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克氏针治疗掌骨颈骨折54 例疗效分析

2014-09-27 06:10曹建伟张琼廖有乔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掌侧指关节掌骨

曹建伟,张琼,廖有乔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骨科,湖北 十堰 442000)

“L”型克氏针治疗掌骨颈骨折54例疗效分析

曹建伟,张琼,廖有乔*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骨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探讨“L”型克氏针在掌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L”型克氏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患者54 例,其中男43 例,女11 例;年龄23~46 岁,平均年龄(35.6±12.3) 岁。对比术前、术后、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主动活动范围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9±3.4) min,术后均获解剖复位,且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克氏针取出时间12~20周,术后及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1),而术后与愈合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骨性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L”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掌骨颈骨折能够有效改善骨折畸形,对于改善术后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L”型克氏针;掌骨颈骨折;疗效

掌骨颈骨折在手外伤中较为常见,又称为“拳击骨折”。该类型骨折在成人全身骨折中约占0.05%,而在成人手部骨折中则可占到0.28%[1]。但因本病损伤部位较局限,易延误治疗,造成手部畸形或功能受损[2]。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多因手指屈曲呈握拳状时突出的掌骨头受到直接或间接纵行暴力损伤,掌骨头因近节指骨遮掩和保护免受损伤,从而造成掌骨颈骨折,以第2、4、5掌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及时、正确的复位对于日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笔者采用“L”型克氏针治疗掌骨颈骨折患者54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掌骨颈骨折患者54 例,其中男43 例,女11 例;年龄23~46 岁,平均年龄(35.6±12.3) 岁。所有患者均经手部X线片证实为掌骨颈骨折,其中右手46 例,左手8 例;第2掌骨颈骨折8 例,第4掌骨颈骨折19 例,第5掌骨颈骨折27 例;伤后入院时间4 h~3 d,平均(2.2±1.1) d;其中横型骨折31 例,斜型骨折23 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向背侧成角移位及旋转畸形,且骨折为不稳定型,掌骨颈干角大于45°,但掌骨头均保持完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实施手术。常规局部消毒、铺无菌巾单,患肢外展于C型臂上,术者一手握住患者患肢手掌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握住患指,将掌指关节屈曲90°,使掌指关节侧副韧带紧张,近节指骨基底部托住掌骨头,并沿近节指骨纵轴将其用力推向背侧,同时另一手拇指将近骨折端按向掌侧,复位骨折,并保持复位状态,另一术者使用2.5 mm钻头自掌骨基底桡背侧或尺背侧倾斜45°钻孔,并将备好的直径为1.5或2.0 mm、针尾1 cm处预弯曲成“L”型的克氏针经皮穿入,进针时尾端朝向掌侧,根据进针长度,当感觉针尾触及达掌骨头下骨质时,翻转“L”型针180°,使针尾朝向背侧并卡紧,形成三点固定。C型臂透视复位及固定满意后,将针尾折弯剪断并留于皮下,见图1~4。术后患肢手部功能位石膏外固定2周并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断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后及术后6个月时经手部X线侧位片测量掌骨复位前、复位固定后及愈合后的颈干角及患侧掌指关节活动范围,并进行对比分析。

图1 手术示意图 图2 掌骨颈骨折术前X线片 图3 掌骨颈骨折术后X线片 图4 取出内固定后X线片

2 结 果

本组54 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手术时间6~12 min,平均(8.9±3.4) min。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解剖复位,且术后3个月均骨性愈合。克氏针取出时间12~20周。经上述治疗,颈干角术前(56.2±5.1)°,术后(15.3±4.3)°,愈合后(14.6±3.6)°,患者术后及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1),而术后与愈合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上述治疗,患者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见表1。掌骨颈干角及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愈合后掌骨颈干角及掌指关节 主动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

