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尧丽云
【摘 要】英语专业四级对学生写作水平要求较高,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是历年来学生为之苦恼的问题。本文选基础英语课程中某篇课文为示范,分析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以输入和输出为双驱动来传递语言文字的魅力,教会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体味精彩词语,进而掌握语言的准确运用,提高写作技能。
【关键词】双驱动;课文赏析;写作技能
一、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是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四级的写作要求是: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50—200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调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并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单词左右的应用文。然而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之中,最令学生害怕的要属“写”。这和我国一直以来的教育体制有关,这里不多赘述。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学生学习多年英语,但几乎写不出一篇通顺的文章。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的教师,除了传授基础语言知识,更应该强化语言感觉,传递语言魅力,提高驾驭能力。
英语专业的教学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前者更重视语言运用。通过多年教学观察发现新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分低能,即“输入较强,输出弱”。“输入”这里指的是“读”和“听”,“输出”指的是“说”和“写”。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独立阅读,甚至还会听磁带朗读。但在课堂上,当被请来做口头复述或发表个人看法的时候,学生或躲避,或为难,总之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这说明她们的语言输出能力还较弱。
二、“输入”与“输出”双驱动
美国学者Swain(1985)基于对加拿大法语沉浸式课堂实践效果不尽如任意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输出假设。该假设认为,二语习得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也需要可理解的输出。1995年Swain进一步归纳了输出的4个功能:①增加语言的流利度;②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揭示所想和所能之间的差距;③帮助学习者检验语言假设;④促进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反思能力。Izumi (2002,2003)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对Swain提出的输出功能逐一进行了分析。Izumi认为提高流利度仅是输出的功能之一,其实输出者在提高流利度的同时,可以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注意到自我语言形式中的缺失(noticing the hole)。而这种对语言缺失的自我注意就是语言技能发展的培养的潜在动力和最佳时机。
1.教师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与“输出”是双向的。新生至少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了六年英语,掌握了基本语法和词汇,有了足够的语言“输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给自己“输入”,之后走进课堂,开始给学生“输出”。对学生而言,这又是一种全新的输入。教师提供新输入即讲课时,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只有新输入单词和语法或者将课文意思翻译出来会对学习者未来的语言运用有所帮助。教师应侧重输入文字背后的知识,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盲点以激发弥补盲点的欲望,且不失时机地位学生“雪中送炭”:与学生分享美好的文字,用语言本身的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课文不再枯燥无味,顿时变得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如此学习,学生不再处于“要我学”,而是“我要学”的状态。当积极性和好奇心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时,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够在这种愉快又轻松的氛围下不断地发现缺失—弥补缺失—提高技能。
2.学生的“输入”和“输出”
作为输出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向来都是令众多语言学习者苦恼的环节。近些年来,许多学生为了拿高分,纷纷购买一些“万能作文”,企图通过背诵句型或是模板来完成写作。该途径可能短期内有效,但长久看来,对语言技能的提高毫无益处。语言是变化的,思想是活跃的,写作永远不可能套用某一种模板而产生。即便产生,也不可能有生命。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参考书中回归教材。而精读教材的核心便是课文。教师在课文输出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赏析。一篇好的作品不但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更展示了作者的语言魅力。
三、寫作技巧的培养
1.学会遣词造句
在许多课文中,词语的绝妙使用能给该文章带来点睛之笔,令人拍案叫绝。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感受语言的魅力。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课 Wisdom of Bear Wood 一文中,作者是这样描写房屋的:Soon I saw a small brick cottage that glowed pinkly in the westering sun.作者选词讲究,他用pinkly来修饰glowed,简洁明了,立即勾勒出房屋在落日余辉中折射出的美丽光线,与后面的westering sun遥相呼应。westering一词,看似普通,实属绝妙。用分词来表示“夕阳西下”,动画效果极佳,可谓神来之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构想出这一景象(using imagery),再请同学朗读或背诵以加深记忆,最后请学生模拟描写海边小屋的某个景象,合理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
2.提高写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大家名作的特点是语言丰富多样,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多赏析这样的文本,对提高语言驾驭能力也是极为有益的。在Wisdom of Bear Wood一文中,作者对Bear Wood(熊树林)做了详尽地描述:用了丰富的词语准确描述了心目中的“圣地(holy place)”,如拟声词twitter,rustle;一系列动词slip, leave, creep;名词cathedral,trunk,pillars,accumulation,carpeted-floor等等……而其中的动词leave...outside 和creep...into 一下就把读者带入了另外一个神秘安静的世界。作者在描述该地方时条理非常清楚,采用的是上中下:屋顶--支柱--地毯这样的顺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写景实例。在课后,教师可布置同学课后独立完成描写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按照作者的顺序逐步完成语篇。
3.培养写作的思辩性
文学作品的启发性很强,西方文学更是注重从小事中读出人生大智慧,用批判地眼光去审视人生。对于练习写作的同学而言,养成习惯很重要:写作不仅是文字的累加,更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Wisdom of Bear Wood一文大胆创新,把“友情”这一个古老的话题重新定义,赋予真情实感,令人为之动容。结尾处作者总结说友情并非只存在于同龄人之间,两个看似差别巨大的人(12岁的男孩和80岁的老妇)也能够发展一段真正的情谊,并终身难忘。作者连用了四个形容词:precious,rare,enduring和rewarding来夸赞friendship,铿锵有力地告诉读者忘年之交难得可贵。学生也明白了一篇文章若是没有了新意,便会平淡如水,毫无滋味。在今后的写作练习中,养成勤思考、多归纳的好习惯,做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批判地解决问题,把创新真正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小结
英语基础课程可帮助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从而最终彻底走出“输出难”、“写作苦”的尴尬局面。面对优秀课文,教师应在自身欣赏的同时,尝试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同学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字带来的感官冲击,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吸取语言的滋养,终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三册)教师用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改革.外语界.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