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英
【摘 要】学生能够最直接接触的、最熟悉的情境是他们每天的生活,所以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是非常有效的。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将生活情境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生活化
一般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比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而乏味,从而使他们厌恶学习数学,甚至放弃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只有将它放到生活中,通过生活实践,这样才能发挥它的真实作用。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他们能够体验到开心、快乐,从而使他们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喜欢学习数学。
一、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启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从而进行计算、证明和推理。”数学的抽象思维很强,但是目前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很低,他们大多不明白教师纯理性的说教。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列举生活中一些运用数学的事例,将会使小学生们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启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能够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作为当代教师,对心理学都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阶段,理解力也不是很强,而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起来,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他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需要利用数学知识来加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若在数学教学中引用一些相关的现实生活情境,学生自然会对抽象的数学产生一种较为形象的熟悉感。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教育工作者在教法、学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相比之下,过去传统的教学非常注重教师的说教灌输,在课堂上学生处于一种压抑和被动状态,这样长期下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了。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生活情境会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学习数学,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分配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能很好地提高他的主人翁和团队意识,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学生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数学又高于生活。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很强的学科,以高度的抽象性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但是,教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时,还要注意所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性、真实性。所以,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符合现实生活,不应该为教学的需要去“假造”一个情境。
(2)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和认知基礎。如在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的方式,让学生们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的特点,这符合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但是如果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还是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将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教授空间与图形时,要逐渐培养学生面前无实物,心中想实物的思维习惯。
(3)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纯洁健康性。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都知道,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位置。但是德育并不是传统地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训斥。德育最有效的方式应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活动中不断地接受熏陶。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应是文科教师的职责,与理科无关。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离不开各个学科教师的努力,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4)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
部分教师对生活环境创设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认为课堂中如果没有创设生活环境就不符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老土”的传统式教学。基于此,教师所上每节课都有生活情境的再现,切实做到了课堂中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但是同时把传统的新课之前的复习、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等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淡化了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将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新课程十分强调低年级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相关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当学习材料与其生活经验相关联时,学习数学活动就会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此时,学生们对学习数学最感兴趣、最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多设计一些生活情境,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数学化水平。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对于学生特别是刚接触数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就变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生活情境的创设中,在学生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一些高于现实生活的情境,能够挖掘学生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化水平。如在教授像“159+99、157-99”这样的题目的简便计算时,学生们很难掌握,主要的困难在于:在“159+99=159+100-1”中,原来是加法计算,现在为什么要减1呢?教师在讲授这类题目的简便计算方法时可以创设一个非常适合的生活情境——现实生活中收付钱时经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现象。这样一个高于生活的情境,逐步将生活问题抽象成为一个数学模式,让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了对学生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理解过程。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一位老师创设了如下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四年级的同学去郊游,前面有一池塘,告示牌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8米”,老师问,同学们去游泳,有没有危险啊?于是,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不仅清楚而且特别深刻。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这位老师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某地区人平均年收入3万元”、“一位小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用600元”等。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现实意义,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结语
要让小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教师就必须做到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课堂中适当地创设相关生活情境。要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数学,再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会调动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学生们的思考力就会越来越强,从而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3]许燕频.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