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科研组织初探

2015-01-28 00:30铁怀江李娟
科教导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

铁怀江 李娟

摘 要 目前,科研项目正在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高校原有的科研管理方式逐步出现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从高校科研组织方式入手,结合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提出重大科技项目新的科研组织方式-虚拟现实科研组织模式,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为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虚拟组织 科研管理 重大科技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不断提升,政府集中优势力量,动员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团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这是推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学校振兴升位、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为了顺利完成重大科技项目,需要高校打破院、系、专业之间的限制,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集中等优势,开展跨院系、跨部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由于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以及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在此提出虚拟科研组织管理的理念,探索有效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对于高校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1 虚拟科研组织的产生背景

我国高校的教学形成了校—院(系)—研究所—教研室一整套很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而高校学科众多、人才密集、学术环境宽松,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仍将科研看作教学的附属。科研具有显著自由化特征,以教师自主行为为主,以基础或应用基础性研究为主导地位,这在倡导自由探索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却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提出的举国办大事的需求。

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一般由校长主持并负完全责任,由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由科研(技)处负责具体管理工作。校务委员会内设科技委员会,负责审议协调全校科研工作。具有显著的行政组织特色。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力量和研发资源大多分散于各个老师和研发人员,普遍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凝聚机制,高校内部的院系之间、研究所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的科技资源和成果不能实现共享。现行的校、院、系层级式的科研管理、科研评价和利益分配制度,过分重视项目经费、论文和奖励数量,缺乏对研发团队的整体评价和管理,缺乏对研究的基础平台等硬件资源和研究成果、研究经验等软的知识资源的共享管理,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以师傅带徒弟、夫妻店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式的研发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国内很多高校尤其是著名的高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相继建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整合全校的科技力量,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科研机构在管理上按照市场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行科研管理模式。

2 虚拟科研组织方式

虚拟(Virtual Reality VR)即虚拟现实,原指依靠现代的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计算机的仿真模拟。目前,虚拟的概念已经从技术领域扩散到其他社会学领域。在管理领域则出现了虚拟团队。Lipnack等认为,虚拟团队系“有一个共同目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障碍,相互协作工作的一群人。”这与我们所称的虚拟科研组织具有相关性。

在管理方面出现的是虚拟团队。Lipnack等在他们《虚拟团队:利用技术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一书中将虚拟团队定义为“有一个共同目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障碍,相互协作工作的一群人。”这些与我们所谈的虚拟科研组织具有相关性。

根据现有管理理论成就和现实需要,我们提出虚拟科研组织的概念。虚拟科研组织是指突破现有政策和时空局限、有针对性地整合社会科研资源的科研组织。虚拟科研組织在广义上突破体制局限、实现跨行政组织的科研联合,在狭义上突破地域、时间局限、组建当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异地科研团队。

虚拟现实科研组织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纽带,组建具有实体运作功能的机构(机构虚体、运作实体),具有以下特点:(1)组织性,这是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的科研活动,增强了科研组织功能,而且一般由主管副校长亲自领导;(2)包容性,可以涵盖全校范围内的所有学科,跨学科进行研究;(3)项目导向型, 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承接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基础性研究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瓶颈性难题以及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4)人员流动性,没有固定研究人员,根据研究任务及时调整组合;(5)功能多样性,担负着建设重点科研基地、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造就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等重任;(6)管理功能性,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考核机制和利益分配制度,为研究群体提供管理上的支持;(7)调整的弹性,虚拟科研组织的边界可随组织运作各阶段的需要在国内外、地区区域、行业领域内灵活调整内部成员,动态赋予其角色。

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而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却相对滞后。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强势专业越强、弱势专业越弱的两极态势,这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产生了阻力。因此,学校按照“学科交叉,优势集成,软硬结合,以软带硬”的思想建设软科学团队。以主管副校长为组长、科技处处长任副组长,成员涉及到土木、机械、电气、交通运输等传统优势学科以及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教师,同时科技处相关主管人员也是团队成员,构建了虚实结合的科研共同体。按照“服务政府、服务铁路、服务学校”的发展思路,主动响应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需求,积极为国民经济和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产业布局等建言献策。针对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主动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规划咨询和政策建议,就“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交通路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等11个方面的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设方案,部分方案已被采纳。针对成都市委确定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我校积极参与并完成“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研究”等专题的研究,并与成都市社科院联合倡议创建了“成都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成都“和谐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成都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团队研究方向是学校层面或是政府级的,有共同的目标;二是计划性强,由于有科研管理人员介入,加大了管理力度,使科研活动更有组织性;三是突破了现行管理体制,解决了考核和利益分配制度;四是虚实结合能更好地整合相关资源,使软科学研究团队成为学校和社会连接的一个平台,成为学校内部资源整合的一个平台,让软科学真正形成与硬科学匹配和配套的学科发展格局。

3 结语

高校科研本是一种自组织行为。目前随着科学整体化趋势和科研从简单性研究到复杂大系统的研究发展趋势的加强,这种组织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这种虚实结合的虚拟科研组织模式,能够解决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确保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对我国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新奎.大学跨学科组织的主要运行模式及其特征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07(5):25-28.

[2] 袁建明,黄鑫,岳一涛.国家创新体系下的大学科研管理研究[J].管理教育:105-106.

[3] Lipnack T,Stamps J.Virtual teams:Reaching across space.time and organizations with technology.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7:9-l3.

[4]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5] 张炜,邹晓东,陈劲.基于跨学科的新型大学学术组织模式构造[J].科学学研究,2002.20(4):362-366.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
构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
高职科研管理中量化考核的局限与人文反思
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人员素质探究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金融风险模型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
论科研项目精细化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