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琪
摘 要: 近年来,“被自愿”“被就业”等一类新词频频在新闻报道及网络中出现。本文从认知及语用的角度,分别运用关联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新“被+X”语言的产生原因和其语义构建和语用功能。
关键词: “被+X”语言 关联理论 概念整合 语义构建 语用功能
一、引言
自从“被就业”一词蹿红网络和媒体后,一系列具有同样构成方法的新词在网络及媒体上广为流行,诸如“被自杀”“被自愿”“被小康”“被和谐”“被繁荣”等“被式语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首先分析新被字句与传统被字句在句法及语义上的差异,接着运用关联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人们对新“被+X”语言的认知语义构建,从而解读该表达的语用功能。
二、传统被字句与新“被+X”语言的差异
1.句法结构的不同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构成被字句的动词,必须是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动态性弱的如能愿动词、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都不能用于被字句。传统语法中“被”字作用是引进动词的施事,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施事者被省略。如:小李被开除了。这里的省略大多是出于不知道具体施事者是谁或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的考虑。
新被式语言中,其句法结构要丰富许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大类(梁卫华,2011):被+不及物动词(被就业),被+名词(被小康),被+形容词(被幸福),被+副词(被自愿),被+词组(被买房)。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被+X”结构已不再是由“被”字+动词构成被动句,而是借助“被”字及被动句的语法形式,其后接的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词组等都被赋予了谓语动词的身份及作用。通过查看关于新“被+X”语言的语料,可以发现这种“被+X”结构大多省略了施事者,一般由“受事者+被+X”构成。如:某某被就业了,某某被辞职了,等等。这里省略的施事者成分往往是说话人最想表达的含义。
2.句型语义的不同
传统被字句通常表达的是一种遭遇,如:“小王被小李打了”;但是有时可以表示单纯的事件描述,如:小李被同事们推选为系主任。传统被字句的语义实现主要借助句子的动词构成,这些动词往往具有强受事性和弱施事性的特征(张伯江,2001)。
新“被+X”结构中,X的语义又具有自控性的特点,如自愿、自杀、代表、捐款、和谐、主动等。这类被字句在表达的语义上除了传统被字句上的“被动、遭受”之义外,还有“被压制”(如:被捐款、被自愿等)、“被欺骗”(如:被小康、被就业)、“说反语”(如:被幸福、被和谐)等意思(梁卫华,2011)。新“被+X”结构,往往被视为一个语义整体,即其语义的获得需要通过“被+X”这个构式加上X的本身意义合成为完整的语义,如“被就业”一词包括的语义为“学生在自己没找到工作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地被告知自己已经就业了”。“被”表达的意思是“被动、蒙受”,“就业”一词表达的意思是“主动地得到职业,参加工作”,二者意思的形式上的结合并不能完全得到“被就业”一词的完整意义,必须通过概念整合,并借助“被+X”的构式达到语义的实现。
三、新“被+X”结构的语义构建过程
1.关联理论与“被+X”结构
Sperber 和 Wilson(1986)认为,语言交际过程理应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而不是编码解码过程,因而得出了有关人类交际活动的总原则——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曲卫国,1993)。关联性的定义如下: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佳,关联性越强;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张亚非,1992)。在言语交际上要获得最佳程度的关联性,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认知语境,以减少付出对言语的处理努力,增强言语的关联性。如:“被小康”,从传统语法的解译,这种表达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也正是这种不合寻常的组合起了语法标记的作用,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根据关联原则,人们立即会寻找合适的认知语境,即:“小康本来有明确的指标,但有些官员为了‘政绩捏造假的数据邀功,使那些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被告知自己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了”。再如“被就业”,根据关联原则人们会推理出这样的认知语境:“大学生还未找到工作,学校为了虚假的就业率,与用人单位签订虚假的就业协议,于是学生就在不知情的情况被告知已经就业了”。这种看似违背关联原则的交际话语,由于其交际意图的作用,促使听话者选择及思考认知语境,反而使得该表达更具修辞的色彩,听话者也能深刻地感觉到说话者的不情愿、被欺骗、不高兴及讽刺意味,该表达非常切合网络语言的特征:创新性、经济性、诙谐性。
2.概念整合理论与“被+X”结构
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这一概念最早由Fauconnier 和 Turne 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它是继概念隐喻、转喻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认知过程。根据Fauconnier 和 Turne(2002)的看法,概念整合至少包括三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这个空间包括了从两个输入空间映射的信息。从输入空间到整合空间的映射包括三个过程:组合、完善和细化。输入空间不仅直译了整合空间,而且以跨空间映射(cross-space mappings)的方式相互联系,这种跨空间映射的基础是同一性。目前概念整合理论大多要求两个输入的心理空间具有象似性,概念上具有关联性、跨空间映射中具有同一性,如“大众公司很显然需要一剂强心针”,输入空间1“雇用空间”的施事:大众公司,行为:雇用新员工,受事(暗含的):新董事;输入空间2 “注射空间”的施事:医生/护士,行为:实施注射,受事:病人;大众公司需要做出的行为是雇用新员工,而强心针的行为是实施注射,雇用如同实施注射一样,(Fauconnier & Turne 2002)达到了跨空间映射的同一性,使得语言本身更具形象性。本文试以“被小康”的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为空间1“被”,表达“被动、蒙受、遭遇”的心理空间,其后一般为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如“打、骂、撞”等,空间2“小康”表达“主动接受,为之欣喜”的心理空间,可以看到这两个心理空间无法在跨空间映射中达到一致,概念上很难有关联性。正如上文关联理念所论述的认知语境的选择,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推理性及交际意图,人们自然地会对空间输入进行重新推理与认知,很快就能将究竟“小康”转移到另一个心理空间“小康”本来有明确的指标,但有些官员为了“政绩”捏造假的数据邀功,使人们不得不“被动”地接受虚假的小康数据,如此便达到了概念上的关联及跨空间映射中的一致。这一推理认知过程包含了三个输入性空间及两次整合过程,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空间的转移,以及整合再整合的过程才使得语言结构更具标记性,语用功能更加凸显,也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同时该语言结构中的幽默讽刺的效果更加显著,反映了网络语言的含蓄性与诙谐性。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对近年涌现出的新被式语言,即“被+X”结构进行了认知及语用的分析,通过对比传统被字结构,可以看出新“被+X”结构在语法、主义、语用上都更加丰富,更加灵活,赋予了“被”字结构一些新的内涵,其交际意图的实现更加明显与巧妙。本文还运用关联理论及概念整合理论对“被+X”语言的语义建构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其产生及发展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被+X”结构的现实语用功能进行了解读。
参考文献:
[1] F.Ungerer &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Second Edi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梁卫华.“被时代”被字句的认知解读[J].作家杂志,2011(6).
[3]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4]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2011(3).
[5]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6).
[6]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