3 讨 论

掌骨颈在正常状态下均向背侧成一较小角度,称为颈干角,指的是掌骨头关节面中心与掌骨颈中心连线与掌骨干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正常人掌骨颈干角在手部侧位X线片上平均为16.5°[4]。正常情况下,掌骨头多处于近节指骨的保护及掩盖下,较少遭受纵向暴力损伤,而掌指关节屈曲呈握拳状态时,掌骨头则呈突出状态,成为手部的最远端,在拳击等运动过程中,则较易遭受暴力损伤导致掌骨颈骨折[5]。当掌骨颈骨折后,因掌骨头受骨间肌的牵拉,可向掌侧移位,从而造成骨折端向手的背侧成角的畸形。虽然第4、5掌骨颈骨折后背侧成角小于40°时可不予纠正,但手部需完成较多精细动作,此时若不给予正规治疗纠正畸形,一方面在精细动作中可能感觉不适或疼痛,另外从外观上可见掌指关节向掌侧凹陷,握拳状态时掌骨头隆突将减少甚至消失,严重影响手部外观。同时突向掌侧的掌骨头在骨折愈畸形合后可在手握物体时产生较为明显的不适,严重者可导致掌侧压迫性疼痛甚至手功能病废[6,7]。由此可见,掌骨颈骨折后早期的解剖复位、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于骨折愈合及愈合后掌指关节功能的恢复均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掌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后石膏小夹板固定的方法,虽然也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石膏小夹板固定过程中需将掌指关节屈曲90°并固定,且需在掌指关节面给以一定压力方可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8]。上述固定相对较为困难,同时固定松动后可能导致骨折的再次移位,不利于骨折愈合及治疗后功能的恢复[9]。而90°~90°位固定虽然简便易行,疗效也较为肯定,但在固定过程中,近指间关节较易发生屈曲挛缩畸形。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固然能够获得准确的复位,但因术中对伸肌腱膜及骨膜的切开,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较慢。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近年来在手外伤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克氏针交叉固定或十字穿针固定等虽能够获得理想的骨折复位及固定,但对掌指关节术后的功能锻炼较为不利[10]。笔者总结闭合复位“L”型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掌骨颈骨折优点:a)通过小切口微创,未分离腱膜及未剥离骨膜,不破坏原有解剖结构及骨折端血供,可加速骨折端愈合。b)未破坏伸肌腱扩张部及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利于掌指关节稳定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快。c)“L”型克氏针利用三点固定稳定一个平面的原理,在闭合手法复位,C型臂透视满意后固定骨折端,可避免骨折端分离,成角及侧方移位,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未破坏关节囊、伸肌腱及掌骨头之间的韧带连接,可避免骨折端之间的旋转移位,骨折端较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单枚克氏针容易引起骨折端分离及旋转移位,骨折端不稳定,不适合早期功能锻炼。d)切口小,较美观,费用低廉。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L”型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掌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石奇,方冠毅,石小勇,等.经皮横向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28(1):38.

[2]张魁,张培祥.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30 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21.

[3]李金亮,徐九峰,张晓光.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4):480.

[4]高峰,张丽杰,陈世玖,等.可吸收螺钉在第5掌骨颈部斜行骨折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83-84.

[5]樊勤学,哈巴西·卡肯,徐江波,等.U形石膏夹板加棉纸垫治疗掌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5):491.

[6]张文龙,高顺红,陈超,等.闭合复位改良穿针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59-260.

[7]李耀武,李茂才,宋云峰,等.手法复位聚脂管形石膏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J].浙江医学,2010,32(7):1066-1067.

[8]黄伟克,李云萍,侯春霞.掌骨颈骨折外科检查及治疗概述[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2):171-173.

[9]张文龙,高顺红,陈超,等.闭合复位克氏针横行固定治疗掌骨颈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4):247-249.

[10]马永江,汤忭彪,王志刚.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9,23(2):119.

R683.41

:B

2014-05-21

1008-5572(2014)11-1031-03

*本文通讯作者:廖有乔

猜你喜欢
掌侧指关节掌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比观察
第1掌骨骨巨细胞瘤1例
大鱼际肌皮瓣在拇指掌侧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游离第2跖趾关节带趾蹼皮瓣修复掌指关节复合指蹼缺损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节指骨基底掌侧骨折伴关节脱位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