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耈街乡苗族“祭祖”活动探析

2016-11-10 11:55陶学伟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
关键词:祭祖苗族探析

陶学伟

[摘要]苗族“祭祖”活动源于苗族祖先崇拜。在云南省昌宁县耈街乡,苗族祭祖活动十分盛行。本文从耈街乡苗族“祭祖”中的贡品、仪式、祭词、禁忌等几个方面论述该地区苗族的祭祖活动,同时简要评析了苗族祭祖活动中的相关文化事象。

[关键词]耈街乡 苗族 祭祖活动 探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053-02

云南省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位于昌宁县县城东北部,地处保山、大理、临沧三地州结合部,东与本县珠街乡接壤,南与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山水相连,西与本县漭水乡隔江相望,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水泄乡毗邻。2012年全乡总人口23110人,汉族18081人,占78%,少数民族5029人,占22%,其中彝族3832人,占总人口的17%;苗族1100人,占总人口的5%。苗族主要分布在境内的打平村和土皮村,大部分聚族而居,很少的一部分与其他民族杂居。

一、苗族“祭祖”活动概况

苗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祭祖是当地苗族人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适逢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婚丧嫁娶必定祭祖,大灾大难也离不开祭祖,这是苗族祭祖最为重要的特点。每个家族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较为隆重的“祭祖”活动,人们称之为“退口舌”或“收火星”,本文主要论述家庭式的祭祖活动。

二、“祭祖”中的贡品、仪式、祭词和禁忌

如上所述,苗族人是如此的重视“祭祖”,那么当地苗族人是如何祭祖的呢?以下内容将从祭祖中的贡品、仪式、祭词和禁忌等作逐一论述。

(一)“祭祖”中的贡品

在祭祖活动中,祭祀的贡品是要精心准备的。通常苗族人以鸡肉、猪肉、米饭、酒和香纸作为祭祀的贡品。这些贡品都要在祭祀开始之前就准备好,一般来说,家里的女性需要准备鸡肉、猪肉和米饭,而男性则准备香纸和酒。虽然贡品的数量不多,也不显复杂,但准备的过程无疑是庄重的,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会在禁忌部分进行论述。

(二)“祭祖”的仪式和祭词

在家庭式的祭祖活动中,辈分最高的男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祭祀贡品的挑选、祭祀用具的清洗及祭祀仪式的举行往往都由其单独完成,据说这是孝的体现。祭祀开始后,“祭祀者”①所使用的语言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一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年龄都未满十八周岁,那么通常会由家中最年长者在家里供奉祖先的神龛上献上香纸和酒,再用两个小碗分别装上米饭、鸡肉和猪肉,并将其摆放在神龛上,之后需要作揖并说:“某某祖先,今天适逢某某节日,你要带领祖先甲、祖先乙、祖先丙……共聚于此,享受子孙为你们准备的盛宴,同时你们要保佑我们一家老小平安、健康。”这是比较特殊的家庭使用较为简单的祭祀方式。

如果家中年长的男性都还健在,那么辈分最高的男性就必须主持家中的这类祭祀活动了,此时整个过程就变得繁杂了。首先,要在供奉祖先的屋里摆上一张方桌,桌子正对着神龛,在桌子的左边摆上一条小凳子,这张凳子是给祭祀者坐的,而在桌子的另外三面则要摆上三条长凳给“祖先”坐。祭祀开始前,先要有祭祀者将各种贡品摆到桌子上(有时在祭祀者的要求下家中的小孩也会帮忙将各种贡品摆放好)。摆好贡品后,祭祀者坐到桌子左边的小凳子上,首先给“祖先”献酒,如果祭祀者的父母已去世,那么首先他需要邀请的便是自己的父母,通常会说:“旧年终新年始,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准备了各种酒菜,父亲、母亲,你们要回来和我们欢聚一起,这是我精心为你们准备的美酒,希望你们能好好的享用,你们要保佑作为子孙后代的我们在辛勤劳作后,有饭吃,有衣穿,人口清净,牲畜平安,粮食满仓,牲畜满棚,金银满堂,身无病痛,助我们驱走豺狼虎豹,让我们不遭闲言碎语,这样我们才能世世代代的惦念和孝敬你们。”②说完后便往桌子的空白处倒上一点酒,表示将美酒献给了亡者。

