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2015-01-28 08:03顾鹏
科教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顾鹏

摘 要 Living Library,在国内多称为活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创新模式,它为拓展学科服务的形式和深化学科服务的内涵提供了新契机。

关键词 Living Library 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86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以读者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型服务模式。从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 年首先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已基本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推广开来。但从实践来看,学科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力并不如意,主要原因在于:①(1)服务模式缺乏科学管理。学科服务制度不完善,服务计划不周详,在执行过程无据可依,也没有完整的评估和评价体系。(2)读者需求缺少深入探究。没有充分地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与探究,没有根据读者需求去查找资源、整理资源, 并提供改善学科服务的意识和手段,导致“供需不对路”。(3)用户交流存在沟通障碍。由于与读者之间缺少沟通,学科馆员不能及时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学科服务工作缺少读者的情感认同。(4)服务形式过于传统。高校图书馆常规的借阅过程中,读者都是通过文字、图像等文献资料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源,无法满足读者直接与作者见面进行互动交流的愿望,无法达到面对面进行现身说教对读者产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作为一种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创新模式,Living Library的出现无疑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新亮点,它为拓展学科服务的形式和深化学科服务的内涵提供了新契机。

1 Living Library概述

Living Library,又称Human Library,国内称为活人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等。它起源于1993年,丹麦青年罗尼·勃格在一个朋友遇刺受伤后,与朋友们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的组织,试图通过同辈教育的方式规劝丹麦青年抵制暴力。2000年,该组织在丹麦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上向外借出75本“活人图书”。自此,“Living Library”诞生。Living Library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传播迅速。2000年至2006年期间,Living Library活动已基本席卷整个欧洲地区。2007年至2010年期间,Living Library迅速扩展到澳洲、北美、南美、亚洲以及中国等,深受世界民众的欢迎。Living Library活动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較短。自2008年4月25日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在“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博文中首次向国内同行引入“Living Library“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石家庄学院、同济大学、江苏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相继尝试举办了“Living Library”活动。据Human Library官方网站②统计,截止2011年底,包括丹麦、英国、匈牙利等5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约319场 Living Library活动。

Living Library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人作为“图书”进行借阅。这些“图书”是由具有特殊兴趣、信仰或经验的个人(例如宗教人士、移民、盲人、素食主义者、出版专家、无家可归的妇女、有吸毒史的人等)以志愿者的形式充当,“图书”与读者在一个不具威胁的中性环境中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Living Library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一种阅读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对话建立良好的友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理解。

2 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新、学科服务的重要场所,所承担着知识服务、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空间的职能。作为信息传播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将Living Library模式融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意义在于:

(1)开发读者知识资源,弥补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不足。“人生就是一本书,读书就是读人生”。每一位读者都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传播和知识交流的载体。Living Library利用图书馆平台,以读者为主体,学科馆员为活动组织者,用读者自我教育的模式,针对读者关注的话题,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倡导用户参与志愿服务。③在活动中,“图书”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其他读者,不仅开发了读者的隐性知识,而且弥补了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不足。

(2)为学科服务提供良好的知识交流平台。Living Library将人作为可借阅的“活人图书”,用对话的形式与读者在一个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一对一”或“一对多”面对面的交流,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缺陷。交流过程中,因为没有被打搅“只有借阅双方、无其他人员”,“借阅”双方能够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借鉴该模式,在学科交流中要尽量为读者提供轻松、自由、平等的环境,提供了无障碍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知识的交流。

(3)促进学术交流,实现知识创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Living Library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人视为一本可借鉴的图书,其阅历和经验是难得的财富。“以人为书,思维碰撞”。④通过阅读鲜活的“图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信息得以即时互动沟通,实现阅读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在交流与互动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实现知识创新。

(4)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繁荣校园文化。Living Library 在诞生之初就印上了人道主义的标签,发起者希望通过交流的形式实现其教育功能及人道主义价值。Living Library的整个过程是建立在尊重、平等与信任基础上的,“图书”是自愿被借阅的,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作为一种具有亲和力和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将Living Library融入学科服务有利于营建图书馆与用户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鼓励合作、交流与参与,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分享与创新。

3 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初步尝试

目前开展的Living Library活动与早期的活动略有不同,早期的Living Library主要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用以对话和增进理解的重要形式,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随着Living Library活动的开展,Living Library活动的主题越来越广泛。Living Library在传入美洲之后,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尝试将Living Library应用到学术领域。美国的阿肯色州立大学在2007年秋季学期发起校园首次Living Library活动,该活动诞生于一种发展温馨校园环境文化交际的需要。随着大学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组织部门想扩大文化发展的机会。现在该校每学期举办一次 (每年二次),并命名为“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2009 年11月5~ 7日已经是该校第四次举办活体图书馆活动,由校督导办公室、国际交流处与图书馆共同举办,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教师、职员以及当地社区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2008年,为了满足本校读者的学科学习的需求,分享本校学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加拿大Douglas College的The David Lam library 举办了Living Library活动,涉及的主题包括人类学和社会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能源保护教育心理学等30 多个学科领域。

