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2016-11-15 23:45曾淑文
中国市场 2016年38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研究

曾淑文

[摘 要]大学生公益服务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对自身的成长成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服务活动开展现状和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的意义,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服务意识;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出现较大增加,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逐步建立完善了“奖、贷、助、补、减”为主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基本上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但仍存在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回报意识不足,公益性实践活动缺乏或资助育人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经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外,还应努力成长为优秀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培育公益服务意识既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因此,除了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上的帮助,来自精神和能力建设方面的资助也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大学生公益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培育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让“他助—自助—助人”贯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服务活动现状

1.1 大学生总体上对公益服务活动了解度不够高、参与活动积极性不强、公益服务意识不够

主要是由于公益服务活动的宣传较少、公益社团组织数量较少、对活动的意义不够明确等原因导致的。

1.2 大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原因多元化

原因包括有:早点接触社会、扩大交际范围、获得物质补助、获得学校规定的学分、为社会做贡献,使人生更有意义、锻炼自己能力等。

1.3 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了解途径较为单一

主要来自有关组织的宣传、成员的介绍等。

1.4 大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的途径多样化

一是社区服务:参加义诊、支教、医疗宣传等;二是捐赠活动:捐书、捐衣物、义务献血等;三是秩序维持:春运车站志愿者、南宁东盟博览会志愿者、大型比赛活动、文艺活动的志愿者等。

1.5 大学生对公益服务活动认可度较高

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持肯定态度,认为参加公益活动能提升自身的实践组织能力,提升自身价值,也获得满足感、自豪感,同时,也希望公益服务活动能长期有效地开展。

2 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益服务意识的意义

现代的公益,是人人参与的公益,公益服务活动的核心是“人”,既是服务“人”的公益行动,也是培养“人”的有效方法[1]。公益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公益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2]。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公益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作为公益服务对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培养公益服务意识,参与公益服务活动,一是能达到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和完善自我的目的;二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塑自信心,增强成就感,使大学生懂得回报社会、关心他人,从而实现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三是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与人沟通、统筹协调、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四是更易于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交流,扩大社交范围,提高心理适应性,缓解心理压力;五是有利于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强化自强、自立意识;六是有助于高校以此为平台,深入挖掘公益服务的资助育人、实践育人的内涵。因此,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意识,开展公益服务活动,是学校资助育人、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高校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的探索

3.1 实施爱心温暖工程

高校应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经济上物质上和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均给予关爱,通过开展爱心资助、爱心家访、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创设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成长的优良温馨的环境,树立大学生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为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意识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3.2 实施励志教育工程

自立自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思想保证。高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励志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同学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心态。如:加强勤工助学岗前培训指导,开展不同内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纪律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学生自觉励志的教育目的;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这一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化自我发展的动力等举措,为培养大学生公益服务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3 实施感恩教育工程

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回报父母、回馈社会,以此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意识。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助困类奖助学金受助学生管理办法,引导受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义工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爱心;或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海报比赛等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4 实施公益服务工程

高校应从机制建设(管理制度、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辅导老师)、条件建设(场地)、日常运行(管理、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公益团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给予支持,不断加强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制度完善、资源整合、工作创新和队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服务团体进行义诊、义教、爱心服务、关爱老兵、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增强了责任感、成就感和价值感,也逐步完成了从“他助—自助—助人”的根本转变。

4 结 论

大学生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有这样的表述:“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教育部、卫生部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热心参与公益服务活动是新常态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锻炼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实务[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刘妤,李俏,李灵芝,等.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基于湖南商学院大学生慈善行为的调查[EB/OL].(2015-10-11).网易博客.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