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探析

2015-01-28 09:52王雪玲
科教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

王雪玲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工作步入一个新时期,开始由以经济援助为主向发展援助过度,注重对困难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培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为人所熟知,本文旨在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培养渠道。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1.090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subsidy policy system, fostering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ies moving into a new era, starting with the main economic aid to development aid over, focusing on the difficulties of individual students grow up taught.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planning is increasingly well known, this paper aims to combine the contents of career planning, to explore training channels of family economic difficultie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family; career planning

据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达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而在高职院校中,这一比例更高,以我院为例,2012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达到在校生总数的32%,特别困难学生占18%,他们的成长成才状况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教育的成效。

随着我国以“奖、助、贷、勤、补、减、免”为主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在经济困难得到一定缓解后,学生的成才培养路径被提上教育日程。学生就业与个人职业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志,被纳入到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特殊的个人成长环境,在自我定位、个人发展目标、职业路径选择、就业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欠缺,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这一问题比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加严重。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引导家庭困难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认识自我与外部世界,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安排,为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当前学生资助与培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全面分析、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根据所处外部环境及个人发展需求,对自己未来职业目标选择、发展道路、阶段目标确定、培训发展计划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方式等所做的具体安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点在于对个人定位和外部环境的认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成功就业、个人职业发展铺平道路。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制定之后仍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与自身的发展需求做出及时调整,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

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增加学生对个人资源、社会环境的洞察与把握,树立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发展路径,提升个人适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容易陷入自卑、焦虑、自我保护过度等负面情绪中,从而对于自身定位、可利用资源、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等认知欠缺或不当,需要借助外力尽快打破僵局,适应大学生活,经营好自己的大学生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开机遇之门或做好储备,而这些正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供给学生的。

因此,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职业生涯规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

2 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已在高校引起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内纷纷开设、各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蓬勃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论文也屡见报端,在这一环境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如何?

我们随机抽取了上海某民办高职院校2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100名,其中,大二学生已经作为必修课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的学习,此次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87份,从中挑选了2008级10名学生做了相关跟踪调查。

根据调研结果,在当前状态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及职业发展规划所保持态度与在校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目标明确,锐意进取型。这类学生在我们的调研中仅占8.6%,且多为中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人穷,志不穷”,“我努力,我能行”。具体在校表现为自主性强,表现活跃,进入大学后对自己及周围环境能够尽快适应并较有效地利用各项资源,对于大学生活目标明确,发展规划比较清晰,尽可能多的利用各项资源发展自己。

(2)目标不明,积极参与型。这类学生在我们的调研中占31%,他们虽然对于将来的就业没有明确目标或概念,但在适应大学后,能去争取利用当前资源培养自己。虽然他们对于当前所做事情对自己的成长作用不明确,但抱持着“有事情做着总比没事情做好”,“边走边学,到时候再说”的心理,对于能争取到的锻炼机会尽量争取,能利用的资源尽量利用。

(3)目标不明、自卑焦虑型。这类学生在我们的调研中占36.9%,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大学生活也懵懵懂懂,想改变现状,但限于自身性格、能力等因素,不敢或不想迈出努力步伐,也不想表露自己的真实需求,表面上看他们按部就班生活,循规蹈矩,安于现状,但内心受焦虑、自卑等情绪影响较大,需要正向引导。

(4)目标不明、得过且过型,这类学生在我们的调研中占23.5%,他们对于当前状态呈无所谓态度,等、靠、要心理严重,认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帮助理所应当,缺少感恩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或风险意识。而且,这类学生比较容易被周围其他同学的行为所影响,若周围学生积极进取,他们有较大可能被带动,在学习和校园生活方面有一定良好表现,若交往学生中有不良习惯,如沉迷网络、逃课、打架斗殴、奢侈浪费等情况,也比较容易被带动,从而使学习和校园生活表现恶劣。

从调研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容乐观,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执行力、职业认知、资源配备等方面仍有待改进,主要问题如下:

2.1 学生方面

(1)“等、靠、要”等依赖心理滋长,个人职业发展主动性不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资助的“等、靠、要”心理滋长,在职业规划方面,“等、靠”思想导致学生虽然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执行上却很难有所作为。

在问卷调查中,9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要或非常重要,并对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感兴趣;87%的学生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辅导;但仅有6%的学生表示主动或被动接受过除课堂之外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了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如何规划,以及如何执行规划方面欠缺颇多,行动力严重不足,仅停留在“想”“希望”的层面上,真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落实在行动上的学生只占极少数。

