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2016-11-21 05:05余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马克思

内容摘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这一世界的变革逻辑和基本规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处于重要的历史阶段,马克思的历史研究方法及“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历史性的人”的存在、普遍交往等内容的学习,对于结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探讨对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 世界历史 普遍交往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变革逻辑和基本规律。该理论建立在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考察的前提之上,为我们在整体上洞察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今天,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认真解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挖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全球化条件下现实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科学历史研究方法的形成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对施蒂纳的观点进行批判。施蒂纳将古代历史等同于古代哲学史,又将古希腊哲学归结为几个哲学学派观点和论述的简单结合。而马克思在解释古代历史时更多地立足于古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施蒂纳的观点加以批判:首先,施蒂纳对于人生阶段的划分归结为意识的作用,但却忽视了社会物质生活对于意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施蒂纳抛开时代、阶级、民族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来谈论意识的作用,偏离了科学研究社会问题的轨道;最后,施蒂纳对于人生的描述只是对黑格尔观点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转换。[1]马克思在对施蒂纳观点的批判中开始逐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更多地基于“现实的个人”及“现实的个人”真实的社会状况,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内在的矛盾运动来看待人生,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历史是不断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运动过程

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各民族国家缺乏交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逐步形成了相互隔离的生存状态。在各个群体互不联系、缺乏交往的状态下缓慢发展,在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下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历史是各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历史。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的程度也在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产阶级对利益的追逐而向其他范围扩大,新大陆的发现,大工业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促使世界市场迅速形成。世界市场的不断推广与扩大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与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更加深入和普遍的交往,又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加强交流,促使了世界性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生产,历史开始转变为世界历史。

2.人的存在逐步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

“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与发展,“人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新的、先进的生产方式的推广,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开始受到世界性生产关系的影响,此时的人已不再是旧的生产关系的人,而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人,即“世界历史性的人”。这时的人拥有着前所未有的生产联系与普遍交往。

世界历史的发展突破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扩大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资本主义大工业带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伴随着15至16世纪的地理大发展,世界市场由此开始逐步形成。人类也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开始走向世界性的交流和融合,“单个人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世界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也增进了人的普遍交往,使得各个民族国家的单个的个人快速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人,人的存在也成为了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在世界历史理论中,人的解放和发展就是一个个人不断摆脱束缚,克服自身的片面性,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前提,而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因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3.普遍交往推动了世界历史形成的助推作用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即人在交往中形成的一切关系。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普遍交往的历史。从交往的内容来说,它包括物质交往、精神交往、社会交往、人员交往等等;从交往的广度来说,它将每一个个人、每个民族都纳入广泛的交往范围之中,形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从交往的深度来说,它突破了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狭隘关系,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片面性。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普遍交往,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才能认识到个民族之间生产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狭隘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个人才能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现实的个人而存在,“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

“普遍交往”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伴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不断前进的。大工业不仅扩大和发展了原有社会的分工,而且直接促成了世界性分工和全球性分工的产生。分工的普遍发展使得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愈发普遍,形成了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不断成为我们探索全球化进程,解决现阶段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问题的良好借鉴。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等思想的学习,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为我国在现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带来启示意义。

1.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来看待世界历史的发展

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核心内容的交往是被作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来论述的,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反思与考察,不再以抽象的理性为历史的前提,也不再以抽象的自由精神发展为世界历史发展核心,而是立足于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以生产实践为历史的基础。马克思从这一现实的、物质的前提出发,首次找到了解开世界历史之谜的钥匙。他把世界历史的形成看作是建立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由它造成的各民族的交往的普遍发展基础之上的。纵观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论述,全面体现了以物质生产为前提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成就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历史的发展主要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矛盾运动的发展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努力。

2.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为我们探索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现实启示

马克思把人的解放和发展放在世界历史的视域下考察,从而得出人的发展与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改成相)一致的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历史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个人通过交往实现最广泛的世界性的联合,逐渐全面占有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3]。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只有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能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迈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马克思毕生关注的问题,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社会建设的做种目的,只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手段[4]。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

3.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努力扩大国家、民族、地域、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交往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曲折,需求动力减弱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延续,主要经济体总需求仍然疲弱,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都加强了对本国市场的保护,全球贸易面临下行的巨大风险。此时,分析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性的人”的存在、普遍交往等内容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发展中的处于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国际国内问题,从而找到化解难题的良策。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扩大经济、政治、文化、人才方面的交往,借鉴国外优秀的文明成果,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服务。但同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解决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难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巍.《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张灿.浅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J].南方论刊,2015.7

[4]贾孝敏.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

(作者介绍:余鹏,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
乌托邦思想、工程及其命运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