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娟
摘 要: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城里学生相差较远,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帮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督促,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农村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农村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方法
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城里学生相差较远,他们在学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指导与帮助。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习习惯的偏差。要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他们在学海里健康平稳地航行。
一、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一)农村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实状况
通过对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
2.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
3.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4.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5.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6.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
7.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8.不善于温故知新,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学习,同时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
(二)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农村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当前,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的。
2.教师方面的因素。儿童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督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这是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养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也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不闻不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逐步丧失兴趣,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上述情况,农村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教师引导、督促,学生反复强化训练原则。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他们获得的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其次,传授学生,再次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对学生意志的磨炼。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习惯的养成融合于每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示范、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4.建立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知识要点编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位学生家长,要求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跟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5.学会观察。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观察方法适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教师应尽己所能地想办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多种观察的方法,启发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
6.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自信,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接新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温和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启发、引导、点拨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无论是分组讨论还是集中发言,只要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就要予以表扬。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督促,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用赏识的双眼看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不能一味地严厉,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燕平.山村的守望.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
[4]教育学.
[5]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