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东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中等学校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依托行动导向和学生行为表现引导学生训练职业能力,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教学
能力五光十色,才干多种多样。人生苦短,生命有限。在可利用的时间内,我们最需要获得什么能力?最需要增长什么才干?选准方向,事半功倍;找错道路,一无所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先是学历文凭热,后是资格证书热。但现在人们发现,文凭和证书固然重要,在职称上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竟然不是那些文凭和证书最高最多的人,还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
1.核心能力的内涵与开发的意义
1.1内涵。
所谓核心能力是指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从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即与专业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而与完成专业任务密切相关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核心能力又被称做关键能力或普通能力,有时也称做跨职业能力或可携带能力。它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化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核心能力一般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1.2意义。
核心能力是职业特定能力形成的必要条件,决定了它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中职学生而言,通过核心能力的开发,可以进一步明确教育教学的宗旨,落实“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把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提高专业与岗位的适应性,满足“订单教育”的需要。
对学生而言,通过核心能力培养,可以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在职业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促使学生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并通过工作实践和现场考评判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终身教育和实践积累,可使核心能力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以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能力的评价是通过三维目标实现的,即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划分是相对的,学生只有对知识正确理解和吸收,才能形成素质,而理解和吸收的知识只有经过运用,才能形成能力,素质和能力的相互作用,使两者相互提高,形成一个递进式循环上升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必须经过学习、实践(工作)和创新三个阶段,结合实际调研,总结分析,把学习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确定为学生的核心能力。
2.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企业用人需求的必要条件。
2.1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我们调查了多家企业,学生之所以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首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其次是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反映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基础不扎实,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责任感、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较为欠缺。在技术更新迅速的当代社会,这种能力和素质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企业还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一位著名汽车企业经理反映,现在的学生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不是技能问题,而是综合素质问题。一些毕业生缺乏起码的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缺乏在工作中计划、统筹安排的能力,缺乏基本的责任感,缺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再学习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应该反思的主要问题。
2.2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职业价值观为内核的综合素质是求职竞争的重要条件。
用人单位招人有三关,第一关是人力资源部长,主要看学历和专业;第二关是部门经理,不看学历,只考察应聘者的能力,不问学过什么,只看应聘者适应岗位的能力条件;第三关是总裁,不看学历,也不看能力,他要考察的是应聘者的道德水平、价值观。
求职就业是职业人才进入社会或者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社会需要什么人,用人单位重视什么?是职业人才就业竞争的关键。在“职业核心能力”大类中,依照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次数多少,其顺序分别为沟通表达—外语—信息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协调—创新—学习领域能力等。在“职业道德与态度”类别中,其顺序依次为一是团队合作精神、亲和力、性格随和、开朗、谦和,乐意与人交往;二是责任心、事业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认真细致;三是适应能力强、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吃苦耐劳;四是正直、诚信、为人踏实、忠诚;五是不断超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进取心、自信心、乐观向上;六是工作谨慎、自律、组织纪律等。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不是你专业知识掌握得有多扎实,更看重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2.3职业核心能力和价值观是入职发展的基本动因和依托。
职业发展,价值观是动力、是根本,职业核心能力是依托,在工作场所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不是专业能力不达标,而是根本不了解工作的意义,更别提对工作、对他人、对社会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常常心浮气躁,把踏实、努力、谦虚、耐心等最基本的素质忘在脑后,不少学生核心能力弱,价值观错位,职业起步就遭受失败。在职业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良好的行为是成功的基础,只有树立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4职业核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晋职成功的内核所在。
小成靠才,大成考德,这是所有成大事者的基本经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依靠什么才能够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曾经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提供了答案: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六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六种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勇气、自信、自省、积极、理想和胸怀。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来源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他认为,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环环相连,构成了一个以诚信价值观为核心的“成功同心圆”。
