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其桃
[摘要]《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它是科学的方法论,而不是教条。《共产党宣言》当中科学阐述了在世界历史当中,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科学预见性,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笔者将从理论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来阐述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 世界历史 两个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A8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03-02
一、如何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和其自身的缺陷
资产阶级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进步。首先我想划定一个前提,我的出发点是从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它以前的社会保守势力的相比较。在《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说:“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1]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资产阶级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表现,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说得很清楚,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那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呢?那就是由于以前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那么资产阶级的产生就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也不断变化,从被压迫者到和封建保守势力相对抗,再到最后夺取政权,从而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主义。从总体上说,资产阶级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资本主义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进步作用。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客观分析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这就表明了资本主义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用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的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样使得人们的普遍交往和联系成为可能。
资本主义一方面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资本主义的弊端。在这里谈资本主义自身的缺陷,主要是从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方面来说的。
在《共产党宣言》中,作者在阐述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和积极地寻找原料生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从而导致了生产的极大过剩,结果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3]这种表现就是大部分产品被销毁,而且有很大一部分生产力遭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发生,不仅仅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更加窘迫,而且整个社会的前景更加悲观,整个社会秩序更加混乱。当然我们承认这种危机是周期性的,每一次经济危机能够被解决,但是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现象的,而内在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马克思教会我们看待问题要用发展、联系和辩证的观点,那么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同样也不例外。有人曾经把资本主义看作是合理性和非合理性的辩证统一,认为其合理性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把资本主义的弊端看作是不合理性,我对这个观点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认为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我们能对资本主义本身的弊端做出分析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资本主义发展所表现的这种弊端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环节,它的存在作为历史中的一个方面,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历史的前进发展都是用矛盾来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这种弊端,社会还怎么向前发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评价资本主义社会,既要看到其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其缺点,我们同时要看到这个弊端本身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武断地认为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
二、如何从“世界历史”理论去看“两个必然性”的可能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世界历史”这个词汇,但是其许多表述却包含着“世界历史”的思想。“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4]其实这就为生产贸易的世界性奠定了基础,也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5]由此可见,“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论。“世界历史”联系紧密了,打破了自给自足和相互割裂的状态,使得世界各民族的交往加强了,不管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被卷入到整个世界的发展当中。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此时被卷入资产阶级文明的人们,正在享受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虽然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这么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毫不避讳地看到“世界历史”理论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在《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两个必然性”的思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预见呢?我个人的想法是由于“世界历史”理论消极方面所带来的结果。也有人说,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其内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我是把资本主义的这种内在矛盾放在“世界历史”这个大的社会关系当中展开的,如果没有这个大的社会环境,来谈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毫无意义的。
第一,“世界历史”理论的消极影响。
资本主义为了能够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对内“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手里。”[6]这足以说明它使得手工业者和农民变为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成为机器的附庸。那么在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展商品销售市场,寻找商品原料产地,通过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的方式瓜分世界。从而使得全世界的贫富差距拉大。以上这些就是“世界历史”理论的负面影响。
第二,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通过“世界历史”理论表现得更加突出。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它会把全世界都卷入进来,影响这个世界的经济环境。然而要解除经济危机则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来克服这种危机,这样才能使得这种危机得以控制,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严重的话会爆发战争,例如二战的爆发,造成全球性的灾难。因此,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会更有益。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其内在矛盾会进一步表现出来。那么,我们不难想象,争取社会历史进步的社会主义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三,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过程的长期性。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可能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的能力,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会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但是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有优势,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对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7]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
三、《共产党宣言》对当下的实践运用
马克思的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转而又会促进现实社会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这部著作的正文中,引言部分和前三部分都属于理论层面的,然而在第四小节“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则是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从理论到现实体现得非常透彻。这一小节中,在谈到无产阶级如何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列举了瑞士、德国、波兰及法国共产党人应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用一条不变的理论去指导他们,这足以说明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很注重政策的灵活性。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要打破教条主义,一切以实践、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其实,在《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中,也体现着这种思想,因为历史是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那么在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或者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该对宣言的思想进行补充,修改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管是从理论层面的认识还是从实践层面的认识,都是以作为主体人而出发的,是站在这个终极关怀的立场上而言的。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讲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僵尸这样的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8]那么对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能成为可能,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做出的科学的预见。但是,不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科学地预测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理论都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