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君 刘耿星 张丽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功能科 厦门 361003
目前,脑卒中是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压增高与脑卒中的发生密不可分,是其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显示:70%~80%脑卒中患者存在高血压或高血压病史[1]。随着现代化生活走进千家万户,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脑卒中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动态血压可以总体观察患者24h血压水平、波动情况及昼夜变化,其测量数值较多且受心理及人为干扰小,因此更接近人体日常血压水平,比偶测血压更准确。因此,笔者观察动态血压变化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有效处理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0-09—2013-09,因脑卒中住院的198例患者,其中男113例,女85例,平均年龄(64.7±6.12)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制定标准[2]。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5例,均在发病以后12h内收住院。此外,随机选择161例无脑卒中发生病史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1例,女70例,平均年龄(62.4±7.26)岁,2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房颤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2方法采用迪姆软件(北京)软件有限公司的DMSABP型动态血压监测仪,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1)检查期间照常应用降压药物,所有患者均为应用传统偶测血压方法判断为血压控制良好者。(2)双上肢肌力正常者选择左侧上臂佩戴测压袖带,有肌力异常者选择健侧上臂佩戴测压袖带。(3)佩戴动态血压期间,以6:00-22:00定为白昼,22:00-次日6:00定为夜间,嘱患者在夜间保持入睡或卧床休息;白昼血压监测频率为1次/15min,夜间血压监测频率为1次/30min。测压时,佩戴测压袖带的上肢自然下垂放松或平放于床上,以保证测量准确无误。(4)记录时间不少于23.5h,24h内有效测量值不少于70次,有效率≥90%。(5)计算并对比2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不同类型脑卒中24h平均血压和脉压差。诊断标准:以2010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准进行诊断。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三种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对照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夜间血压下降率
2.2 2组24h平均血压和脉压差脑卒中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对照组高,其中脑出血组的收缩压升高比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更明显,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的脉压差均比对照组大,其中脑出血组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脑卒中与对照组平均血压及脉压差 (mmHg)
血压增高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脑卒中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全身小动脉病变,最终致血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从而引起人体重要靶器官心、脑、肾组织缺血,如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卒中,或致残或致死均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心血管病事件。研究认为,血压昼夜变异节律的敏感指标常用血压夜间下降率表示,正常人的血压夜间下降率应>10%。正常人血压变化有明确的昼夜模式,表现为日间达高峰,午夜降至最低,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对心脑等靶器官保护起重要作用。如果夜间血压下降过少甚至不降反升,破坏了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导致昼夜血压节律异常。研究表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死因的重要危险因素[3-4]。本文三种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而对照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报道相似。因此,我们推测,当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呈现“非杓形曲线”时,其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大,临床可以此作为脑卒中事件的预测指标。
脉压差是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与动脉弹性关系密切。近年研究显示,在中老年人中,脉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5]。本文三种类型脑卒中的脉压差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大,可能是由于脉压差增大提示大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当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剧烈时,易发生血管破裂,引发脑卒中。此外,脉压差增大,舒张压相对较低,舒张期时大动脉内血流流速减慢,血量减少,易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血压患者单纯靠平常偶测血压来判断血压控制情况是片面的,不可靠的,本文研究组患者均为平素应用偶测血压判定为血压控制良好者,然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却均高于对照组,也许脑卒中发生后血压会有所升高,但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患者血压水平,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应重视24h动态血压的监测,从而更合理地调整降压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用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尽可能控制到最低。
[1]王逢强,赵燕萍,诸卫英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既往高血压治疗行为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 007-7 00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7(12):381-383.
[3]Hermida RC,Ayala DE,Portaluppi F.Circadian variation of bloodpressure:The basis for the chronotherapy of hypertension[J].AdvancedDrug Deliviery Reviewa,2007,59(9-10):904-922.
[4]马兰,徐晓,张建平,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3):183-185.
[5]赵钢.脑卒中防治与血压管理.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21):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