当然,这一现象在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也存在,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他们肩负着改善家庭状况的担子,个人职业规划对其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等、靠、要”思想的滋生会磨掉其本身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消极地等待外界的资助,将希望寄托在外界身上,失去个人的积极主动,其将来的发展更为堪忧。

(2)职业目标不清、缺乏就业竞争力,职业应变能力差。职业目标不清、职业意识淡薄,是当前大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这一现象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尤为突出。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很少来自直接经验,大多是通过专业介绍、就业指导、互联网等渠道获得,缺乏职业实践,对职业缺乏全面的理解,对大学生活的安排大多是“跟着感觉走”,自由散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之非困难学生社会资源相对更少,在这一环境中,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无非专业水平过关,人品端正、心理素质良好、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这些要求,如果大学生在读书期间进行过良好的训练和培养,基本不会在毕业时遇到太大的就业阻碍。但关键问题在于,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身能力存在短板,对自身认识不清,缺乏规划意识,没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导致步入人才市场后,就业竞争力缺乏,毫无竞争优势可言,面对个人发展阻碍,往往不知如何是好,职业应变能力较差。读书期间经济困难会得到政府和学校的各种帮扶,还能有所依靠,但走出校园后,路还是只能自己走,只能自己为自己买单。

(3)个人职业发展资源相对欠缺,缺乏经营。毕业生就业、个人的职业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本人能力的竞争,也是学生家庭、交友等社会关系的竞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或低收入家庭,社会关系相对匮乏,一方面导致学生本身接触面较窄,能力训练不足;另一方面也导致个人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所能利用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只能靠自己打拼。

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实践来加强;社会支持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个人的经营与努力来弥补。大学生在读期间完全可以经营自己的社会经验积累与人脉关系网络。但可惜的是,90后学生的依赖性与独立性在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也体现出来,他们没有表现出改变自身状况的主动性,更多的是依赖于学校的主动支持与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有效经营,也缺乏改变的主动性。

(4)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在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下,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家庭经济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敏感等情绪,对其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也造成了不小阻碍。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文化和教育环境相对落后,接触的人和事物也相对较少,在个人视野、计算机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总体相较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定差距,这一方面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信心不足、畏缩不前,且极易产生挫折感,从而影响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个人职业发展障碍。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封闭,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规划未来,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与实现增加了难度。

2.2 外部环境方面

当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生资助体系已较为完善,经济扶贫效果明显,但在职业规划、个人发展指导等方面,虽然政府、学校方面已有较大动作,但在高职院校中,实效堪忧,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认知不清,流于形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我国迫于严峻就业形势下的现实选择,2008年,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学任务,各高校根据学校状况开设相关课程。在此之前,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新兴理念,在我国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引入后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仍停留在就业指导上,相关课程的开设也重普及,轻个性化,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际受惠面较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2)师资力量薄弱,良莠不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需要利用多种学科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在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早的国家,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要接受若干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并通过正规的职业资格认证之后,才能上岗执教。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目前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师很少,大多是半路出家,临时充电上岗,且高校中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兼任,因为非专职工作,对工作的关注度与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胜任度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任职人员本身对职业生涯规划就存在很大误区。

即使如此,在大学生对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高校的师资配备在数量上也远未满足学生需求。大环境如此的,针对特定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更是不容乐观,在高职院校中,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3)定位不明,管理混乱。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涉及面与影响面较为广泛,在上海民办高校中出现了定位不明的问题,有些高校将其归于就业指导机构辖下,有些高校将其归于基础部、社科部等公共基础课类,有些高校将其归于学生工作、学生管理类。定位不明,使管理、培养发展容易混乱,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细致发展。

3 对策分析

针对调研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所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尝试探索针对民办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与人才培养渠道,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制度,优化结构,分阶段培养

当前,我国已基本在高校内建立起以“奖、助、贷、勤、补、减、免”为核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资助金额和受益面逐年增长,经济资助效果明显。但也不可忽视,这一资助体系以经济援助为主,且多为无偿资助,对受助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心理健康状况、能力提高状况影响有限,且由于个体人格状况不同,在某些受助学生身上滋生出不良习气,影响恶劣。

针对这一问题,越来越多业内人士提出应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完善资助制度,笔者认为,变“无偿”为“有偿”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大学生活发展路径,分阶段安排:

3.1.1 大学生活初期(大一)

学生入学初期,处于环境适应期,自立能力不足,资助方式应仍以无偿经济资助和助学贷款为主,同时在经济资助与主题教育之外,增加职业规划团体辅导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内容,经济援助与人格塑造并重。

