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九年级《世界历史》教科书中的一段英文引文与教科书编者商榷

2014-12-26 15:40:14向德恩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编者词义

向德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中有不少英文引文,诸如“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All roads lead to Rome.”“Human beings could achieve great things.”……还有许多精彩引文,篇幅有限,不再枚举……

以上这些引文在教学中及课后起到了诸多积极作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推想,以为其作用大致有几种:(1)贯彻教育面向世界的一种途径;(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西方文化知识;(4)体味原文,引发学习原文的求知欲;(5)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6)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7)加深对教科书的理解、补充……

但是,太难(相对而言)的英文引文就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也起不到积极的作用。例如,“Through the total fading away and extinction of Craving,decay and death,sorrow,lamentation,suffering,grief,and despair are extinguished”。这样的引文对初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说太难;对多数教历史课的老师来说也不容易。具体表现在:(1)单词难。超过了初中多数学生的水平。如:fading,decay,lamentation,grief,extinguished等。(2)词义难。其中词义相似、易混者较多,多数学生即使查阅词典也不容易理解,当然也包括不少历史教师。如其中的“fading away”“extinguish”“extinction”和“sorrow”“Lamentation”“suffering”“grief”等。(3)意思难理解。宗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义对学生来说就更难了。这样的引文实际上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甚至超出了一些教师的理解水平。

试问:这样的引文放在此處到底有何意义?起何作用?依笔者看来,没有多大意义,只会起消极作用。

作为课文的引文,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我们必定会选择前者。笔者认为编者也会这样考虑的。

基于上述理解,笔者认为,在再版此套教材时,可将其删去或用其他更为合适的英文引文来取代它,这样这套教材会更加完善。当然,这里没有什么对与错,仅仅是一个建议,或可作为参考。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编者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编者语
编者语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左翼力量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01:1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 12:21:05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
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 12: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