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星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人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把情感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笔者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也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重要性,并在本文中提出一些培养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意识;培养对策
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而言,或许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方面不具备相当的优势,但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特别是对著名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的了解,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能够获得有效提高,进而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情感意识。从这一点上看,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方面是起着旁敲侧击的作用的,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掌握好方法,就一定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上有所收获。那么,如何利用历史课堂和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情感资源,加深情感体验
事实上,细心的人很容易发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和素材,只是它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心挖掘和整理。比如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绝句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充满了鲜活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一情感在当今的中国同样需要,当今的中国同样需要这样有骨气的中国人,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慧眼识珠,有针对性地挖掘出这些情感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深刻体验这种难得的情感,通过这些历史人物教育学生“先有国,才有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他们树立起爱国爱家的情感意识。
二、根植生活实践,诱发真挚情感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爱可以拉近距离,可以产生和谐。”当然,这里所说的“爱”不仅仅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了解各地历史、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俗,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毋庸置疑,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走到天南还是地北,祖国各地的民族风情都是一段历史。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植于生活实践,在教学中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联系在生活实际当中。比如在讲到历史文化名城“酒泉”时,可以从介绍酒泉的古建筑钟鼓楼入手,然后讲到魏晋墓的发掘经过和重要意义,再讲酒泉历史遗留下来的名小吃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它更加注重强调情感的内化作用。但是,情感内化绝对不是凭空遐想,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技能之上,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技巧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比如,在讲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举一反三的活动设计,启发学生“穿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在讲解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可以把“八一三”惨案、“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等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设计为一个单元进行学习。这样横向地扩大了知识面,集中让学生体验这些强烈的民族荣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要自强不息,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树立起为国家分担公民义务的积极情感。
四、综合多种手段,引导情感发展
当前,各种现代教学设备更加齐全,初中历史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现代教学技术,这对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历史录音录像、纪录片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世界。譬如在讲解“彼得一世的改革”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历史视频资料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俄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改变,然后用比较法将之与同时期欧洲各国的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启发学生,假设自己是一个俄国人,你会怎样来看待或完成这一场改革,此时,学生就会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自己的情感态度。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意识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每一种历史情感都作为情感教育的素材,并筛选出最具正能量的资源,用这些情感资源影响学生的情感取向,激发学生对这些正确情感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正确情感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千文.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J].基础教育参考,2010(14)
[2]白永芹.课堂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策略[J].吉林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