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党晶
台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纲要评介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党晶
科技的进步,带动着数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数学发展形势,台湾地区对数学教育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就高中阶段数学而言,2004年8月31日下发了第0930112130号命令,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2005年1月20日台教部下发了第0940006099B号命令,修正《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并于2006年8月1日由高一年级开始逐步实施.经过多方的实施和考察,台湾地区于2008年1月24日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经过几年的实施,台湾地区于2013年7月31日对《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进行修订,下发第1020071891A号令修订并颁布了台湾《高级中学必修科目「数学」课程纲要》(以下简称“必修纲要”)和台湾《高级中学选修科目「数学」课程纲要》(“选修纲要”).它们构成了台湾高级中学数学课程纲要,本文主要介绍台湾此次新修订的数学纲要,并浅析此次台湾数学课程纲要的特点,加深人们对高中数学课程的认识,希望对大陆数学课程改革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2013年7月31日台湾新修订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纲要,主要分两个大的部分《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数学」课程纲要》和《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数学」课程纲要》.“必修纲要”由课程目标、核心能力、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实施要点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选修纲要”则少了核心能力这一部分.因此,本文从上述六个方面对台湾高中数学课程纲要进行介绍.
1.课程目标
台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纲要由“必修纲要”和“选修纲要”两部分构成,其课程目标也分为“必修”部分课程目标和“选修”部分课程目标.根据台湾普通高级中学数学课程纲要文件,台湾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2.核心能力
台湾高中数学核心能力主要来源于“必修纲要”,数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七大核心能力,它们分别是演算能力、抽象化能力、推理能力、连结能力、解题能力、沟通能力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具体能力要求达到的标准如表2所示.
3.时间分配
台湾高中数学纲要中,对“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有明确的时间分配规定.就“必修”部分而言,第一、二学年每学期四学分,每周授课四节.“选修”部分课程分为:标准课程、基础课程、统整课程和进阶课程.“选修”部分时间分配主要从名称、建议学分、建议年级、建议对象及备注几方面构成,如表3所示.
4.教材纲要
(1)“必修”部分教材纲要.
台湾的“必修”部分,各学年课程有其明确的定位,如表4所示.
台湾高中“必修”数学分为数学I、II、III、IV,各四个学分,教材纲要主要包括主题、子题、内容、备注,其中高二数学分为A、B两版.B版的内容包含A版,B版针对的是“自然组”学生,A版主要针对的是“社会组”学生,B版增加的内容来自于数学IV,其具体增加部分如表5所示.
台湾高中“必修”数学分为数学I、II、III、IV,教材纲要的主要内容如表6所示.
(2)“选修”部分教材纲要.
台湾数学“选修”部分包括:标准课程、基础课程、统整课程和进阶课程.其中基础课程、统整课程和进阶课程的课程开发权下放到各个高中,以确保每个学校发展自身特色,标准课程由台湾地区统一规范,下面主要介绍标准课程的教材纲要,如表7所示.
5.实施要点
2013年修订“必修”纲要和“选修”纲要实施要点一致,比较详细.主要是从教材编写、教学进度、教学设备与资讯、计算工具的使用和教学评量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教材编写主要贯彻课纲的精神,保障内容流畅,增加的新内容可以设为附录.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意与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相衔接,教材要循序渐进、注意学生心理发展、引导学生动机,教材中的范例要有意地反应数学思维,应该有随堂习题并且习题应紧扣教学主题.
教学进度反映了数学的学习情况.各个学校可配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螺旋式学习,不一定按课纲的顺序进行学习,只要在学测前完成相应的数学任务即可.
教学设备与资讯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变为实体思维.用电脑辅助数学范例,建构数学资讯平台,充分地提供各项数学资讯予各校.
计算工具的使用是在学生熟知计算原理的情况下,为了免除复杂的计算带来的学习效率下降,评量中可适当地使用计算工具,也可用电脑辅助以函数图像.
教学评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平时测验的方式宜有弹性,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设计评量方式,在评量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思考,要求学生写下思考的步骤,测量的题目应该为两类基础类和进阶类,依照学生的程度做出合理的评量.另一方面,在实施全国性测验评量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学生要答题的速度而忽视数学思考的学习.测试的题目要从基础类到进阶类均匀分布,题目不宜太少,以免甄别度偏低.
