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杰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示范表率、实例渗透、目的实施、教材辩证等方面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渗透;德育教育;数学课堂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作为自己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示范表率
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联系实际,在实例中在渗透德育
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中能联系到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甲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乙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项工作两个工人都是1天完成,那个工人的工作效率高?在做完这道题目后,我让学生们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再算算他们一个星期一共要工作多少时间,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要在回家后多帮父母做点事,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比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涉及到生日的时候,我问学生:你知道你自己的生日吗?父母知道你的生日吗?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让学生问问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在哪一天,现在离自己父母的生日还有多少小时?让学生知道感恩。
生活世界是蕴含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道德根植于其中的深沃土壤。只有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的、丰富的德育训练,并在这种训练中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通过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教育、启迪学生,并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的方法思考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最终实现我们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课中的活动教学,它将自主权全部交还学生,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去发现,求索,这样不仅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随外可见。如我在教学<探索规律>时,就充分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在板书这一例题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由于每个学生都只带了1捆小棒(即10根),所以无法独自一人完成。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小组4个人的小棒合起来发现还不够,大多数同学都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个同学灵机一动,他邀请旁边小组的同学和他们组联合起来摆小棒,成功了。其他各组的同学也都合作起来。这样,就培养了小组内部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组与组之间也需要团结协作。
四、利用教材的辩证因素,进行渗透德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内含的辩证因素,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辩证唯物论基本观点,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1)在具体感知中渗透“实践第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数、形、式和应用题的概念从实践中引入,问题从实践中提出,创设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摆、画、量、算等具体感知,形成表象,逐步建立概念。
(2)在分析综合中渗透运动变化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客观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从而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