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团仙
【摘要】写作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许多老师都不愿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作文教学上,其原因就是作文教学难出成效,或者成效甚微。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成效便被提到日程上来。
【关键词】片段训练;仿写;续写;改写;扩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常见的作文训练方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在课内或课外写一篇完整的习作交上来,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得好多学生惧怕写作文,甚至不会写作文,因为他们一提笔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所以我觉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来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片段训练、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等方式。
片段训练。片段训练是指以训练写作中的某一单项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式。该训练目标明确,篇幅短小,操作方便,易出成效。如果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够对作文中所涉及的点做片段训练,各个击破学生写作难点,并形成体系,学生将获益不浅。
片段训练可采用课堂十分钟或课后布置成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任务不重,难度不大,学生也比较喜欢。如我在上《咏雪》一文后,顺便讲了咏物类文章的写法,即先观察,再体会,最后表达。之后我利用课堂十分钟,让学生先观察窗外的景物,再写一段话,同学们立即十分积极地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同学们就举手示意写好了,我拿来一看,还很不错。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窗外雨滴 何所似?雯曰:空中泼水差可拟,琳曰:未若银丝空中撒,吾大笑乐。”这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俗话说:积水成渊,积沙成塔。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表达水平上升了不少,写作兴趣和能力也都提升了不少。
仿写。仿写即按照课文的某个句子、某个段落,或者是谋篇文章的句式、方法和思路去进行作文训练。仿写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有人认为,模仿是没有思想,没有创新,是依葫芦画瓢的低能的表现。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打小不模仿大人的言行,我们怎么会走路?怎么会说话?怎么会做一切事?同样,我们要求学生写片段、写作文,没有一个体式,没有一个范例,叫学生怎么写,学生将无从下手。高尔基说:“对初学写作者,不读书,不模仿的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所以说仿写是创造的基础。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每遇到一种修辞、句式,每讲一种文体,每学一种方法,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仿写,这样既便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训练,可谓真正的双赢训练。例如,我们在教学《春》后,可让学生就“春花图”一段进行仿写,这样反复几次,学生慢慢就会写景状物了。还有我们可以专门找一些优秀作文,让学生仿写。
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先模仿,再独立创作,学生的作文将会越来越优秀。
续写。续写即针对课文内容、写作意图、人物命运等,展开合理想象,给人物和故事以不同的结局。如老师在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后,可安排写作训练,让学生续写故事的不同结局。在写作前,老师可以做适当要求和引导。这种训练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训练效果也很好。我在教学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依据:“假如我的叔叔是一个百万富翁,我们一家见到他后的反应。”依据这个情节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要符合故事情节,要符合人物命运,与课文要有衔接性。学生续写的结尾趣味盎然,曲折跌宕,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此的写作训练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改写,即根据故事背景,变换相关情节,改变人物命运、个性;或改变文章人称,改变结构;或改变体裁,如把戏剧、古诗词、古文改写成散文。在学了《孔乙己》后,可引导学生作一次改写训练:假如孔乙己生活在当代,他的命运如何?学了《石壕吏》《唐雎不辱使命》后,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学生通过如此的改写训练,不仅弄懂了文章思想内容,加深了对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的把握,还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表达能力,达到了训练写作的目的。
扩写。扩写是一种扩充,拓展型的写作形式,即将短小的原作,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扩展和生发,使内容更加丰富,景物更加鲜活,情节更加具体,人物更加丰满,继而形成较长文章。扩写对象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扩写时既要紧扣中心,符合人物性格,又要大胆发挥,合理想象。扩写是很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之一,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做是不断扩写的过程。时常进行扩写训练必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写作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文分数在考试中也占有很大的比值,写作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提高。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虽多种多样,如知识的储备、情感的积累、阅历的丰富等,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且这些方式方法是互补、包容的。但我认为多样化训练更易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刺激学生写作激情,作文写作水品自然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宣勇民.作文教学“要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编辑:唐荣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