6.附录
台湾高中数学纲要附录部分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其中“必修”部分包括数学I、II、III及IV说明与范例,“必修”部分附录的具体说明如表8所示:
“选修”部分的附录主要涉及了数学甲I、II及数学乙I、II的说明与范例,附录的具体规定如表9所示.
2013年的此次台湾高中数学改革是针对2008年的修订,主要提升普通教育素质,以培养五育并重的现代公民.要达到国民中小学课程的一贯衔接,使台湾的数学教育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结合“必修纲要”和“选修纲要”介绍台湾教育网站的辅助性材料,总结了台湾此次高中数学纲要的特点.
1.注重数学内容衔接,接轨现实
台湾高中数学课程纲要重视内容的衔接和内在逻辑的体现,从各学期的主要内容看,层层深入,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做准备.以高中前两个学年必修课程为例,课纲要求数学课程开设“函数”“有限数学”“平面坐标与向量”“线性代数”,各个模块之间密切相连,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数学内容主要先从连续量相关知识过渡到离散相关知识;从平面坐标相关课题到空间相关课题.即便纲要课程内容设置衔接良好,逻辑连贯,但课纲仍重点强调内容的衔接.在实施要点部分对教材编写要求“应力求掌握本课纲设计的精神编写教材,尽量配合课纲子题设计的先后来订定章节,但在内容上则不必拘泥纲要内容编排的顺序.为达成教材流畅性与完整性所新增的内容.”台湾纲要除了在内容和安排上注重逻辑和衔接,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相接轨.纲要中明确规定数学的范例和习题要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环保教育、永续发展、多元文化、消费者保护教育、海洋教育、生命教育、性别平等、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九大议题.由此可见,台湾数学课纲不仅注重数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衔接,还注重数学与现实相结合,达到学数学,用数学,喜欢数学.
2.建构多元数学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
台湾高中数学课纲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分为“选修纲要”和“必修纲要”,“必修纲要”中的高一年级“必修”课程为了打下良好的打基础,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关或其他学科相联系.高二年级的“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自然组”和“社会组”两类学生.“选修纲要”更能体现多元的数学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以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为例.基础课程是针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进阶课程针对的是学习能力超前的学生或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台湾高中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数学课程,能照顾不同学生对数学的需要,不但保证了一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还能保障能力弱的学生能够学得到应有的数学知识、能力超常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种多元的数学课程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各种学生的需要,实现学生自身个性化的养成.多元的数学课程设计不但体现了台湾地区数学内容多样化,还充分地体现台湾数学纲要尊重人格、尊重人的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多元数学课程为全体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热情、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提供了平台.
3.弹性教学评量,强化思维训练
台湾的数学课程纲要中教育评价具有重要地位.评价带动教学固然不当,没有评价只谈课程亦属不当.台湾高中数学课纲明确规定“测验的方式宜有弹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评价方式.除了有平时测验方式外,还有全国性测验评量,多样化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准确地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重要依据.台湾高中数学课纲重视数学思维过程的培养评估,“要求学生将过程写下,以了解学生思考的步骤”“避免学生为求快速解答而忽略数学思考的学习”,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教学评价都重视数学思维过程的评量.由此可见,台湾高中数学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这一举措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征,符合心理学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发展趋势.高中阶段抽象思维已经具备,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也快速发展.这凸显了台湾高中数学纲要设计的合理性,弹性教学评价与多元化的数学课程相互作用,不断地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4.沟通数学与信息技术,适应未来生活
各地都在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台湾也不例外.纲要中明确体现了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沟通,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是加强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课纲中进阶课程中“数学软件”,运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这不仅增加学生使用数学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把数学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加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修纲要”和“选修纲要”中都有这项“教学设备与信息”,要求数学学科中心要研发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资讯平台.在“计算工具的使用”中“可辅以计算机绘图,加强其建立函数图形的直观”“评量中适当地使用计算器”等.这些都在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让学生把数学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总之,台湾2013年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纲虽然实施时间比较短,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台湾高中数学课纲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大陆学习,为大陆课改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1.“教育部”(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2006.
2.“教育部”(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2008.
3.“教育部”(台湾).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数学),2013.
4.李栢良.香港课程改革及数学课程评价[J].基础教育课程,2011(4).
5.常若松.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