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

2014-10-21 10:38陈莉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陈莉

摘 要:学生班级管理属于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基层单位,也是民办高校顺利有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困难生作为学生班级中特殊的群体,如何做好班级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从做好困难生日常辅导工作的意义入手,以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立场,论述了困难生的日常辅导工作的原则、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更好思考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困难生;日常辅导

中图分类号:G65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239-03

班级管理属于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基层单位,是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也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很多欧美国家的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并以社会管理代替大多数的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国家的高校大多实行学年制,一般管理体系为“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也存在小部分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的教学管理模式的高校,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曾经是一所完全学分制的民办高校,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为提升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目前已经转变成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学年制与学分制并存”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及社会的认可。不管实行完全学分制还是学年制—学分制并存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体系的基层依然还是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发展与班级基层管理工作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证进程中,表明了班级管理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班级学生中的困难生群体按困难标准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学业能力困难,三是自主生活能力困难。班级困难生作为班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并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给予必要的辅导,有助于了解班级学生内部的关系和矛盾,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也会有利于班级良好班风、班貌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

一、困难生的主要表现

(一)外在表现

高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易于接受新事物、要求独立但思想又未完全成熟的群体。目前高校在校生一般为1990-

1995年出生的青年学生,一般来说他们的气质特点都表现为性格乐观、独立自主、崇尚自由、敢于追求,热情而充满爱心,但是依然存在个例,例如存在部分“三无”困难生,无目标、无追求、无动力,也有部分高校在校生是处于两个极端的“中间群体”困难生,他们学习目标明确而不纯,学习态度端而不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坚持不久,以我们国内传统的教育标准来判断,无论“三无”在校生、还是“中间群体”在校生,他们均已被现今国内主流教育体制认定为困难生。

以上困难生,有的思想单纯、品行优良,但是学业成绩长期处于班级末位;有的困难生学习成绩一般,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人际交往能力较好,但在思想品德行为、生活习惯方面却很有很大的不足,常有无故旷课,行为纪律观念较为薄弱,向往绝对的自由,常有找理由不参加班级活动的情况,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情况;有的困难生学习成绩良好,但是生活圈子非常闭塞,不乐于与人交往,喜欢生活在单一的、熟悉的环境以及只在固定的人际圈子里活动;有的困难生学业、品行都非常不尽如人意,等等。

(二)内在表现

1.心理评价尺度失衡。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在高考录取分数划定上的区别,以及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相对学费的差异,使部分在校生从入学以来就有了无法抹去的心理自我评价失衡;高考前对于理想大学的追求与高考后现实的状况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在校生心理尺度调整及时,就可以避免对接下来大学生活的影响,反之则会带来对其个人学业、生活发展不利的心理逆反以及行为反常的状况,例如自卑心,困难生多属于自尊心特别敏感的群体,知道自身的不足,但是无力改变,又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同时在朋辈、同学之间的各项比较中越来越自认为比不上别人,为了暂时缓解内心的失衡,经常回避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2.逆反心理较强。常表现为非抵抗、不合作的行为,其中过分顺从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在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发生矛盾并不断加剧时,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逆反心理,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强烈的自我意识设定对行为的主观影响、成人化社会认同感的向往与现实社会对其真实评价之间的矛盾,独立自由思维的追求与看问题的相对主观、片面、偏激之间的现实矛盾,不善于反思地单纯憧憬未来、理想有余与知识的不足、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之间等等的矛盾,导致一部分高校在校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不配合学校老师管理的负面情绪不断激发,从而引起的逆反心理相当普遍和明显,有时候甚至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例如有时候个别困难生为了力求心理满足,设法用各种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刻意地表现自己所谓的“与众不同”个性化特征,不管好坏,引起他人对其的特殊注意为唯一目标,常表现为不专心听讲、做课堂无关的事情,或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或通过拒绝参与集体活动,或不参与课堂学习或考试等方式,以解心头闷气,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3.刻意回避心理。由于困难生看是没有实则不寻常的、特殊的价值追求,外界对其的认可及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在没有明确、固定的自我判断标准产生的时候,困难生容易在学业、生活上遭遇很多非议和挫折,导致其心理以及情绪曲线总是在心理承受最大极限内来回波动,例如有时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与肯定,可是一旦行为出错,又容易受到批评和训斥,因此感到自己不如人,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不合群的现象也就随即日渐突出,此类学生的思想也常处于猜疑、紧张状态,担心受到老师批评、训斥,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担心受到家长的责骂等,尤其性格内向的困难生心理压力更大,做错了事情就不愿意让老师、同学知道,甚至避而远之,对于老师、同学们善意的邀约或者请求不问缘由地刻意拒绝。其实这些学习困难生心理是矛盾重重,但是来不及明白已经形成习惯,遇到事情不管好坏,再也无法听进他人的任何建议以及劝说,甚至有意躲避老师和同学,渐渐把自己孤立起来。

