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江
摘 要:备课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无论是备课本的书写还是课堂的实际操作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都比较得心应手。但就情感目标——态度与价值观而言,多是思考起来有些伤脑筋,难的不仅是怎么写,还有如何去实现,关键的是实现得怎么样。经过暑期《教育学原理》关于“文化尤其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的学习,在维度上有所思考和所得。
关键词:传统文化;化学学科;情感目标
川师大教育评价学李松林教授提到了学科思想,以前没有太多的思考,现在有所悟,我想从这先说起。首先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学科思想的教学呢?学科的传统文化渗透了学科思想。把学科思想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产生学好化学这门功课的意识,有效地促进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习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此时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是每堂课的情感目标。如何来培养呢?从传统文化渗透的学科思想出发,例如通过对我国化学史发展的介绍,在商代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陶瓷,春秋战国时期就掌握了冶铁炼钢的技术,西汉时期就能进行湿法炼铜,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向学生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的发明就占了四分之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现在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在世界前几位,甚至是第一位。
还有结合“纯碱”知识介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对中国制碱事业的贡献;讲“蛋白质”时,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另外,教材的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介绍了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在衣、食、住、行、工业、农业、生活和健康、环境和能源方面的重大贡献。这样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并有了想学好这门学科的愿望,想为社会也作出贡献的愿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初中化学实验中重要的情感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意识到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
在今后具体的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应重视在实验中培养。例如,在做实验中会产生诸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许多有毒有害的气体和污染物。我们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时,应该适时地对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指导学生如何减少和防止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另外,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药品的用量,从细节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还有,我们必须让化学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教材用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不仅反映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化学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也反映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的同时,却造成了水土污染;化石燃料的利用,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化学带给人类新技术、新成果、新成就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免遭破坏,形成“化学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为人类带来灾难”的意识,懂得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于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以前的教学更多的是为中考而教,似乎仅带着功利性,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因素。以前,一贯的理念就是认为化学属于理科,只包含了一些简单、枯燥的理论、原理,而忽略了化学史的介绍。每当遇到教材有相关的资料,仅让学生自己读读罢了,忽略了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和渗透的学科思想。让自己为教化学知识而教,让学生为学习化学知识而学习,为中考而学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深挖教材,适时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提高学习兴趣,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更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培养社会责任感,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参考文献:
王伟群.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设计[J].化学教学,2002(01).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