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本土化探索

2014-10-21 20:19梁凌洁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本土化校企合作

梁凌洁

摘 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革新的重点,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背景下,从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意义、制约因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本土化

0.引言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应用性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校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基本元素,区域经济的发展给地方高职院校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娄底职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的首批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区域优势、自身特点来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是骨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

1.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

在高职院校与本地企业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能及时掌握到一线人才的需求情况,娄底区域内产业结构的演变情况及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开发及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1.2有利于校企之间的研究开发、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地方职业院校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极大的整合区域内的科技信息,建立高效、开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尽快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最终增强科技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娄底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1.3有利于提升“两型”社会的建设水平,促进娄底经济跨越式发展

娄底市作为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5城市群建设中的一极,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提出了“数字娄底、工业强市”、“后发赶超” 的口号。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能将区域内的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是加速娄底“后发赶超”,促进娄底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

2.娄底职院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现状及不足

2.1校企合作的现状

娄底职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思路与本土企业进行了大量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2+1”的教学模式。学院现有开设了制造、资源、电子信息、土建、财经等大类34个专业,建立了覆盖所有专业的1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前2年以在校学习为主,第3年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学习过程中,具有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使企业的实际技能学习与校内学习有机结合,即是对校内所学知识的检验,更是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2.1.2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真正施行订单培养。如“佳和订单班”是畜牧兽医专业与湖南佳和农牧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行 “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毕业生100%对口就业;又如“东宝订单班”是软件技术专业与深圳市东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采用2+1学制,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公司实习1年,毕业后即可成为公司员工。培养信息管理系统开发、3G手机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

2.1.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娄底市翔鹰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娄底职院驾校,不仅可以提供驾照培训,更是学生进行汽车电器原理、汽车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一体化现场教学及实训场所。

2.1.4为地方提供专业服务。如畜牧兽医专业用学院的优质畜禽饲养管理、宠物养护及疾病防治资源,为娄底市养殖公司、养殖场、宠物店及养殖农户提供专业服务。

2.2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娄底职院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2.1校企合作的侧重点没有与区域经济特色相适应,没有强调自身区域的稀有资源性,校企结合流于某些比如签协议、挂牌、赞助等形式。如學院的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各专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IT类、农林畜牧类专业,而会计电算化专业至今都没有由本地企业所提供的稳定实训场所。

2.2.2校企合作的形式单一。目前,娄底职院的校企合作采用企业赞助方式比较多,但没有在行业内组合、形成集团化特色,大多数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还停留在初始建设阶段。

2.2.3校企合作没有适时结合本地经济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和服务实体,形成服务地方特色的多渠道、多层次、结合自身优势的校企合作。据2014年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发展农机、煤机、电子陶瓷、高级硅砖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但在娄底职院的34个专业中,建筑类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呈现一枝独秀的发展趋势,学生规模占全校生的20%以上,也是办学最成功的专业,这种现象与学院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显得不协调。

3.实施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应对对策

3.1专业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应体现其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不仅要校企合作,而且要探讨怎样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或间接融入企业的经营与建设之中,职业教育获得企业的认可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娄底承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辐射,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并担负着带动整个湘中地区发展的重任,在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规划纲要上,市政府提出了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地。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娄底职院应对原有的专业进行优化重组,调整专业建设规划,重点打造煤矿、建材、信息、电子、药品、环保、旅游等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对接区域经济支柱产业。

3.2全面加强同地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行业特色

娄底职院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因此,学院应与娄底的钢铁、机械、能源、建材、农机、旅游、化工等企业的对口需求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紧密合作。积极争取重点企业对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等的支持,并策划建设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双方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加大学院科技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积极推广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学院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提高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扩大学院在地方企业间的影响。

3.3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3.1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制定校企合作工作计划,真正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在与企业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灵活机动的顶岗实习安排,做到顶岗实习“可控、有效、双赢”的效果。

3.3.2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大力开展“双证书”教育,学院各专业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项目组,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将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工学结合配套教材等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教学设计与专业职业岗位、岗位群、技术领域任职的深度融合。

3.3.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各专业应把握专业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已建成校外实训基地的维护、升级与管理。不断完善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监控体系,切实保证在企业内进行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4.结束语

高职校企合作,体现其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区域特色,是方向标,是衡量成功的标志。本土化特色反映在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层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本土化运行模式,为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新经验,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构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新亮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企结合本土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平台[2]。

参考文献:

[1]胡开炽,顾振华.基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本土化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 3).

[2]廖克玲.示范性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本土化探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6):43-46.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本土化的实证研究——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范例》(编号:XJK013CZY053)研究成果;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LZJY13ZZC01、LZJY13ZZC09、LZJY13ZZC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本土化校企合作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