二、困难生的形成因素

如果说第一类家庭经济困难生是由于客观因素引起主观变化,那么第二类学业能力困难生、第三类自主生活能力困难生都属于主观意识导致的。

(一)环境因素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有家庭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有“孟母三迁”的故事,现有易中天大师的成长成名得益于其父母的榜样以及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的典型事例,从古至今一系列有关“个人成长与环境因素关系”的论证结果,都向我们证实了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要成为怎样的人,都无法摆脱环境因素对我们的影响。

相对于学校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是最直接、历时最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高校在校生可以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依靠家庭的经济支持,例如民办高校的高学费,往往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每学年都要担忧的事情,虽然说国家助学资助可以给他们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但是对于个别学生家庭依然也是杯水车薪,个别家庭经济困难生依然还需要在兼顾学业的前提下,为了生活费而努力兼职或省吃俭用;二是高校在校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预期受到父辈们对于子女成长成才的期望值以及身体力行的模范效用的影响,等等;如果学生父母对其成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者没有,影响家庭亲子之间的相处方式以及教育理念,更会直接影响高校在校生对于人生追求的高度与价值追求,学生对于个人成长的预期目标过高过低,都会对其心理带来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业生活。

学校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家庭环境影响可以互为补充,弥补其他两种环境因素对个人影响因素的不足,也可以互为干预或冲抵其他两种环境因素对个体产生的负面效应。高校在校生作为成长者,家庭环境因素为其营造的归属感、安全感,让成长者感受到成长的温暖,但也会产生安逸、不思进取的消极情绪,社会环境因素则会让其增加适当的危机意识,让其不断努力进步,校园环境因素作为与家庭与社会两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的中间缓冲环节,为在校生提供了辨别、选择的平台。如果三者出现了失衡,则会导致在校生个体存在很长时间的停滞期,也就是出现了我们常说的困难生。

(二)个人因素

从中学跨越到大学,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改变,个别适应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停留在中学时期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大学里面学生对实效知识的需求与教学资源的低利用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学习思维和方式无法跟上高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导致出现了学业能力困难生、自主生活能力困难生。例如普遍存在学业困难的同学,都会认为大学里的自学,就是放纵自由的学习模式,想学就学,想不学就不去学,恶性循环,到每学期成绩单公布以后,都会后悔莫及,完全跟不上大学的教学进度,就开始抱怨是任课老师的能力水平,进而排斥课堂学习内容,到最后迫不得已,完全处于自我放弃的状态。还有个别生活能力困难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导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却总是抱怨集体宿舍住不惯,班里同学不热情与其交流;另外还有一些困难生,中学时期表现出色,但是表示已经厌倦中学时期的状态,却一直找不准方向,自尊心强,时间一久就逐渐习惯于逃避现状。

三、探索做好困难生日常辅导工作的策略

困难生作为班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围绕他们日常行为的特殊表现状况以及形成的原因,开展有效的日常学业、生活辅导工作,有利于化解班级学生内部矛盾,提升班级凝聚力,同时也有利于班级良好班风、班貌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完善班级管理架构,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班貌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评价班级的作用:“不管用什么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