环境适应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性问题明显,当务之急是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正向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应对大学中形形色色的环境变化、拓展人际交往等,未雨绸缪,尽可能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目标,规划生活,抓住发展机会,学会自我管理,自立自强,安排好大学生活,尽可能地避免受助学生在无偿援助中懈怠依赖,产生“等、靠、要”思想,放弃自我发展。

当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共性问题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活动仍处在起步阶段,应加强项目引领,尽快确定规范的主题与组织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1.2 大学生活中期(专科大二/本科大二、大三)

学生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并有了自己的生活安排,自立能力与机会明显增强,资助方式应减少无偿经济资助,增加“奖、勤”等有偿资助方式,激励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约束力;人格培养方面,减少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比重,增加相关个体咨询力量。

(1)经济援助方面:当前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奖学金项目较为单一,应增加项目类别,尽可能多的涉及对大学生培养有积极作用的方方面面。如在当前奖励学生成绩基础上,增加校园活动类、技能培训考试类、社会工作类等。

校园活动类根据学生表现划分奖励程度,参加院系级、学校级、市级、国家级学生活动进行不同程度奖励,不同档次有竞赛的,根据竞赛结果再进行奖励,参与类、参与并获得名次类等,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走出去参与校园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圈子。

技能培训考试类,根据学生在读期间参与培训与技能等级认证考试情况给予奖励,参加不同档次技能培训并合格通过给予一定补贴,参加资格认证考试根据考试结果给予不同程度奖励,考试通过大幅奖励,未通过的小幅补贴,鼓励学生加强技能培养。

社会工作类,根据学生在读期间担任不同组织职务等级,进行兼职、勤工助学、实习、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长与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鼓励学生自立自强,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

此外,奖学金在奖“优”的同时也可以适度增加对学习进步的奖励。

(2)人格培养方面。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团体辅导针对群体共性问题,引发思考与行动,学生度过大学适应期后,共性问题的紧迫度缓解,个人生活安排中的个性化问题凸显。针对受助学生的个体咨询服务应加大比重,满足受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的发展,对师资力量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3.1.3 大学生活后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

临近毕业,是学生择业、成功就业的关键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社会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更大,因此,此阶段在中期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应增加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机会帮助,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并重。

受助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换,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如社会关系处理、就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处理、职场适应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团体辅导的必要性凸显,应与个体咨询并重,帮助学生做好角色转换,培训学生就业技巧等,引导学生成功择业、就业。

3.2 加强课堂教学,发挥普及职业规划意识的主渠道作用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种种不足,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

课堂教学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念,推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相应教学内容,作为必修课,列入学生培养计划。特别是在当前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受惠面较窄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宣传、训练作用尤其明显,因此,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活,实现早规划、早落实,从新生入学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即应进入学生的重点培养日程。

目前,上海民办高职院校一般都设立有职业指导课程,但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实用性、实践性不强,多停留在理论层次,且多为大班上课,没有实践培养,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针对性不强,针对学生不同特点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显不足;阶段性不强,职业指导课程多侧重与就业指导,侧重临近毕业学生,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规划重视不足;整体性不强,宣传力度不够,提供的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不够全面和丰富。

3.3 开发第二课堂,营造整体培养氛围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技能的培养不是简单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在课堂教学之外,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开发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如团体辅导、个体咨询、职业测评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设立职业发展中心等专门机构,明确管理,合力建设,营造整体的培养氛围,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使职业规划教育在普及的同时兼具个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的职业之路宽敞明亮。

另外,与受助学生的贫困档案相结合,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跟踪档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跟踪,记录学生在学习、社会活动、技能培养、实习、毕业去向等各方面的成长变化,统计数据,分析总结。这一结果,一方面可以加强系列帮困活动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科研资料,为提升学生培养水平提供服务。

3.4 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质量职业规划指导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建设,包含“走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方面。

“走出去”,即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校内从业人员,如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工作人员等,走出校园,通过培训、进修、资格认证、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队伍专业性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尤其要重视的是学生辅导员的作用,学生的日常学生管理、档案追踪、问题发现等都与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息息相关,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指导水平也是解决受助学生个性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请进来”,即重视人才引进,对于长期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专家、企业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资深人士等,以专职、兼职等不同方式请入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性的专家指导。

关注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体现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新时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以全面铺开,在这一背景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工作,让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在高校中更具体、更深入地融入人才培养建设中去,是我们加强学生资助建设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共同面临的课题。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