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五严”规定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效果,已经刻不容缓。在此背景下,高效课堂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深入研究教材。
为此,本课以“学”为中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习物理,获取知识,进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案例展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学生把电源、小灯泡、电流表、导线、开关、铅笔芯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然后再把铅笔芯换成金属丝,观察小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阻
1.思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说明改变接入电路中的导体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师:这可以解释为: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对电流也有阻碍作用。我们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教师给出电阻的定义、符号和元件符号。
2.学生阅读课本第84页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
3.师生互动明确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4.学生阅读PPT上的表格,了解常见用电器的电阻值。
(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请学生观察比较桌面上的金属丝和铅笔芯,联系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方法:要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应该采用什么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器材:认识提供的各种导体。
4.设计实验:
(1)怎样选择导体完成实验?将导体的编号填入“实验记录” 表格的第一列。
(2)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比较电阻大小?(灯泡亮度)
(3)介绍转换法,回忆在其他实验中用到过这种方法吗?
(4)讲清实验操作的注意点。
5.进行实验:
(1)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析归纳结论。
6.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教师演示:给荧光灯丝加热实验。
7.提升学习。
关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导体弯曲,则电阻变小
B.减小通过导体的电流,则电阻变大
C.减小导体两端的电压,则电阻变小
D.导体的电阻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分析归纳出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无关。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学生阅读书本了解绝缘体和导体,并完成导学案的填空。
2.播放视频: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当用酒精灯加热到红炽状态就变成了导体。使学生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3.用幻灯片介绍半导体、超导体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略)
【案例反思】
一、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整合教材的尝试,本课重点要探究两个实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两个实验需要25分钟,还要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课堂上根本没有巩固的时间,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我尝试整合教材,调整课本上的学习环节,在“前置学习”中就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用笔画线把电源、电流表、小灯泡、开关、金属丝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熟悉了电路的连接。在引入环节中直接要求学生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金属丝,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的变化,而没有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因为我觉得“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在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入电阻的概念,而且在后面“欧姆定律”中学生自然知道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在“通过观察什么可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个环节中,因为实验中灯泡亮度变化明显,所以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样避免了学生电流表读数的困难。
这样设计能让学生经过充分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而且还节约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了高效课堂。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上我将大量的图片、录像等材料合理地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还能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中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发现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它就会变成导体,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咦”,感到很惊奇,激发了学习兴趣。
但切忌过于依赖课件,不能盲目追求数量,不能用仿真实验、虚拟实验来代替师生的真实体验。物理课堂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能让学生分组实验的应该分组实验,不能分组实验的教师才演示,只有当探究实验在课堂中难以进行时,才通过多媒体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实施有效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本课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物理学科特色。物理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物理知识,更要注重学习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体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物理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在第一个“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金属丝换成铅笔芯,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且降低了理解电阻概念的难度。
作者简介:周建,男,1982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研究方向:课堂教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