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
我们一直都在研究教学策略,总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才能改变学生被动的听,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契机。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先学后教,首先教师要学会等待。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就如同播种,要等待一定的季节、一定的阳光(温度)、一定的水分和一定的土壤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发芽、开花、结果。”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有了教师的等待,才会有学生的创新,才会有学生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一、“看一看”,等一等,等待学生精心思考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教师在出示自学指导后,还给课堂一份“留白”。教师一言不发静静地等待,在学生宁思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守得云开见月明。”当看到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学生的脸上时,意味着“等”有了丰盛的收获。这一种的“等”其实不需要太久,只需那么一两分钟,也是为学生创造了暂时的“宁静书斋”。符合了学习的客观要求,而且学生也可在这份等待中得到一些缓冲,一些放松,为更好地迎接下一轮的冲刺做好准备。
二、“做一做”,等一等,等待学生自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学知识。这时,教师不要担心动手操作花的时间长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充分地进行独立思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
三、“议一议”,等一等,等待学生智慧碰撞
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相互补充、相互接纳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和重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这时教师应该耐心地等一等,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时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
1.疑问处等待
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出示:30÷8=60÷( )=( )÷4。
生1:两个括号里都应该填18,理由是三个算式结果都是商是3余6。
生2:根据商不变规律,两个括号分别填上16和15。
教师质疑:这两种答案都有道理,这是不是一题多解呢?然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反思、交流,最后形成共识。第一种解法看似有道理,其实问题就出在余数6上,第三个算式结果虽满足商是3余6,但余数比商大,这是错误的。第二种解法是正确的,这里不考虑余数的因素,只考虑商是一致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自主去讨论、反思,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2.错误处等待
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也不要因为引导学生纠错会影响课堂节奏,降低课堂效率,而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错误为我们带来的契机。这时,等一等,针对错题,鼓励学生去反思错误的原因,哪些是欠缺的,哪些是更新的,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教学的一种教育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增长知识,形成技能。
四、“练一练”,等一等,等待学生自我超越
不管时下的课堂练习承载多少新的理念、附加多少新的功能,让学生当堂动笔进行扎实的训练,其作用和地位永远都是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因为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知识的巩固、学习效果的反馈、问题的发现等无不以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让我们给足练习的时间,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有人说,在课堂教学中,等待是一种艺术,彰显的是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我想说,等待更是一种境界,投射的是老师的那份淡定,那种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情怀。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要学会等待,在等待中,让学生的心静下来,让学生的手動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灵气和活力。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