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承水
[摘要]任何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问题,马克思的理论内涵体现在马克思的原著当中,只有与时代不断地对话,马克思理论的当代生命力才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来分析社会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要深入地发掘,从而服务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条件,世界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区分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 世界历史 全球化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4-0018-02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现实性基础
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现实性条件,目前学界主要的看法是基于生产力、分工和普遍交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无疑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进行远洋航行和陆地探索有了可能,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扩张提供了可能。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工人对于资本家的依附程度加强,并且分工也使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更分散,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地方,进而全球各地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交往的普遍发展使得生产力的推广和继承成为了可能,各民族地区的物质联系、精神联系以及其他方面的联系逐渐加强,全球不同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和对抗也不断增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性交往发展结果的表现之一。总而言之,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世界性普遍交往的形成等因素加速着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笔者认为分工基础上劳动的异化也是世界历史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进行分工之后,使得生产更专业化,工人的劳动产品本应是工人所得,但是劳动产品却反过来压制和控制着工人,工人想要生存就必须依附于资本家。资本家为了更大程度、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劳动力作为商品,只是仅仅服务于资本家剩余价值的获得。原本劳动是工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自由发挥,但是在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原本那种自由自觉的劳动已经被异化。劳动的异化导致资本家只要觉得有利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就不断地在全世界进行开发,从而使得资本家对大自然的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改造的强度也不断增强,工人的创造水平以及创造量不断膨胀,资本家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了界限的限制。这种异化了的劳动,不管生产的商品是否有人消费,是否对自然资源有所浪费,是否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一切的初衷都是基于利润的多与少。正是在这种逻辑思维之下,资本家不择手段地在全球各地进行盲目生产。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若干范畴的理解与辨析
(一)世界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毫无疑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历史形成的思想前提,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经典文章中,马克思形成了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就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不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现实社会生活。所以很多人比较认同在谈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必须有其逻辑的前提,那就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生活。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现实的社会状况出发的,离开了这个前提,就不能和其他哲学家所讲到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所区别。
其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是互为前提的。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前提。众所周知,世界历史理论并不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看待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是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看待世界历史更多的是从绝对精神的层面,是在纯粹的精神层面兜圈子,马克思不光看到黑格尔所提出的这些,与此同时也看到了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生产,所以从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来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理论的前提。与此同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资本逻辑的推动,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在全世界各地游走,处于边缘的地区逐渐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马克思本人不仅看到了自己所处这个时代的事实,他更从本质上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地区的奴役和压迫的这个现实。
(二)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的区别
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主要是指人类诞生以来的所有历史,它是人们对历史研究的一种学科门类,笔者认为这是对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所有实践活动事实的一种描述,缺少辩证法的眼光,就如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当中所说:“如果摒弃或抹杀辩证法,历史就变得无法了解。”[1]目前我国学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由于生产力、分工、交往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结果;其二,马克思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专指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其三,世界历史更多蕴含的是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四,在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结果。这些研究结果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这一经验事实的描述,他更多的看到的是蕴藏在这些经验事实之中的社会关系,看到的是生产力大发展基础上社会生产关系的考察。马克思看到的是资本主义大发展以及工人阶级为何贫困的实质,正是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寻找原料产地、销售市场以及廉价劳动力,并且运用资本的魔力为其在全世界进行疯狂的掠夺。落后民族、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到资本主义所谓的“文明”当中,同时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被压榨、剥削、毒害和欺压,这些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意义当中最深层次所洞察到的。
其次,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他强调的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个体的境况。马克思所讲的个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个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个人的发展的最终旨归,这是他考虑比较多的地方。资本主义贪婪的本性使得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当中,个人受到不可想象的非人的对待,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之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了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了动物的东西。”[2]所以,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当中认为世界历史最终的发展是朝着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在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里的人其实就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
最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历史编纂学的味道,尤其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的问题研究,可以说是哲学和史学意义上的结合。马克思晚年的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历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更是深化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内涵。可以这么说,世界历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历史,空间的狭隘格局被打破,其实这些都有史学和哲学意义上的关于世界历史的一种结合,二者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
(三)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既不能把世界历史和全球化等同,也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这二者不仅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先来看一下二者的联系。在马克思许多经典的著作当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世界历史”这个词汇下定义,但是其许多表述却包含着“世界历史”的丰富内涵。“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3]其实这就为生产贸易的世界性奠定了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论。“世界历史”联系紧密了,打破了自给自足和相互割裂的状态,使得世界各民族的交往加强了,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被卷入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当中。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历史和全球化也有其内在的区别。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这是处在现实社会关系当中的个体,对于这些个体来说,马克思终极人文关怀就是要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处在世界历史过程当中的这些人,就是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看待自身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让自己明白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现状是人类朝着自由而全面发展阶段的一个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最终要实现的是共产主义,并把实现共产主义当做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资本却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不可否认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了资本,全球化就有了动力与活力,全球化的发展是资本、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验的流动。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看不出有这种人文关怀的因素,全球化更多的是资本逻辑的产物,是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与重新分配。全球化最终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资本的全球统治占主导地位在目前看得越明显。我们可以大胆设想,如果现在全球化的不平衡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得不到改变,仍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当中占优势,那么资本主义对全球的统治不可避免,将来的社会就是物对人的统治,而不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要实现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注释:
①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60.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马俊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3(06).
[4]张奎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深远意义[J].哲学动态,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