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波 余喜
摘 要: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而推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毫不疑问是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價值体系的构建、道德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制度、机制、道德人格、政治取向等方面来强化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 道德示范 失范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依赖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道德教育中,道德示范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必须通过现实的活动方能获得,德性之教,应通过榜样的示范和实践的指导来进行。道德示范就是示范者能对社会行为具有率先垂范与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的道德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思政理论课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技能、端正的学术作风、高尚的人格力量及日常化的行为表现来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道德示范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基础素质,是由思政理论课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地位决定的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三条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最佳诠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应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抱有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事业,作为一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灵活的教学艺术所形成的示范力量运用到教学各方面,以融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于一身的道德示范力量来熏陶、教育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2、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教师作为受教育者的心灵导师,必须要从各方面表现出道的模范引领作用,要在思想道德上体现示范作用。从思政理论课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来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要求来看,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须以道德示范者的角色用自己的思想、品德、言行、仪表为学生做出表率,也以自身的道德人格和道德示范为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以最佳的精神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影响和教育学生,达到引导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成长的目的。
3、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是高校坚定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要求
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殊性和思政理论课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必须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风貌,反映我国社会道德理想和发展方向。但在市场经济高速推进、各种思潮互相碰撞、思想信息获取多质多维的新形势下,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对自身道德示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通过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意识,教育广大思政理论课教师牢固树立“经师”与“人师”并举的观念,引导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使思政理论课教师真正成为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和道德教育的楷模。
4、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通过道德示范所展现的崇高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优良品质,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从而引导和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与认同。通过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能够引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最终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师以身示范、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目标。
二、思政理论课教师道德示范的现实状况
作为示范者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今天面临多方压力和受到多重影响。文化差异、价值多元,社会道德的底线经常被冲破,市场经济的物欲功利价值在凸现,所有这一切都给今天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带来形形色色的冲击。下面笔者试图分析思政理论课教师道德示范所面临的现状,谈谈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中种种不良示范的影响。
1.政治立场不坚定,价值取向扭曲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健康人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渗透,少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忽视师德修养,崇尚西方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淡化,更有一部分教师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被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占据了头脑,价值观和道德观扭曲、异化。说到底,就是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缺乏扎实的理论修养,思想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立场不坚定,未能熟读马列经典,也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既不能将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合理地理解现实中的不良现象,也不能回答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而把自己的错误理解带入课堂。这些思想和行为的示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道德示范。
2.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行为不端
“严谨治学”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遵循的职业准则。但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思潮的出现,急躁、浮躁和功利之风也蔓延到了高校,部分高校教师包括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走所谓的学术“捷径”,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学术道德失范、学术行为不端:如职称评定造假、学术研究违规,这种学术态度和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着学术研究的纯洁和科研学术成果的含金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影响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培育,也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是给大学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精神造以极其恶劣的影响和示范。
3.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高校思政理论課教师就直接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其责任重大而高远。然而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缺乏清晰的思想认识,对自己工作定位不准确,敬业精神不足,把本职工作仅当作谋生手段,厌倦和鄙视思想政治工作。其结果是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仅满足于课堂传授知识,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漠不关心,更少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更有个别思政理论课教师把课堂当成自己对学校和社会发泄不满的平台,散步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学生,影响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这样循环的结果是: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在理论上讲不清楚,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更谈不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自然也就不能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还可能对大学生以后的作风产生深远而有害的影响。
三、新形势下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道德示范的对策
高校思政理论课“培养人”的特殊性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找到自身的道德定位,切实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角色落到实处。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师道德示范作用,自律是关键,他律是保障,在自律和他律相互作用下,才能保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得以提高,也就才能保证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坚定正确的政治取向,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师而言,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是核心之核心。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取向。思政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肩负着党和国家强化政治教育的重任,关系着我们是否会有政治性强的下一代。因此,必然首先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坚定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取向,一方面能从理论上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国家荣誉感,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政理论课教师也能以贴近学生实际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教学为手段进行道德示范,促使大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方法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精湛的师能是实践师德的基础,是教师能够顺利进行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也必须通过其多样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这一形式来展现。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政理论课教师就一定要讲究教学手段和方法。具体说了,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刻苦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现代教育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教学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特殊性与一般性相结合,扎实做到三贴近。
3.塑造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人格,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自律意识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表的一种教育力量”。他还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可见,教师道德人格是一种巨大的德育资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在人格方面的表率、示范作用,应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的根本指向。这就需要教师以德立德、以行立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也实现职业与事业的完美结合,从而真正乐业。
4加强思想道德示范的制度建设,建立道德示范的长效机制机制体系
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道德示范的诸多问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道德示范建设缺乏规范的机制,不能很好地规范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行为。对此,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准入机制与师德评价机制,此外还要完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师德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一是思政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二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师德评价机制,三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激励机制,四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师德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道德教育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赵建伟、秦红.厚德载物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师德养成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
[3]洪玉兰.关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7).
[4]周建华.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切入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
[5]蔡岳建.教师人格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6]田春园.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5).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一般课题《角色转换视角下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