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代琼
摘 要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更要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共同塑造优秀的旅游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A Discussion on the Employability Buildup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NG Daiqiong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e employability buildup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essential teaching objectives in teach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we should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companies' reality to develop talent cultivation criteria in line with corporate requirements, but also focus on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working abilit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y joining hands with companies in nurturing excellent tourism talent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urism management; employability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外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遗憾地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能力低下、旅游行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旅游行业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目前,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最令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高职高专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人才的重任。笔者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1 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竞争能力
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实现就业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旅游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包括旅行线路的设计、酒店入住安排、海陆空交通运输、带领游客游览观光、购物娱乐、处理突发事件等。所涉及的工作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对从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旅游工作中的需求,来制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竞争能力。经过对相关旅行社、酒店的调查和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过程的追踪访问,我们发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就业能力有如下八个方面:
(1)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具备“宾客至上、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等思想和精神;(2)仪容端庄,仪态庄重,能够表现出热情诚恳、谦虚有礼的礼仪形象和严于律己、自信乐观的个人魅力;(3)沟通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能与各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4)具备熟练讲解导游词的能力和旅游产品促销能力,具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5)具有在酒店前台、餐厅、客房等岗位服务的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能力;(6)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雅情趣,能为客人带来轻松欢乐的心境和精神享受;(7)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8)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在以上八项能力中,前三项属于旅游行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第四、五二项属于旅游行业员工在旅行社和酒店具体岗位上所应拥有的业务能力,第六、七、八三项则是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如果能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就业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为旅游企业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2 大力加强实训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职旅游人才,最基本、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加大实训实习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实训实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
2.1 利用课堂实训,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前仍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要想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就业能力,就不能只在课堂上灌输旅游知识和理论,而要最大限度地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旅游活动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的方法。endprint
以笔者所在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服务形象,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和社会协调能力,我们不但开设了旅游服务礼仪、形体训练、实用沟通、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并且把这些课程的内容、课时进行了整体编排,合理设计。特别是在对实训环节和活动的安排上,老师们都会共同探讨和设计,通过开展实训活动树立学生的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能力和管理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导游讲解水平和饭店服务能力,我们削减、压缩了一般课程的课时,加大了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基础、导游业务、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实训课时的比例,使学生能通过实训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则会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旅游服务专业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特点来安排实训活动。如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导游词讲解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采用了“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员”和“游客”开展教学活动:“导游员”要向“游客”进行5分钟以上的介绍讲解,要回答“游客”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处理游览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学生演示完毕之后,老师与学生要对“导游”的讲解、回答和处理方式进行评议、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导游”这一角色介绍讲解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还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资料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组织与旅游专业联系紧密的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迅速成长
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对其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特别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与旅游专业技能紧密相关的各类比赛,如演讲比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技能比赛等,使学生通过比赛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强化职业意识和素养。例如在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每年都要举办的“导游风采”活动中,学生的导游讲解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比赛得到了极大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风采,也获得了系部、学院领导和其他专业老师的交口称赞。在学院每年的迎新工作中,我们都会组织旅游专业的学生给到校新生和家长进行义务的导游讲解和服务,不仅为我院的迎新工作增加了亮点,平添了魅力,更是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2013年,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组织学生参加了全省高职院校的导游技能比赛,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切都对学生素质及其就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重视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进行导游服务和饭店服务实训时,安排了学生到东湖风景区、磨山楚城、武昌红楼、武汉快乐谷、湖北九州国际旅行社、华美达酒店等实习基地开展了实习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礼仪修养、个人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导游讲解水平和饭店服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明确旅游工作人员的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的岗位实践,学生还能培养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品质、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和灵活应变的沟通能力,也能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工作技巧积累了经验,实现了由学校学生向社会角色的转变。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塑造优秀的旅游人才
旅游行业是一个动态性非常强的行业,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旅游活动的进行,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素质能力来应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使学生的职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吻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空间。在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塑造旅游人才的过程中,主要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教师要经常到企业咨询调查和进行培训,深入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掌握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
3.2 校企双方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注重学生技能、品质的全面提高。如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纪律、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专业知识、安全生产、社会行为、感悟体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要建立培训、实习情况的跟踪反馈制度,为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达到校企合作教学评价的最佳效果。
3.3 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授课
经常聘请行业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特点,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还可以请企业提供实习资料和实习条件,派专家或有经验的企业员工进行实训课讲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思想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例如从这二年企业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反馈情况上看,一些学生还缺乏“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精神,认为自己做的是不够体面、低人一等的服务性工作,短时间内又没有升迁提拔的机会,就失去了工作热情,不愿再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为此我们邀请了武汉市旅游企业高层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在实践性很强的旅游行业,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都要从基层做起。只有从导游员、接待员或者服务员等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经过3~5年的历练,才能成为旅游行业的中高层管理人才。通过这样的教育讲座活(下转第175页)(上接第160页)动,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识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定位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总之,旅游企业的要求、旅游市场的需要,应该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就业能力的最高标准。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和标准进行。只有做到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规格和竞争能力,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2C189);
2013年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素质模型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3136)、《基于职场需求驱动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规划研究》(课题编号:2013140)
参考文献
[1] 刘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J].青春岁月,2012(4).
[2] 武家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8).
[3] 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4] 王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文化教育,2007(1).
[5] 翁鸣鸣.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