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摘要:本文从高年级美术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入手,并通过列举一些教学事例和方法,论证作业设计与评价对于提高高年级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年级;美术作业设计;创设情境;合作学习;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34-2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充分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流动的风景线》一课,我把学生感兴趣的科幻大片《变形金刚》中几段精彩的汽车行驶画面剪辑成一段影像视频,上课时播放,屏幕上狂野的汽车奔驰场面和不时出现的车身装饰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教师再辅以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的欲望也就自然被激发出来。
2.积极唤起情感共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在高年级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以情作画,以画抒情”的美术创作教学的境地。如《我的小学生活》,上课伊始,我先让同学们回忆有趣的同学往事,接着,通过投影屏幕逐一展示出一组事先收集的本班同学从入学至今的重大活动的图片,如春游、班队活动、集体比赛等,勾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此情此境下,同学们渐渐沉浸到对小学往事的甜蜜回忆之中,笔下流淌出浓浓的对同学、对老师、对母校的依依之情。
3.创设游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创造。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根本动力。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探究力、创造力的好策略、好抓手。如《奇思妙想》这一课,我以“现场招聘设计师”的趣味性游戏来代替作业和作业评价。在课中,我以招聘“魔幻设计师”海报导入,让学生自主进入魔幻设计师角色,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产品——“奇妙的魔幻日用品”来“应聘”,再由消费者——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同参与选择预定,从而进行讨论、欣赏,挑选出最夸张最奇妙的创意。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好的设计不仅需要大胆想象同时需要合理架构”的意识。在这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发挥自我想象,自由表达自我追求,自由张扬自我创意。
二、形式多样自主选择
1.利用美术作业品种的多样性,供学生自主选择。在高年级美术教学中,改变以往作业只是单一的品种,让学生选择自己较强或喜欢的一种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对美术学习有了自信心,从而也感受到了美术创作成功的喜悦之情,调动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的兴趣。如《墙》一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画一堵单调的墙壁显然难以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于是我放宽了作业要求,让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自选媒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创作性、张扬个性的空间,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有的同学选用泥塑制作墙壁,有的选用铅笔绘画的形式描绘墙壁;有的同学则是将剪贴与绘画组合在一起,还有的选用树叶等其他材料先剪成方块,再拼贴出墙壁肌理构成的装饰画。课堂上学生表现得非常投入、兴趣盎然。
2.探索美术作业功能的多样性,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例如在美术课中进行为语文课文配图、诗词配图等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美术课中做的头饰、面具等,可以成为语、数、音乐、英语等学科教学中的学习道具,进行表演,能使这些学科获得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教学效果。这样,美术作业的用途更广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高了。
3.把美术课引向室外,使美术作业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美术教学中适当将学生带到校园、到校外参观写生,学生的感受既新奇又丰富,他们觉得这种上课方式有趣、新颖,他们认识到由于行人的注视,美术作业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作,而是为了学校的荣誉要认真完成。在这种环境下而产生的一张小小的作业,它浓缩了学生的一个美好的回忆,一次集体荣誉感的真实体验……它比平时的美术作业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这也是当今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育面向社会”、“教育人文性”的很好体现。
三、分组合作共享成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式活泼,内容灵活生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体现着“人本主义”思想,更关注人的个性体验和人与人的交往。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师与生、生与生、心与心的交织。美国的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曾提出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个人责任感;(5)混合编组;(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7)有组织的相互依赖。因此,合作学习不能仅为了迎合新课标,搞形式,走过场,而是要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帮助学生养成合作意识,懂得尊重他人,具有团体合作的精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和课堂作业过程中,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绘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原来动手能力和绘画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美术作品时的自信心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绘画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完成美术作业时的畏难情绪大大减少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艺术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多元评价催生内驱
1.整体评价,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过程。把对学生美术
学习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如学习前期的评价:看学生能否为美术学习搜集好相关资料,做好材料工具的准备。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学生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是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能否与同学合作等。此外,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尽量做到全面正确,除了通过对学生平时的美术习惯及美术作业成绩进行评价以检测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水平以外,还要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态度、参与度进行综合评价。
2.客观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往评判美术作业,参照标准就是“像”不“像”,像则给“优”,不像则适程度轻重给“良”、“及格”甚至“不及格”。旧的评价准则在某方面确实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上美术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培养的毕竟不是专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只凭技法优劣评价美术作业。当教师遇到看不懂或“较乱”的作业,应该在辅导时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在肯定他们大胆创作的基础上,再提出中肯的意见,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如对学生的美术习作评了等级后,加上一句简单的评语。“你这次的制作材料虽然简陋,但在造型上还是有模有样的。如果换上一些更结实美观的材料来做,效果会更好。”给了学生这样的评价之后,使学生既知道了自己的进步,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有了改进的方向。
3.互动评价,自评与他评同步。主动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过程的收获和成果进行评价,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思路,在课堂上给足他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互动他评:如采用小组互评的方法,在作业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让每位同学对其他同学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先说说精彩之处,再谈要改进的方面,在互评中不仅让受评者得益,也让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学生可以从中吸收别人的长处,同时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评价主体的扩展,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只要教师依据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原则,坚持把美术学习的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个阶段,一定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成绩,也能大胆向别人提出建议。
总之,高年级美术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变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特有的语言和个人创作方式,教师如何把三维目标较好地体现在作业设计中,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体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