邀请完自己的父母后,祭祀者需要邀请自己祖父一辈的人了。除了自己的父母他还要请这些人来共享“盛宴”,包括家族中自己祖父一辈的所有人、父亲一辈的所有人、同辈的所有人;而家族中如果有年轻人已经去世了的,那么他也要邀请其来参加这个重大的“盛宴”。在苗族人看来,满三个月的婴儿都已经具备了让后人祭祀的资格,但年纪太小的家族成员通常会被人们遗忘,当出现遗忘的情况时往往用“大家”“所有”“等等”这些模糊性的词语来代替。或许与记忆有关的缘故,苗族人“不献祖”③,他们祭祀的最高一辈是祭祀者的祖父一辈,他们认为这样的祭祀已经把所有祖先包含其中,这难免相互矛盾,但他们自身也难以解说清楚。祭祀者在邀请这些“祖先”的时候,先后顺序是很重要的,父母必须放在第一位,尔后要从自己祖父那一辈开始,直至辈分比自己小的为止。给这些“祖先”献酒和给父母献酒是一样的,只需要将祭词中的父亲和母亲改成“某某祖先”即可。

献完酒,需要给亡者们献上“饭菜”了,祭祀者使用木头雕刻成的木勺④,舀上一点米饭,用筷子夹上鸡肉和猪肉放到木勺里,重复献酒时使用的祭词便可。祭祀者在说这些祭词时,声音平和,声调不高,态度诚恳。当然,也有的祭祀者会因为有节日气氛的渲染或是其他糟糕事情的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哽咽,甚至流泪的现象,例如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在祭祀的过程中泣不成声,原因是他的女儿刚刚去世不久。

在祭祀的过程中一般点到谁的名字就意味着谁已经被请来参加这次“盛宴”了。在较大的家族式祭祀过程中,主持祭祀的人要十分细心,谨防漏点了某位“祖先”的名字,因为这会成为家族内部矛盾和冲突的起源。这种争端往往是被漏点了的某位“祖先”的直系后人发起的,他们认为漏点了自己直系“祖先”的名字,就意味着家族内的人在排挤他,预示着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漏点某位“祖先”往往不是祭祀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需要邀请的“祖先”过多,疏漏难以避免。当然,家庭式的祭祖很少会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只有家中的人在场,即便出错,家庭成员也不会为难祭祀者,况且能够主持这一祭祀活动,说明在家中已有一定的权威。

在献酒和饭菜之前,需要先给“祖先”们上香。上香是很有讲究的,神龛上的香炉内要插上三炷香,表示其地位至高无上,而其他地方则只需要一炷香即可。位于神龛左边的药王和右边的鲁班,位于堂屋左侧墙上的“大神大将”,位于院子边上的天公地母和厨房里的灶神都需要为其献上一炷香。通常家中的每一道门旁边都有香插,将香点燃后,每一道门一炷香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堂屋的房门则需要一边点上一炷香,有献给左右门神之意。目的都是祈求他们保佑家庭成员和睦、平安和健康。

献完酒和饭菜后,要给“祖先”烧纸钱,这些纸钱是祭祀者自己准备的。祭祀者将事先从集市上买来的竹纸,用刀子或剪子将其裁剪成矩形,并整齐地堆叠在一起,再用铁制的钱模将钱的形状打在竹纸上,一般打在纸钱上的钱模数量为九。烧纸钱在苗族人看来,是子孙后代孝敬自己祖先的体现,在烧纸钱时,祭祀者需要边烧边说:“我给你们带来米饭和酒肉之后,现在给你们分发金银财宝,你们带着这成百上千的金银财宝回到你们的世界,去过自己的生活,希望你们在那里有吃、有喝、有穿、有用,同时你们要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健康、家庭兴旺、万事顺利。”至此,整个的“祭祖”活动才结束。

(三)“祭祖”的禁忌

前面论述了祭祖的贡品、仪式和祭词几个方面的内容,那么在祭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那就是“祭祖”的禁忌。

