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胜
摘 要:兴趣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女士在《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写到:“多感官教学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听觉(A)、视觉(V)、动感知觉(K),让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快乐地学习,也就是激发、刺激学生所有的感官,建立对课堂活动的深刻记忆。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通路,建立起更多的神经连接,意味着更多的记忆被轻松存储下来。作文教学也可采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激发;有效策略;多感官调动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相比阅读文本的多样化、丰富性、趣味性,写作教学似乎一直不受学生待见,学生一听要写作文,很少不紧皱眉头、搜肠刮肚的。对语文教师而言,也是一种困扰。
课间,在平时一切可能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学生读起漫画来笑容满面,读起时兴的文章(如郭敬明的《最小说》)来津津有味,说起感兴趣的事物眉飞色舞、形象生动。与写作时的愁眉苦脸、搜肠刮肚比起来,真是有天壤之别。由此,我想学生之所以喜欢这些,是他们的兴趣使然,正如学生怕写作文一样。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些事物没有兴趣,把唾沫说干也是枉然,有了兴趣,不让做也做得兴致盎然。所以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是改变目前作文教学一潭死水局面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兴趣在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就会越浓厚。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只是想就写作教学中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方法,做些初步的探讨。平时的作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单维度、单向度的,只是老师布置要求,学生按要求写,缺乏互动、缺乏交流,而多方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则可以从不同角度加深学生的理解水平、表达美感和思想深度,也就把学生写作过程变成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学生学习的历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透过感官人类接受的信息是具体事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反应是直接的。多感官学习,一方面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感觉的敏锐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平时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语文课堂比较好开展的一些感官调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描摹绚烂的色彩
色首先是指视觉所见之颜色,宽泛地讲也可以是画面。色之写真形象地说就是打翻一罐颜料,捕捉颜色的万种风情、色彩的跳跃与蜕变、剪贴流动的光影颜色、让你好看的人事橱窗、色调标示出的移位感官、颜色扩散出的意义色彩的渗透与版图。在课堂上利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起学生的视觉感受,触动其相关联想、记忆。
在八年级说明文写作教学中,我事先布置学生寻找家乡小桥的图片、照片,在课堂上先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边欣赏边说说照片中家乡小桥的故事。看的人有了具体的形象认识,讲的人也有家乡的自豪感。随后再从所学的《桥之美》一课说说说明文初次写作的要点,学生这时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因为他们有向同学们介绍美好家乡的愿望。虽然图片、照片是那么简单,但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怕写说明文,总觉得无话可说的畏难心理。事实上在习作中,很多同学都深情写到:“生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让人憋闷。有时不禁想起乡下,想起夕阳余晖映照的小桥,温馨而美好……”“家乡的小桥躺在潺潺的小溪之上,秀美端庄。石砌的桥墩、斑驳的路面、来往忙碌的村民,无不让人感到亲切。”平易的说明文倒有了散文样优美的语言。
在平时的写作积累中,也可以试着通过搜集经典语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写作的兴趣。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的黄与绿的搭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青荷与红莲的映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枫与红花的对比。无一不是绝美的画面,无一不表现了诗人有色的真情,也无一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描绘声音的舞蹈
声音是自然的语言、生活的表象,风雨、虫鸣、鼎沸的人声是听觉的舞蹈,生命的音乐。丰富的声音无一不代表了人物丰富的感情,如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可感到作者对春将逝去的惋惜,如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凄婉、悲凉,如同“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空灵、剔透。所有的音乐都能够通过改变身体/大脑的物理和化学状态调节情绪。这些改变将影响电—化学信息在神经网络中的传送方式,通过听觉的刺激引起兴趣、增强效果。
在平时的写作积累中,我一贯要求学生写观察笔记,想以此使学生关注生活。但经常看到的是学生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文字,缺乏灵敏的感受能力。为改变这一现象,我采用录音的方式,将生活中自然的声音、市井中人的声音录下,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并要求其猜猜听到的是什么?学生聚精会神地听,七嘴八舌地猜,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说起听到的鸟儿的鸣叫、潺潺的流水声、喧闹的叫卖,自然与生活的无限生命就在课堂上生动起来。然后布置小作业,让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有可能录下来。随后在第二天的评讲中,很多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收获,我们听到了蛐蛐的叫声、树枝在风吹拂下的沙沙声、湖水拍岸声、甚至是花舒展枝叶的声音……学生无不倍感激动,在声音的世界里,他们感受到了从前被忽视的生命。在随后的观察记录里,就是那充满情感的文题都让人欣喜:《蛐蛐的家庭会议》《小巷里的叫卖》《听花开的声音》……
是声音在耳边的舞蹈激活了学生一颗敏感的心,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学会感受身边的美好,去记录、展现生命的美好。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的第六感,普通心理学中的解释: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选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境,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也就是人们将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一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想象在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过程中,可以是静态的画面、动态的影像、舒缓的音乐,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虚幻世界,在这无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在冥想写作的尝试中,我先出示一张图片:一棵折断的小树。学生看后,关闭投影,请学生想象刚才看到的是怎样一棵树,用描写性的语言描绘出小树折断的样子,弯曲的树枝、零落的树叶……然后再次出示图片看谁说得最精彩、最生动。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棵小树怎么了,为何折断?展开想象。学生经过议论,有的说是风刮断的,有的说是砍断的,有的说是汽车撞断的……不一而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将刚才的猜想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一番热烈的讨论过后,学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场自然的风雨、一个环保的问题、一起交通事故中的社会人情……随后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投影显示出相关影像,深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人潮中一张焦急的面孔……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完成一篇想象作文,自由写作,没有任何限制。学生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事实也证明,这充分调动写作热情的文章,是充满灵性,充满丰富想象力的。
美丽的大自然是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的,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四季的更替、轮回,感应着人类的心灵;丰富多彩的人间是美好的,街道上忙忙碌碌的行人,小巷里空旷的市声,夜晚华灯初上的霓虹,温暖着人类的情感。在感官的世界里,老師引导着学生去感受、体验、发现世界的美好、残缺、欢喜、悲哀,指引他们在生活中呼吸、思考,我想总有那么一天他们会爱上写作,爱上可以表达的文字。若能如此,虽是此项小小的尝试有诸多不足,也是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