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收
【摘要】 开展数学课堂的建构活动要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要尽可能选择生活化题材,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有效;课堂探究;课堂学习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是一个能构建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缘于此,本文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探究与实施的方法策略作些探讨,让数学的课堂探究更有意义和实效,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一、数学课堂有效探究的“三维”理论
根据数学新课程的要求,数学课上开展的各项探究活动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实现课程目标、落实课程内容的手段及方法. 一堂数学课,从学生课堂探究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层次分明的,即学生通过眼看(课件、动画、影片、图片等)、手动(剪、裁、贴、拼)、口读、耳听等肢体活动来达到对知识点最初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探寻争辩、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知,最后升华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认知、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 设计数学探究活动只有从上述三个思维出发,全面考虑,才能使课前设计的各种探究活动更有意义,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力度更大.
1. 肢体的活动——数学课堂探究的第一维度. 这一维度的探究特点是:体验、观察、操作、感受知识
案例1 在教学“梯形”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等腰梯形的概念及性质. 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手中的等腰梯形的观察、度量、折叠等方法来探究等腰梯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等腰梯形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能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通过这种肢体性的探究活动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易于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听、触觉意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等腰梯形的认识,对头脑中等腰梯形性质的数学模型掌握得更加牢固.
2. 思维的激发——数学课堂探究的第二维度. 这一维度的探究表现形式有:讨论、交流、探究、推理、归纳等
在上例动手探究等腰梯形的活动之后,学生肯定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此时我设计了一个相互交流活动的环节. 让学生充分交流,从中教师作出必要的引导,层层深入.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数学说理以及思维方法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即应该是建立在第一维度的基础之上的. 为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教師预先设计了讨论题也应具有引领思辨,激发联想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探究才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促进呢?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探究才能是学生的发展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笔者从如何设计与实施数学课上有效探究出发,阐述应对方略与同行商洽.
二、数学课有效探究的设计策略
1. 巧设生活情境,彰显探究魅力
设置数学问题情景,以提供数学思考的机会,只有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努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新知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因此,在课堂活动设计中,笔者总会想尽办法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直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朴素道理,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告知学生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强化,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案例2 数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可以设计如下学习情境:世纪公园的门票价是每人5元,若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学生进行春游,当班长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门票时,爱动脑筋的小李同学却喊住了班长,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请你想一想,小李同学的提议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程度. 所以“创设生活情境”应成为数学课堂活动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从而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开展数学课堂的建构活动要联系实际,关注生活. 如教学增长率问题、利率问题、测量问题、以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来的现象联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用概率来预测是否亏本、利用数据的收集整理来货比三家等问题,都要尽可能选择生活化题材,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
2. 建构数学实验室,积累探究体验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意识上的建构活动,是主体头脑中建立并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及其经验内化的过程. 在课堂建构活动的设计中,笔者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方式,为学生建构“数学实验室”,将抽象的数学学习落实在具体的建构活动当中.
案例3 在讲“圆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活动:先设问,将细绳的一端固定,拉紧细绳,另一端在纸上慢慢移动,会形成怎样的图形?有的学生马上讲出了答案,有的学生还在比画,还有一名学生的答案竟是椭圆(他在比画中因细绳未拉直而画了一个近似圆的图形). 我也没否定. 然后,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圆与椭圆形成的不同演示,当我做椭圆形成演示时,大家都瞪大了眼,在“哦”的一声后,我知道大家已明白了圆和椭圆的概念. 于是就请学生将实验结果——圆的概念在课堂上宣读,同时也让学生提早知道了椭圆的概念. 设计意图:构建“数学实验室”这一活动平台,可使学生理解一些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做数学”成为可能. 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这就体现了“纯文本教学”向“体验教学”的转变. 所以“数学实验室”是我设计数学建构活动中常用的策略.
综上所述,再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若不能有效地实施,其活动效果就会严重缩水. 相反,有效的实施策略则可弥补活动设计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