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涛
摘 要: 对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所学知识彻底掌握。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开展变式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说,只要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好变式教学问题,就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 变式教学 作用 应用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在新课改之后,我国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合作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为了推进新的教育理念的施行,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变式教学显得尤为必要。
一、变式教学的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变式教学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断变化的表象中摸索领悟不变的本质,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而举一反三,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1.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的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变式教学,就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发自觉地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变式教学所具有的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的特性,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生动的感觉,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创新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本身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习更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就要刻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疑可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同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争论,也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变式教学的特性是改变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却没有改变问题的本质。这样一来,多进行变式教学,就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不只是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是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同时,多进行变式教学,还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各个方面全面地思考问题,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思维僵化及思维惰性,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二、变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上的变式
运用概念上的变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分析及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老师可以拿出这样的一道原题:y=x,x∈(0,+∞),判断函数在指定区间的单调性。然后,在原题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同时给出这样两道变式题,让学生参考解答。
第一个:y=x,x∈(-∞,0),让学生比较原题进行解答。
第二个:y=x,不给出任何条件,然后让学生参考着上面的两道题进行思考。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其实它是不具有单调性的。
这样的变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以后解题的时候,就会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2.题目上的变式
通过原题的延伸,将原题改变成另外一个题目,但是不改变其题目的本质,这样,让学生解题,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这种解题方法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该知识点。
比如,在學习抛物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原题:已知抛物线的方程是y=4x,在曲线上求一点M(x,y),使它到原点的距离最短。
在此原题之上,教师同时给出另外两道变式题:
变式1:y=4x,求曲线上一点M(x,y),使它到点A(a,0)的距离最短。
变式2:y=2px,求曲线上一点M(x,y),使它到原点的距离最短。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接受所学知识点,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将变式教学发扬光大,使其在课堂上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日华.高三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10).
[2]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