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红
【摘 要】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难题。本文通过故事的形式重点讲述生本理念下的学习小组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生本理念;学习小组;学困生转化
在办公室,经常见到一个三年级的小孩趴在周老师的办公桌上补家庭作业。一来二去,全办公室的老师都知道三年级有一个不做作业的小懒包——小涛。小涛从小就父母离异,他判给了妈妈,但是为了生计,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一年极少回家。他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太溺爱他了,加上外婆不识字,所以她对小涛学习上的监督与帮助十分缺失。周老师为此是伤透了脑筋。家访,与小涛长谈,甚至严厉的训斥……小涛依然我行我素。
时光如梭,转眼间,小涛升四年级了,而我也有幸成为他的语文老师。因为知道小涛有不写家庭作业的毛病,所以一开学我就十分留意他。上课借助于他的发言鼓励他,表扬他。然而,好景不长,只过了两个星期,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家庭作业又开始不写了。我有几分失望,也有几分窃喜,终于逮到机会了。我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小涛洗心革面,和他的过去说再见。一个后进生痛改前非鲜活的实例马上就要展现在全办公室老师的面前了。我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正得意洋洋在向周老师传授经验了。想到前景如此美好,我不禁飘飘然起来。
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午休时间,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准备与他长谈。周老师的教导之所以没让小涛听进去,肯定是没有考虑小涛敏感的自尊心。我可不能步她的后尘,我要吸取教训,走向成功。到了办公室,我搬了一张椅子轻轻放在我办公桌的对面,示意他坐下。或许是没想到不做作业还有如此待遇,心中有些疑惑,直到我说了句“坐吧!”他才诚惶诚恐慢慢地坐了半个屁股,两眼充满了感激。我心中阵阵窃喜,但还是不露声色地和他谈到了下课铃响。最后我略带责备的让他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他小鸡啄米似的表示不会再有下次了。初战告捷,尤其是小涛离开办公室时主动把他始终没有深坐的椅子搬回原位后那一句“老师再见!”让我深信孺子可教也。
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能见效的。因此,小涛后来也多次出现反复,虽然他有了外婆的监督,同学们也都热情地帮助他,但是小涛的改观不大,不写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我知道通向成功的路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对我们如此,对小涛这样的学生更是这样。
转眼间,小涛已上五年级了,我仍是他的语文老师,所幸的是学校进行了郭思乐“生本”理念下的教学改革试验。生本教育非常强调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我决定通过小组的力量去转化他。考虑到小涛的实际情况,我把他放在一个特殊的小组(其他组的人员构成基本为ABCD,该组则为AACD),由两名责任心特强的同学掌舵。接着,我找组内成员一一谈心,说服他们接纳小涛,并且把管理小涛的主动权交给小组,告诉他们,战胜他,将大大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也将在组内﹑班内树立自己的威信,并且在期末的“优秀学生”评选中给予优先考虑。
思想做通了,可是,实行生本学习小组的第二天,小涛就没做作业。组内3个人纷纷埋怨他,扣了小组的分数不说,还要一起受罚,这滋味可不好受。小涛更不好受,为了弥补给小组带来的损失,他上课格外认真,想通过自己的课堂表现为本小组拉回分数,可连课文都没读过的他,怎能大显身手呢?惩罚只是手段,绝不是目的,假如小涛一如既往不做作业,该怎么办?若天天罚他的小组,好同学的积极性也会受挫,长此以往,家长也会有意见。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一小组,我晚上打电话给小涛的外婆,拜托她检查小涛的作业。谁知小涛的外婆告诉我,已经有孩子通过电话询问过小涛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了,并且很耐心地帮小涛把不会的题给弄懂了。放下手机,我如释重负,原来学生早已想在我的前头,原来学生面对压力自有解决的方法。第二天,小涛把作业交过来了,课文也进行了认真地预习。我郑重其事地表扬他,把好多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他,那节课,他尝尽了甜头,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
我深知,坏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好习惯的养成也不会一蹴而就。我有意放大小涛小组的优点,让他们在赏识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小组成员渐渐进入了他们的角色,小涛成了他们时刻关注的对象,大家关心他,在乎他,尊重他,也赏识他。于是,我看到:课文没有背好,大家一起监督他背,并且把自己背书的方法告诉他;他一来到学校,组员就主动检查他的作业;上课他开小差或影响纪律了,组员们就善意地提醒他;他回答对了题目,大家就一致表扬他……在小组力量的启发诱导下,渐渐地,小涛身上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了出来。他由单完成笔头作业到笔头、口头作业一起完成,由单纯应付作业到主动完成作业。他开始看重小组的荣誉,也对自己充满信心,敢于并乐于跟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成绩也在慢慢地提高。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当郭思乐教授的这段话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时,我为小涛的成长而喜悦,更为他的转变而庆幸。在这场特殊的较量中,是小组合作学习,唤醒了他原始学习的动力,激发了他生命中潜藏的智慧。他是早春中的那一抹新绿,他也将带动整个春天的到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