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萍
摘 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巨变,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而且还可以用来作为老师检查反馈的依据,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模仿,更不能拿来就用。这就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学案教学模式,本文就运用学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学案 学生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1.05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in teachi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have also changed dramatically, focused on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and good character,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s and participate social practice, so that our classroom is more efficient. I think the use of the case study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ry, not only can inspir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wareness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seek knowledge, the desire to solve problems,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teacher to check the feedback, so that students grasp more knowledge firm. However, we can not blindly imitate, but not brought on by. This requires that the majority of history teachers to continue to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practice, worked out for their own learning plan teaching model, the paper on the use of the case study change the way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in teaching.
Key words history teaching; case study; students' learning way; high efficient classroom
新课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昭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使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在教学中,我们经常思考如何让课堂更高效。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乐中学、乐中思”;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实现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就会摸索出适合自己性格特点和风格特色的教学模式,而学案教学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简要谈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
1 学案教学呈现的优势
1.1 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能简单地模仿,否则往往效果不佳,会半途而废。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变是不行的。从“教案”到“教学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体现了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教案”往往以教师如何教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不够。在这种教案设计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应该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老师有时放不开,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是因为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教师的满堂灌,是惟恐讲不细,学生听不明白。考试不及格,传统的观点总认为教师讲得少,就是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进行到底。我们现在使用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中的板块式教学(学习目标、预习导学、合作研讨、当堂检测)正体现了这种理念。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课改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就需要教师首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自身的角色,改进教学方式,通过提问、谈话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配合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循循善诱,及时点拨。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老师总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往里塞,而学生也总是无奈地、被动地接受,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学习成为了他们的负担,苦不堪言。新课改以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课堂中学生有了合作、展示;有了思维的碰撞和喜悦;有了成功的快乐。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舞台。而学案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如在“合作研讨”、“展示交流”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多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在历史教学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设计小组教学时,在内容的组学习等形式群体攻关,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学习研究题目时,应精心选择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而又必须经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研究题目,其间,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分工指导和启发帮助。其间,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适时作出启发与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中积累成功经验。现在存在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该独立完成还是共同探讨,通通“合作”了之。这种不求实效的“合作”,非但不能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它更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研究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题目,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重视巩固检测和反思,精益求精
现在的学生往往,不喜欢记笔记,学案中“预习导学”、“自主体系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笔记的作用,便于学生查阅和期末的复习,可以成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提纲和依据。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学生只有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学案中的“当堂检测”环节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应适当、合理地向课外延伸,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更好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和反馈。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1.4 共同提高,增进友谊
在学案准备上的基本形式是: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我们过去使用的教案是给老师自己使用的,而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性很强,如果大家都按这样的教学案一成不变地上课,就会让每位教师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况且不同班级的学生的情况也不同,所以需要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微整上课的流程,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还有教学案上配备的练习很多,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选用,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这样的备课形式使学案能够发挥集体智慧,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一个学校,一个教研组,汇集了许多精英,如果能把许多精英的智慧汇聚到一起,那确实是很大一笔财富,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每位老师也能集中精力把自己编的学案吃透,这样既减轻每个人的任务量,也减少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扬相互协助的精神,不断地表达、不断地交流、不断地创新,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友谊也不断增长。使教师体会到工作所带来的新鲜感、愉悦感和成就感。
2 在学案教学法实施中的困惑和不足
(1)笔者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也注意到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学案“问题化”、“知识化”、“大众化”等问题 ,把学案设计成一本“练习册”,或简单地把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思考题设计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做效果会大打折扣。
(2)课堂操作不当。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差比较大,预习的程度也不一样,导致课堂上具体的环节很难把握,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3)学习小组效果不明显。在有的班级,学生的探讨和交流是很少的。以前没有上课交流的机会,现在给了这个机会,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用。还有一些学生在思想深处就打上了偏科的烙印,从而对于小科采取放弃或者不重视的态度。同时,小组评价机制仅仅适合本学科,不少学生对此根本不在乎,导致小组评价如同虚设,这些都会影响到学习小组的课堂讨论效果。
(4)课堂驾驭能力不够。有时候,我们的课堂是不放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乱。小组的讨论很难展开,又很难收住。有的放不开,导致课堂沉闷,根本就不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有些课堂过于活跃,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
3 思考与对策
(1)学案教学的使用并不是完成学案就可以了,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把学生关注的问题引入课堂,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知识中。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很好奇,做他们感觉是有意义的事情,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2)在使用学案前做好每个板块问题的优化和课堂时间的预设等,设计出更符合自己授课风格的学案。可以找个别同学看看,做一做,根据其反映做调整,使学案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情。(3)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导者,采取学生感兴趣的鼓励措施,比如小组长轮流坐庄,小组竞赛,评选最佳主持人或表现奖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笔者认为要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要大胆尝试探索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而学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它会让他们乐学、会学、学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达到学习目的,从而使历史课成为学生长知识,长见识,长才干,立思想,塑人格的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