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华
摘 要:初中课堂上有关文化的学习与应用关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因为弄不清文化间的区别、混淆文化概念和含义导致其无法正确表达相关文化观点。“失语”一词本是用于描述语言功能障碍的专业词汇,现在已成为英语教学文化方面的高频词汇,是初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教学板块。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挖掘初中人教版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从多个角度反思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人教版英语课程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症
一、简述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
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导致多数八年级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法或者不敢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观点,特别需要在授课老师的不断引导下才愿意表达,有时候还不准确。这种现象就是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所提出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二、浅析初中生有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产生的原因
1.教材选用对文化失语现象的影响
我们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教材对教学影响很大,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交际。笔者所在地区的初中使用的教材是新人教版,现以该教材为例阐述看法:人教版教材图文并茂,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文化接受与审美。整个教材十分关注英美文化的吸收与鉴赏,材料多取自于英语国家的真实情景,原汁原味,用简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西方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尽管这样的语言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这样过度强调材料要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忽略了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学习。从人教版的课堂教学结果来看,这样的教材设置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以及中国文化的正迁移。
2.教师文化教学理念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影响
教师由于所承袭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各不相同,面对的学生参差不齐,自然教师个人对文化的敏感性以及重视程度就会不一样,教师个体对课堂中西文化学习的引导越积极、对文化事件的讨论越深入,那么课堂中的文化教学所占课堂教学内容也就相对要多一点,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交流的积极性就高一点。
3.课堂中文化板块教学计划安排
初中英语课堂缺少中国文化内容的教授、甚至放弃文化板块的学习与交流等问题广泛存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这一教学体系中教师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意识不强或者缺失以及教学理念的偏误,教材使用的不合理及教学方法的单一。
三、剖析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同行交流的结果,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针对性策略:
1.螺旋式跟进,向学生不断渗透文化交际概念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Go for it为例,内容设置高起点,紧抓基础呈螺旋上升趋势,不断要求学生在使用词汇与句型中强化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例如第24页“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我国的奥运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充分运用第三单元所学的时态、词汇来表达刘翔“雅典奇迹”以及北京申奥成功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不断在复习已学过的文化与交际知识来减少文化失语的发生概率。
2.渐进引导,寓教于乐,重点推进课堂中的文化学习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应该在Group Work这一板块的学习中扮演参与的角色,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深入地、多角度地讨论奥运文化,同时结合生动、有趣的奥运故事等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体育文化的兴趣。
3.教师提高文化学习能力,增强文化意识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普遍忽视导入中国文化,易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中国文化意识,转变教师文化教学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改需要深入,英语教学不能光靠生硬地植入外来语言的皮毛来应付所遇到的失语现象,而应该交融之中加强文化的学习。语言的学习终究是要回归到应用层面,词汇、句型的确很重要,但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无疑是教条的。为了减少课堂教育中的失语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加大对语言知识的导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运用已学到的语法和词汇知识来解决应用型问题。教师也需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双语之间的文化意识,多关注有效的文化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减少、避免失语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红玲.交流跨文化研究学术思想推动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2010中国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
[2]陈晓靖.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