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之我见

2014-10-13 12:58:34赖厚爵
考试周刊 2014年69期
关键词:高三历史非智力因素复习策略

赖厚爵

摘 要: 高三历史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教师除了要做足做细本学科的复习工作外,还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的渗透,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三历史 复习策略 非智力因素

高考作为国家级的考试,不仅是对考生知识、智力、技能、觉悟的考查,还是对考生心理、情感、意志的考验。笔者认为:在紧张又繁重的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

一、立足本学科,渗透多方面知识

1.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综观高考文综试卷,历史学科考查的是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且常常是将古今中外及相关热点知识相结合。如2009—2014年福建高考文综卷均有这一特点,以2014年福建高考文综卷第38题为例,它考查的知识有:中古科举制的特点、科举制对中西方的影响、戊戌变法对科举制的改造、科举制(文官制度)在西方长盛不衰而中国却最终废除的原因,等等。这道题包含古代、近代中西方对科举制的态度、影响等基础知识。它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历史学科的高考总是建立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上的。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即在第一轮复习中要以课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史实、最基本的概念,采用章节过关、单元过关的方法,讲清每一单元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关键史实、重要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双基”,才能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专题整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不管是全国还是各省的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且跨度较大。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以历史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丰富和敏感的联想能力,及时把同类型的历史知识归纳形成专题。如复习中国近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此后还有哪些“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整理出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早期维新派思想、维新派思想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等等。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了解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理解、归纳、分析、比较,等等。长期坚持,学生综合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3.注重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树立学生综合意识。

高考文综卷不仅是对单科的测试,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外整合、理论与知识联系、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如福建高考文综卷2009年的第17题、2010年的第20题、2011年的第14题及2013年的第13题都要用到相关地理知识;比如2009年的第19题,2010年的第23题要用到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备课、授课时,要树立综合意识,随时关注学科相互交叉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只有老师具备综合意识,学生才可能具备综合意识,只有学生具有综合意识,才能回答综合问题。

4.关注“时政热点”,引导学生为“时政热点”安家落户。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时代的发展,随时补充新鲜材料,把时代精神带入历史课堂。就每年高考文综卷历史试题的“热点”考查来看,它常常是高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时政热点”问题放到教材系统中,在教材的关照下把握“时政热点”与教材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做到分析有据,言之有理。只有这样,学生答题时才能紧扣题意发散思维,找到“热点问题”在课本中的落脚点,做到答题“形散而神不散”、“形”放而“神”收。

5.认真研读《考纲》及《考试说明》,提高复习效率。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的、内容和形式;《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规定了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和难度,呈现了试题的题型,并对题型示例做出了具体说明。《大纲》和《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复习前要认真研读,明确“考试内容和范围”,理解“考试的能力和要求”;熟悉高考试题和试卷结构,认清文综能力测试“考什么?怎么考?”,抓住“新增点、必考点和热点”,规范自己的高考复习指导和考生的复习备考,做到目标明确,目的清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调整学生心态,增强其自信心。

进入高三就意味着向高考目标“冲刺”,学生难免有些情绪波动,也有可能引发一些诸如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与记忆力下降等心理障碍,极少数学生还会因付出与成绩不成正比,出现焦虑、忧郁、狂躁等心理疾病。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应多给艰难跋涉的学生人文关怀,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症状,适时引导,明确告知他们:其实高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大家踏踏实实地走好高三的每一步路,高考自然水到渠成。通过开导,学生树立淡定、健康的心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1)养成多读的习惯。人的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自身阅读获得的,要学好历史尤其要注重阅读。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外,还要强调学生课外多预习、复习,并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步骤。如要求学生制订阶段性阅读计划,写出阅读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准备一本问题本,记下疑难问题,及时询问同学或老师加以解决。阅读课本时,学会粗读和细读,精读目录、章节标题、细读章节引言、主干知识、小字内容、注释、材料图表等。通过阅读,不断储备知识,考试时自然厚积薄发。

(2)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历史复习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提高,没有经常性反思,就不会有收获。有位哲学家曾讲:做一百道题若没有反思跟做一道题是一样的。这就提醒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比如引导学生在复习完一个知识点、一个章节或一个专题后,经常问自己:我掌握了吗?理解了吗?还有没有问题?这个知识点与古今中外有哪些联系?试题会不会这样命制?如果这样命制我该怎么作答?这样作答答案全面吗?……每一次考完试后,引导学生注意及时总结得失。如我这次为什么会考好?这次为什么考砸了?是不是自己复习还存在漏洞?这道题得分为什么不高?是不是作答离题?是不是字迹潦草缺乏规范?……学生若能养成经常性反思的习惯,高考取得好成绩并不难。

3.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每逢考试,我们经常会在试卷中发现:答案因果颠倒、层次模糊、前后矛盾,甚至有始无终等现象,导致得分不高甚至不得分。笔者认为要解决该问题功在平时。

(1)时间:平时做练习或考试时,要求学生控制好每道题所用的时间,既不匆匆忙忙,又不拖拖拉拉;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2)格式:答主观题要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提示化、工整化、术语化。

(3)思路:做练习时,教师要注重训练解题思路,尤其是主观题,不能因为怕麻烦和困难而不愿意训练。

(4)步骤:认真训练解题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即审题(审清题目的各种要求:中心语、求答项、限定语、提示语)、定位(明确命题者的意思和考查课本知识的范围)、构思(构思答案、写出提纲)、做答(做到要点全面、史论结合)。

总之,历史复习有“常法”,却无“定法”。要真正使高三历史复习高效率,关键在于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复习方法。

猜你喜欢
高三历史非智力因素复习策略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18:54:41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依“标”靠“本”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3:18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14:49
精选 精讲 精析
考试周刊(2016年82期)2016-11-01 11:14:40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2:29:55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高三历史复习应考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23期)2016-05-13 19:07:34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