阅读时能看看插图,读读上下文,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回忆教过、学过的方法,想想类似的文章以前是怎样读懂的。
这一策略主要包括这样四个方面的联系:(1)上下文的联系;(2)图文间的联系;(3)阅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4)阅读与原有知识、经验,已有学习背景的联系。
增强策略意识,明确了联系策略概念之后,如何正确定位其教学目标,恰当选取教学内容?这对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挑战。
首先,我们细读《课标》(2011版)中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找到与“联系”这一策略相关的条文(参见表2)。
可见《课标》的目标制订考虑到学生的年段、身心特点,做到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联系的方式分别从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读物中的图画到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生活积累,目标达成从理解词句的意思到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再提高到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不过,《课标》这三个学段的联系都限于词句的范围。而实际上,阅读中的“联系”更多的是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把握。因此,我们建议《课标》在目标的制订上补充相关要求,尤其在第三学段可增加运用阅读策略把握课文内容和意义这样的目标,以供教师备课、教学时明确教学目标。
与《课标》配套的语文教材中也有学习运用联系阅读策略的内容。以全国选用范围最广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我们发现这些实施点主要体现在每一单元前和略读课文前的学习导语、课文插图中,以学习伙伴口吻、泡泡文形式出现在课后练习、拓展资料等助读系统里。限于篇幅,现仅列举三年级上册几个教学点加以说明(参见表3)。
从这样的梳理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组教材、每一课中都存在着联系策略的实施点,但这些内容大都是隐含着的,若非表格中这样的提示与着重凸显,教师们难以清晰把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修订教材及配套的教师指导用书、教学参考书等资料时,首先明确阅读教学应教学的阅读策略,然后在制订每个年段每节课目标时可提出需着重落实的相关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表1 文献中涉及阅读“联系”策略的代表性观点及评析
表2 各年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与“联系”策略相关的条文
我们认为联系等阅读策略的学习可在第二学段集中进行,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比如PIRLS项目将9岁左右的学生确定为测试对象,这相当于大部分国家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群体,是因为9-10岁是儿童作为阅读者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四年级末的学生能够知道如何阅读,并且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5]
同时,联系策略的教学也要符合规律,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适时点拨、鼓励运用,在学生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加强迁移,促进掌握。这样针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学情,经历先行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然后拓展阅读的过程,是比较合宜的。例如,我们通过观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的两个班级学生在学习、运用联系策略方面的不同情况,发现采用“先学后教,拓展运用”教学方式的班级,其学生在“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理解”等方面明显优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
可见,方法的习得、策略的掌握都需要经历“感知——理解——运用——掌握”等阶段,学习过程离不开举一反三,迁移巩固。
下面结合具体课例加以说明:
课例:联系上下文及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含义深刻的语段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时,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板块落实联系策略的教学:
(1)联系已有经验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吧,读了几遍课文?
(生各自伸出手指表示,大多读了三遍,部分的读了五六遍)
师:不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大家已经养成了预习时先读课文的好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吧,谁先来?
生: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邀请到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家做客,结果罗丹只顾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塑却忘了这事,茨威格对此深有感触。
师:你的语言很简洁,抓住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尤其能联系课文题目说清主要内容,很好。不过请想想,课文主要写哪位人物,主人公究竟是茨威格还是罗丹?
表3 三年级上册几个教学点中关于“联系”策略学习运用说明
生:罗丹。
师:当文章不止一个人物的时候,我们可从主要人物的角度来说清主要内容,请再试试看。
(略)
师:这样说就更明白了。谁还有不同的说法?
(略)
师:大家通过预习自读课文能说出主要内容了,请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评评,注意把握主要人物,可以选用课题补充法、“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法等简要地说清楚。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感受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
师:刚才我们完成了这篇略读课文学习的第一个要求,说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样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重点、具体写了——(生接答)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雕塑,这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完成学习提示中的第二个要求——(生再次接答)把自己认为最能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师:就让我们赶快行动吧!请大家边读边想,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地写在划出的句子边上做简单的批注。
(学生先个体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总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报,教师适时补充罗丹的画作等资料,丰富、提升学生的感受。)
(3)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师: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交流得真精彩,我为你们这样善于学习深感骄傲!读着读着,有的同学自然而然地也到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投影相关语段),请大家再读一读,像刚才那样运用学到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
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联系策略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便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自主运用策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深刻含义。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之后,我们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小学生能够接受理解并学习运用联系这一阅读策略。
为保证实验的信度、效度,我们选用PIRLS测试中《南极洲:冰雪之地》(说明文)和《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记叙文)这两篇文章,对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是否教学阅读策略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检测,运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这4个班学生答题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得出结果:
实验班1学生在直接提取信息、直接推论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1学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sig.=.000),在诠释和整合信息及观点,检验及评估文章特性方面的得分也较高,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13)、(sig.=.019),这两个班级总体阅读水平存在极显著性差异(sig.=.000)(参见表4)。
表4 PIRLS阅读水平测试差异量表
综上所述,教师确立了阅读教学要进行策略教学的意识,明晰了阅读策略的概念,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质量、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的阅读教学也更为有效。当然,小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在符合学习规律的同时,有其特殊的模式与机制;除了联系策略,其他的阅读策略的概念又该如何厘清、进行适切的教学?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1]曾祥敏.国外近十年阅读策略训练研究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87-93.
[2]魏小娜.反思与聚焦:探寻我国阅读教学的本体[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3-48.
[3]张心科,郑国民.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分合论——兼说“阅读教学”的含义[J].教育学报,2009(12):45-54.
[4]沈大安.阅读教学要选好教学内容[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3):9-10,19.
[5]百度百科.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EB/OL].[2014-03-07].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Saw1LSw8l5_Ls6dthuhBoF FEg1DInfg1R1za82OZGvMFWoT6e1BNpkVYzYgE 8HADzgREygJ-I2kXT-fq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