在仪式和祭词部分已经谈到在摆放贡品用的桌子四周要摆上三条长凳和一张小凳子,从祭祀开始到祭祀结束的这一段时间,任何人都禁止坐在这三条长凳上,特别要谨防不懂事的小孩坐在这三张凳子上,否则就会惹“祸”⑤。在祭祀开始之前,祭祀者先要准备好纸钱,这些纸钱都是用铁制的钱模打在竹纸上制作而成的,在用木槌敲打钱模的时候是有讲究的,木槌的敲击次数只能为单数,决不能是双数,据当地的老人讲,鬼神只能收到敲击数为单数的纸钱。

贡品中的米饭必须是新鲜的,祭祀之前不能在猪肉或鸡肉里添加任何调料,祭祀结束家人才能用餐,否则就是触犯了祖先,将无法得到祖先的庇佑。

家庭中,如果辈分最高的男性还健在,那么其他的男性是没有资格主持祭祀的,因为这会触犯“生死禁忌”。只有辈分最高的男性去世了,家庭中年轻一辈的人才可以主持祭祖活动。苗族人认为一个家庭中只有辈分最高的男性才有资格与祖先对话,而且这也是孝和尊重的体现。

三、苗族“祭祖”活动中的文化事象评析

当地苗族人的“祭祖”传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祖先万能”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他们,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灾难事故都离不开“祭祖”,现如今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认为这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却依然对“祭祖”乐此不疲。在父辈的影响下,子孙自觉沿袭这种“祭祖”传统。许烺光先生在《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⑥中认为喜洲文化的核心就是父子统一关系,祖先和父亲的权威高不可侵。苗族的“祭祖”亦体现了类似的文化特征,他们对祖先的崇拜根深蒂固,父亲的权威对儿子始终有着巨大的影响。

苗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祖先的同时也祭祀各种神灵,这一点从“祭祖”中不难看出。苗族人虽然崇拜鬼神,但他们更关注的是现世的人的生活,对死者、神灵进行祭祀多是为了求得后世人们的一个和谐安定的生活,同时也是他们寻求精神安宁的一种途径。在苗族的“祭祖”活动中,虽然他们祭祀的是祖先,但又宣称“不献祖”,其实这是因为过去苗族无文字,时间长久很多祖先难免被遗忘,而解决这一困难的最好办法便是选择“不献祖”。

苗族“祭祖”有诸多的禁忌,但却没有关于触犯禁忌后的相应惩罚,似乎难以理解,其实诸多关于禁忌的规定,只是人们为了表达他们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强调“祭祖”的庄重。此外,在邀请“祖先”的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遗漏了某位“祖先”的情况,但通常会用“你们”“大家”“所有”“等等”来代替,这也是他们在没有文字工具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记忆力局限而想出的办法。在祭祀的过程中,祭祀者所使用的语言其实是表达了他们的一种愿望和诉求,他们对祖先所述说的愿望就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他们渴望平安、渴望健康、渴望财富,所以他们将这一切都告诉了祖先。爱德华·萨丕尔说:“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⑦”苗族祭词虽然有部分借用汉语,但大部分是苗族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这些祭词对仗工整,音韵优美,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整理与研究对我们认识苗族文化亦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通过“祭祖”活动不仅让子孙记住了自己的“祖先”,也让年轻一辈在耳濡目染中加深了对祭祖活动的认识,从而使“祭祖”活动得以代代传承。这也是苗族人在没有文字辅助的情况下,能够使本民族诸多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

注释:

①“祭祀者”即主持整个祭祀活动的人。

②不同家庭中祭祀者所使用的祭词并不完全相同,但祭词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即希望通过祭祀得到祖先的护佑。

③不献祖:即有关祭祀祖先的活动都只从祭祀者祖父那一辈开始,而时间更久远的祖先则不再是他们的祭祀对象。

④苗族人认为很久以前他们很穷,只能使用木头雕刻成的木勺,因而现在人们祭祖时必须要使用木勺,否则当初使用木勺的祖先就无法享用后世子孙献上的食物。

⑤“祸”指所有可能给家庭带来灾难的事情。

⑥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M].国立编译馆,1996.

⑦(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语言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参考文献】

[1]纪兰慰.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及其特征[J].贵州苗族研究,1999(01):65-66.

[2]许烺光.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M].国立编译馆,1996.

[3](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语言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石宗仁.苗族多神崇拜初探[N].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04).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祭祖苗族探析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清明祭祖
学礼仪
绵 延
补妆
除夕祭祖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