依靠班级建设的力量,带动部分困难生通过班级的平台,借助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帮助,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以期尽快跟上集体的步伐。

班级管理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建设目标,班规设立(奖惩制度,文明公约),班级文化建设(含班级口号、班服、班旗、班徽的设计等),班级建设资料的整理存档要求,班级学生干部的筛选和培养,班级活动开展的监督反馈机制,危机应急处理方案的制定,等等。

以班级文化管理班级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班风能促进班级的形成和发展,对每个学生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实践证明,困难生抗拒的往往不是外界给予他们的内容,而是给予的方式,作为辅导员老师或者班级学生干部,陪伴班里每位同学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完善班级建设的每项环节,一起开展或完成各项班集体的拓展活动,持续不断地积累每次“主人翁”的情感体验,更加可以建设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让每位班级学生尤其困难生在良好的班风下,获得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为更好地投入大学学习生活做好保障。

(二)走进困难生的内心,了解其真正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辅导工作

困难生多数为情绪障碍的学生,一般不是心理疾病,是缺乏自信,或者社会认同感偏低导致,常主观认为身边的老师同学轻视他们,进而对真正关心他们的人采取了回避行为,做好困难生地日常辅导工作,首先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整理他们的个人具体信息,寻找他们的特长以及可以交流的共同话题,获得困难生的信任与亲近,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以及准备。

困难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辅导员在开展日常辅导工作的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每个困难生都应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档案,不同的困难生有不同的日常辅导记录,以作为接下来后续工作的参考资料。例如家庭经济困难生,每一次的帮扶工作都是他们重获新生的机会和希望,现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很多经济政策方面的帮扶,作为辅导员,了解国家奖助贷的政策,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名额分配,推荐符合国家助学资助条件的学生接受国家资助或者鼓励他们在兼顾个人学业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的岗位得到锻炼;通过这些国家奖助贷的帮扶政策,重塑家庭经济困难生对学业、生活的信心,以期他们可以尽快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最后也可以鼓励他们继续通过自身努力,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回馈社会,体现个人更多的社会价值。

(三)制定符合班级发展特点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班级评分细则

借助先进学生代表的学习经验交流以及学生社团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制定的班级评分细则,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发展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端正学习态度,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以及未来毕业以后的职业规划,让学生明确为了什么而学,学什么,怎样学,进而端正学习的态度,明白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培养自我的学习能力,最后善于使用学习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开展的一系列自主学习,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的要求,制定符合班级发展特点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班级评分细则,可以给学习困难生更多明确的指示,让其不盲目地学、不排斥地学,转换成爱学、乐学,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以及自信。

同时,借助先进学生代表的学习经验交流以及学生社团的实践平台,可以为困难生提供在相近学习环境有效学习的方法以及示范模范,提升困难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信心;学生社团开展的社团活动强调成员之间的互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样,在社团里面,困难生可以有机会去发掘和培养他们的潜在的特长和能力,从而掌握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技巧。

(四)鼓励学习困难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实践服务活动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当中,寻找成长的人生意义,在付出与奉献中收获生活的自信与快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志愿实践服务,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在奉献与服务他人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使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善于付出、善于感恩的学习者,无形中调动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收获生活的自信与快乐。

德国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高校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管理内容,涉及人的成长,所以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以往的时代使命,如何更好、更创新地应对每一次遭遇到的学生成长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加努力地钻研,总结日常辅导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逐一解决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困难生,不管是哪一类的困难生,他们对于其他非困难生,属于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最需要给予关注、帮助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热情,给予他们平台,使他们有机会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

参考文献:

[1]马少坤.论高校班级状况及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8):221-223.

[2]李宝媛,储艳春.从社会功能角度看大学班级管理[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4).

[3]黄永奎.破窗效应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11(3).

[4]杨勇.提升高校班级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探析[J].知识经济,2011(12).

[5]任祥华,张丽华.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重心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荣格.心理类型[M].吴康,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8]彭华民,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陈小琼,崔小璐.高校困难生受助义工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素质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