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2014-12-09 06:15孙一鸣
学理论·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应对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孙一鸣

摘 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288-02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现实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时代感。同时,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交际语言,主要指普通网民由于某种需要而创作,一定时期内在网络中广泛流行的语言符号,主要表现为在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词、短语或特定的句子。最新数据显示,大学生是数量最大的网民群体。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在推动网络流行语的更新与发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同时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为深刻。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

一、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1.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迅猛发展。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了1 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在其中的“职业结构”分析中,学生是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占比25.1%。而在“年龄结构”分析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是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由此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是数量最大的网民群体。

近年来,与互联网络迅猛发展状况相对应,网络流行语也呈现出持续更新、迅速传播的态势。在中国互联网调查社区中的一项网络调查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等网络流行语在使用中分别以72.6%、62.74%、61.56%名列前列。调查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网络流行语的流行程度。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数量最大的网民群体,无疑成为网络流行语流行的一大主要阵地。

2.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

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社会现实,流行、传播于互联网络中。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和变体体现了语言不断裂变和无限可能的特性。网络流行语具有的新奇性、简约性、时代性等特征,恰恰符合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个性、紧跟时尚的心理特征。比如“HOLD住”、“给力”、“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我想我是醉了”、“nozuonodie(不作死就不会死)”等网络流行语代表了一种青年流行文化。而诸如此类的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大学生网民的特定交流语言。使用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反之,则会被戏称为“out”了。

3.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

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社会责任感强。同时,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网络流行语直接来源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网络流行语也成为当代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直接途径和工具。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中,比如“范跑跑”、“躲猫猫”、“我爸是李刚”等词语或语句更多地指向或反映某一类社会热点问题。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运用和变体,体现了大学生对某些社会事件、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是对社会公共事件的一种参与和态度。

二、网络流行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藏性,让人们在“快乐释放”的推动下任意支配自己的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的“恶”的一面在无拘束的状态下释放出来,使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和行为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新形势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养成的效力也大为降低。网络语言粗鄙化、暴力化倾向严重;冲击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语言文化,也导致追捧网络流行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缺失、网络文明素养的失调。

2.不良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冲击

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追求个性、富于创造、渴望认同的重要形式。使用相同的网络流行语,是大学生彼此间身份认同的象征。同时,网络流行语正如一把双刃剑。不良的网络流行语不仅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冲击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网络流行语这种草根文化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有网络炒作、也会充斥着一些偏激、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言论。网络流行语传播的过程中,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和情绪相互传染。大学生甚至还会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的影响,容易滋生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动摇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样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阻碍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践行。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流行语挑战的策略

1.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疑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对网络流行语精挑细选,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题中之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首先收集、分析、挑选出内容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相契合的一些网络流行语素材;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适度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原则。网络流行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的使用,不能只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应配合思想政治主体理论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不能削弱思政课堂中主体理论内容的学习,也要注重挖掘配合理论内容教学的网络流行语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本质特征。挖掘的网络流行语既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又要注重科学性。

2.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网络流行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及时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思想动态、价值观、诉求和其他变化。通过对大学生以上变化的了解和监控,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力。一方面,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合理运用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容易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为深入交流和有效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网络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只有有效占领新阵地,采用新元素、新载体,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力。比如在微博、微信、校园网、QQ群、飞信群、校园论坛等网络新阵地中恰当、适度运用网络流行语,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语言艺术,提升教育者话语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互联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隐藏性等特征,這就使得网民可以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自由评论和交流;由此导致网络中的信息、网络流行语良莠不齐。有少数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光鲜外表所吸引,习惯性去模仿、传播一些格调不高的语言,甚至会创作出一些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语言发布到网上。究其原因,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想迷惘,他们淡漠、轻视、动摇甚至丧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不清是非,站不稳立场;甚至极少数大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思想根源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乏、动摇、淡化和异化。

新时期,大力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积极挖掘蕴含于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申亚妮.网络流行语探析[J].新西部,2009(16):170.

[2]卢姗.浅析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9(13):244.

[3]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5-66.

(责任编辑:石 银)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应对策略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