我国的Living Library由高校图书馆引入,主要应用于学科知识的交流与分享。2009年3月至6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校研究生总会、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在全校范围举办了以“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为主题的“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确定学生最为关注的五个热点为主题:留学篇、考研篇、实习(工作)篇、英语篇、科研篇。作为学科服务体系支撑“IC2创新支持计划”“特色板块”中的一部分内容,Living library鼓励参与,用以为读者指点迷津,解决学术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2009年10月起,上海交通大学全新推出“鲜悦Living library”活动,希望通过“鲜悦living library”的沟通与交流、分享与启迪,加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特色人才,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发扬光大。⑤截止2011年4月10日,活动已开展了22期。2009 年5 月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引入了 Human Library活动,活动的题目是:“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真人书”的主题范围包括:职业规划、科学研究、考级考证、出国留学等。“真人书”的来源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以及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其活动的宗旨是:人生犹如一本书。⑥

4 Living Library在学科服务中的运用

4.1 宣传与策划

Living Library对于我国大多数读者是陌生的。要使读者了解Living Library的活动主旨并积极参与其中,前期的宣传、策划和讲座是必不可少。图书馆必须改变以往不善“表达”的形象,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报导Living Library活动的开展情况,传播“读人亦是读书”理念,深入挖掘和宣传该活动的社会意义,让更多的人对该活动有所理解,提高其社会认可度。⑦

4.2 确定学科主题,精心挑选“真人图书”

学科主题的确定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学科馆员要积极调研读者信息需求,以读者最关注的信息作为课题。不同的读者群关注的热点不同:本科生关注英语、考研、求职等问题;研究生关注所学专业的研究内容、如何发表 SCI论文、实验室生活等;教师、科研人員则关注科研基金申请、学术动态等。因而,学科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需求,适时推出不同主题的Human Library活动。

“真人图书”的选择是Living Library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确定研究主题后,学科馆员利用其专业联络优势,采购“真人图书”,“图书”应为校内专家、校外精英、学有所长的硕博士或者本科生,只要其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愿意与他人分享,都能成为“图书”。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活动中的“图书”均是各院系的优秀学生代表,他们在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都有较突出的成绩和丰富的经验,被誉为学生中的榜样,在学生中有较高的人气。

4.3 编目

对于挑选的“图书”严格把关和审核后,只有对“图书”进行编目之后才能进入流通环节。对于“真人图书”的编目与传统图书的编目类似,只是编目的对象是人而不是书,编目内容包括书名、内容简介、出版单位(即所在院系和班级)、索书号、上架日期和借阅时间等。例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在对”真人图书”进行加工时,是将每个人的经历、特点及其要分享的话题,作为图书的主要内容,并用真人的照片作为相应的“图书封皮”。

4.4 流通与借阅

在“图书”编目上架后,读者可向学科馆员预约“图书”,学科馆员根据预约情况联系“图书”志愿者,安排在某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让读者“阅读”,“阅读”时间应控制在45分钟内为宜,“阅读”完毕可要求读者向学科馆员反馈意见。在流通与借阅中,一定要制定明确的借阅规则。例如,圣莫尼卡(Santa Monica)市公共图书馆的Living Library活动中,读者就被告知必须把“图书”完好无损地归还,保持其精神和身体原貌;禁止损害“图书”和过度使用或伤害她,禁止以任何方式损伤其尊严等。⑧同时,在借阅时,要求学科馆员对交流过程和内容全程记录,并整理、汇总交流内容, 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征得借阅双方同意后向所有读者开放汇总资料, 达到分享效果的最大化。

4.5 利用统计与使用评价

学科馆员在每期”真人图书”借阅结束后,应要求读者填写“书评”,并统计借阅情况,根据读者借阅心得,分析读者阅读倾向,总结活动经验,为完善今后的活动提供借鉴。不同的“图书”其知识领域和内涵深度也不同,这就造成了读者数量的差异,因此图书馆在选择“真人图书”时更应注意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以确保“图书”的质量,从而增加“真人图书”的借阅率。

4.6 “真人图书”储备库与知识存储

“真人图书”的一个特点是流动性与不稳定性,高校教师与研究员相对固定,但优秀的学生则随着升学与时间增长而发生改变,所以在Living Library的发展中对储备库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储备库中存储“真人图书”联系方式等资料,随时增加“新书”储备,通过现代网络通信将各高校、研究院的资源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储备库,从而更有利于Living Library的发展。“真人图书”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的不易保存。知识存储在Living Library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各高校、研究院对真人图书的保存是片段的、独立的。如果真人图书与读者同意,图书馆则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阅读内容和交流情况进行记录,并对记录内容整理加工,编辑成供广大读者使用的文字型知识进行存储备份,备份内容中涉及的个人隐私等问题,应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保密,不提供他人使用。而Living Library知识仓库的建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这样的隐性知识。⑨

注释

① 杨莉萍,刘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新模式——“living library”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1(2):77-80.

② Human Library官方网站[EB/OL]. [2011-12-23]http://humanlibrary.org/index.html

③ 苏黎.Human Library——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新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88-89.

④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58-61.

⑤ 以人为“书”,与TA面对面——鲜悦Living Library [EB/OL]. [2011-12-23]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 id=2167

⑥ 上海同濟大学图书馆.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 [EB/OL].[2011-11-23].http://www.lib. 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 html.

⑦ 苏海燕.Living Library与图书馆的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0(3):90-93.

⑧ Back by Popular Demand:The Living Library at Santa Monica Public Library [EB/OL]. [2011-12-23]http://www.smgov.net/Main/News_Tab/Back_by_Popular_Demand__The_Living_Library_at_Santa_Monica_Public_Library.aspx

⑨ 张蕾.“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运行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73-75.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服务项目设计
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若干思考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
挑战传统的“真人”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
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特点与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技术智慧元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