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军
摘 要: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自己多年的旅游地理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提升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期待感的策略。从课后的反馈来看,期待感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质疑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 旅游地理教学 期待感
期待是国内外教学应用研究中的重点。学者研究发现,期待感对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以多年旅游地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尝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提升教学中的期待感。
一、期待感的定义
期待感即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希望的感觉,具体到教学领域,主要包括教师期待感和学生期待感。
教师期待感是指教师在授课前拥有的兴奋感,如同即将登上舞台表演一样,上完一课又期待下一节课。教师期待感能极大限度地抑制教师上课前的紧张感、恐惧感。学生期待感是指学生在上课之前具有兴奋感,像过节一样,上完课舍不得老师离开,意犹未尽。
二、旅游地理课堂产生期待感的相关对策
如何在教学中产生期待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深入解读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程度是教师对教学产生期待感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对教材、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熟悉,可以根据学生和教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设计。此时教师的状态,就好像赛车手开着风驰电掣的法拉利赛车一样,充满兴奋和控制感,紧张感、恐惧感全都抛到脑后。
教师在准备教案的时候,要深入理解教材及相关知识点,研究教材的内涵,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勾画出一条清晰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基于教学需求的线索。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有清醒的认知,了解学生的潜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实施有效教学,才能为学生构建合适的阶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升。
2.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创新性和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创新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和教师学习产生期待感的必要条件之一。笔者建议采用成语、历史、传说、寓言、小品、知识竞赛等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导入课堂学习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在丽江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 “知识竞赛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教得兴奋,学生学得开心,在欢声笑语中,一堂课很快结束了。学生收获了知识,教师收获了自信,学生和教师都有意犹未尽之感,期望下次课程能早日到来。
3.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也是实现教学期待感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近距离的沟通、接触和交流。当学生对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时,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答案。当学生对课程存在疑问时,教师应给予点拨和指引,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亮点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体味到思考的快乐;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鼓励、支持、引导,彰显对个体的尊重和宽容。
另一方面,教师要开拓同学生交流的渠道与空间,如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游戏、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在自我及真实想法,或者采用虚拟空间如微博、微信、QQ、漂流瓶等手段实现同学生平等、愉快的交流。
教师只有在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逐渐和学生培养出默契感。这种默契感将使学生和教师对未来的教学产生期许。
4.巧设问题,转移教师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适度认知焦虑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紧张的状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巧妙设问的方法,把紧张转移给学生,提升教学的控制感。合理的设问对学生也有重要意义。张大均等人的研究表明,合理的设问能帮助学生建立适度的“认知焦虑”,适度的“认知焦虑”对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对旅游地理教学的积极反馈
一直以来,旅游地理教学是笔者学校的教学难点课程之一。在笔者和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把握学生的心理,采用创新和趣味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等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实效。课后调查和实际观察表明,学生对课程具有比较高的满意度。
期待感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期待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