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中秋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三维目标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面临这样的困惑:如何才能有效达成课堂情感目标呢?实践证明,通过详细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自由地穿梭于字里行间、反复地品读妙词佳句这些过程与方法,就可以切切实实地感悟到作者的真挚情感了。最后,让学生的情感再得以“自由”升华,课堂的情感目标就会圆满达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目标;《藤野先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众多教师都能各显其能,淋漓尽致地达成前两个目标,但是在情感目标的达成方面总是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更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导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地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谈一谈教师怎样引领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走进作者彼时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悟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圆满地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一、了解写作背景,置身作者所处的外部环境
写文章总是有感而发,而要想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就必须想方设法地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处的那种外部环境之下。这里所指的外部环境包括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家庭小环境以及作者的情感经历等。上课伊始,教师PPT出示了文章的背景资料: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鲁迅在中日战争数年之后,师从恩师藤野,恩师藤野对“我”格外亲切、倍加关爱。1926年8月底,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被迫离开北京,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就在这时就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外部环境,进入一个虚拟的情境之中去。
二、穿梭字里行间,走进作者彼时的内心世界
在详细了解了文章创作背景之后,教师即可引领学生穿梭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探寻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曲径通幽。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为“我”认真改讲义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为“我”改正解剖图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和严格要求;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关心解剖实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我”的一直关心;穿梭于叙述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藤野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对于严格而又称职的藤野老师来说,这四件事看似普普通通,本是分内之事、无需称赞。但是,在当时的日本,几乎全社会上上下下都对中国人另眼相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爱就愈加显得亲切了。穿梭于字里行间,让学生感受到“我”心中的丝丝温暖。
三、品读妙词佳句,感悟作者表露的真挚情感
了解创作背景、穿梭字里行间,这些只能大致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真挚情感,必须还得通过品读妙词佳句。这些妙词佳句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之后选就的,教师只有点拨学生去准确地理解这些妙词佳句,才能揣摩出作者的真实情感。文中描写藤野先生时,用到了“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揣摩这些妙词,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活生生的藤野先生,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的面前。文章开头写道:“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些佳句看似写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失望,但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潮水般层层涌来。又如文中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学生在品读这些佳句的时候,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渐入“虚境”,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悟到“我”表达的“真情”。好多教师以为:至此,本课的情感目标就达成了!而事实上,情感目标此时才刚刚“登台”,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此时此刻,教师大可放下手中的“指挥棒”,放任学生“神游”:让学生借此情此景,怀着对藤野先生的无比敬仰之情,让自身情感自由迸发!让爱国情感无限升华!在作者缓缓流淌的“情河”之中,注入学生汩汩的“情泉”,汇聚成辽阔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之“海”。
参考文献:
[1]范国华.初中语文情感目标达成的三个环节[J].关爱明天,2016(2).
[2]杨丽芳.语文教学达成情感教育目标三法[J].浙江教学研究,2004(4).
[3]谢慧明.例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