3.项目教学法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几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的发展变化过程,对“能力”的认识经历了“任务能力、整体能力、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2000年,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给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课程改革中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实施项目化教学是新一轮课改后在专业教学中的有利探索,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3.1项目教学的内涵。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构建知识,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3.1.1特征作用
项目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三大能力的培养,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的能力、交际和交流的能力、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其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1.1内容方面
项目总是包含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任务呈现在复杂的背景之中,学生要在不同观点之间发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努力克服任务本身包含的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总是体现现实世界中学生关心的问题。
3.1.1.2活动方面
①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学生为战胜挑战难免遇到障碍,总是设法寻求资源支持,直至最后完成任务。
②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建立起不同观点间的联系。
③学生采用真实的辅助工具,如现实资源和可利用的技术。
④从专家资源和实际校验中获得的观点,学生在研究其价值过程中总会得到反馈信息。
3.1.1.3条件方面
①项目学习法鲜明地支持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交际环境中参与探究性团体活动和进行学科学习。
②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和集体的方式展现出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方面的行为。
③学生安排自己的工作和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④学生从事的工作具有学者、研究者、工程师、记者、规划者、经理和其他从业者的综合职业性。
3.1.1.4结果方面
①项目教学法追求的结果表现为学生现实的成就,学生生成了复杂的智力成果,如模式和专题报告,用来展示学习过程和结果。
②学生参与自己学习成就的评价。
③学生有权决定展现自己能力的方式。
④学生展现自己在现实能力培养取得至关重要的进步,包括交际能力、生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自主学习技能。
3.1.2职业教育项目教学要满足的条件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它应该满足下面条件:
3.1.2.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
3.1.2.2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3.1.2.3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关系。
3.1.2.4学生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1.2.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3.1.2.6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1.2.7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
3.1.2.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3.2项目教学中教师的任务。
项目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协助。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员、协调员、观察员和主持人。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具体有以下方面:
3.2.1把学生引导到教学过程中。
3.2.2帮助组建学习小组。
3.2.3在制订计划和做出决定的阶段中为学生提供帮助。
3.2.4特别注意学生对引导问题的处理。
3.2.5监督学生的实际工作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继续或犯有较大错误时进行干涉。
3.2.6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生。
3.3项目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3.1项目选择的依据
项目的选择应综合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慎选,科学选择。
3.3.1.1依据职业教学目标选择项目。
3.3.1.2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教学和实训的物质条件)选择项目。
3.3.1.3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实践项目。
3.3.1.4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择实践项目。
3.3.2项目教学的实施程序
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储备、整理、运用,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3.2.1明确任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任务;学生理解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要练习哪些方面的技能,以及自己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3.3.2.2获取信息。教师提供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关信息,补充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3.2.3制订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小组合作学习,制订工作计划。
3.3.2.4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计划,确定学生各自分工和合作形式,按照小组制定的步骤和程序分工协作,完成个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碰到问题要及时与同学或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3.2.5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分两大部分,一是项目成果自我评估,一是教师组织项目评估。主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及成果的最终效果。
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找出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发展。
3.3.2.6项目拓展。知识的拓展只有在日后项目中发挥作用才能被量化,项目评估为其做好了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更多知识和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深刻的反思,学生通过讨论从引导问题中找出解决方案,并应用到项目中。深入思考知识拓展的可能性及今后工作任务。这样,在专业语言、专业展示技巧和专业操作技能方面得到锻炼。
3.3.2.7成果归档与应用。项目教学应当及时终结项目工作成果,并且将结果进行整理归档。最好的结果是把项目教学成果推荐给客户,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生产、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的学习及学习成果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真正实现就业“零距离”。
总之,项目教学法推进了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良好环境,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功能及运用范围,也有其局限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项目教学法同样如此。在项目教学法的运用上要有理性的学习和借鉴,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项目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立群.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教论坛,2000,
[2]吕致文.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的影响[J].200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2007.
[4]周明星.中国职业教育学科发展30年[M].2009.
[5]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