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阅读价值观与图书馆建设

2014-09-22 05:19吕朝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互动关系

关键词:阅读价值观;图书馆建设;互动关系;服务阅读

摘要:读者阅读价值观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重要依据,他既受图书馆服务条件和服务水平的影响,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要认识和理解读者合理的阅读价值观,以此指导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014-03

收稿日期:2014-06-12

作者简介:吕朝彬(1983-),青浦区图书馆助理馆员。1读者阅读价值观

阅读价值观是人生价值观在个体阅读方面的体现。阅读价值观指导读者阅读,并贯穿整个阅读过程。阅读价值观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为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倾向),然后是阅读内容(阅读对象的选择);在阅读过程中,他决定阅读习惯(阅读顺序、速度、时间控制等),影响阅读收获(对阅读成果的评价)。

1.1阅读价值观的构成

1.1.1阅读需求。阅读需求是公众阅读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公众阅读需求有着显著个体差异。其中,认为阅读有价值和意义、能够进行阅读的公众,最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即读者。

1.1.2阅读目的和内容。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目的,相应地,他们的阅读内容也不尽相同。个体读者的阅读目的都是复合构成的,但有所偏重。不同的阅读内容侧重点,一般和读者的身份相联系,体现了不同的阅读观念和目的。

1.1.3阅读方式和习惯。阅读方式主要指阅读的途径和场所等。很少有读者单纯通过一种途径阅读,一般都是综合采用各种,且不同读者对不同阅读途径的偏重也不同。阅读场所方面,数字阅读场所相对于纸质阅读场所来说更带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阅读习惯大体包括阅读时间长短、阅读时间分布、阅读量大小、阅读频率等。一般而言,不同读者阅读习惯差别很大。

1.1.4阅读深度。阅读深度指阅读时粗细快慢的程度,有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别。深阅读一般指精读、细读,内容主要针对经典著作和教材等,目的多为学习和研究;浅阅读一般指略读、速读,内容主要针对娱乐读物和新闻等,目的多为娱乐和休闲。从阅读价值来看,深阅读往往优于浅阅读。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深阅读,而应根据具体的阅读需要,在深阅读和浅阅读之间作出恰当选择。

1.2我国当前读者阅读价值观的现状

1.2.1阅读需求。据2013年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国民人均阅读总量偏小。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53.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发展趋势方面,近年来“国民阅读总体呈增长趋势”,不过在“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上升”的同时,由于其他阅读方式的原因导致“综合阅读率下降”。

1.2.2阅读目的。2012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总体而言,“近六成读者为‘增加知识,开阔眼界而读书”。传统纸质阅读兼含学习研究和消遣娱乐双重目的。网络阅读中在“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的同时,“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这说明,在我国国民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信息的目的和消遣娱乐的目的并存。

1.2.3阅读内容。阅读内容随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各自内容侧重不同:“传统纸质阅读的主要内容为专业书籍、文学作品、技能考试等,而在网络阅读中,休闲娱乐是人们的首选,其次是新闻时政,再次是文学艺术”。由于数字阅读迅猛发展,当前我国读者阅读内容较之纯纸质阅读时代有了更多的选择。

1.2.4阅读方式。阅读方式早已由原来的纸质阅读变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存:一方面,“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率缓慢攀升”——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势强劲”——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未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将融合发展。

1.2.5阅读深度。针对我国国民阅读现状,有深阅读和浅阅读之争。一方面,深阅读在纸质阅读中有较多的运用,而“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表明深阅读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数字阅读逐步普及,引发了人们对于浅阅读的忧虑。尽管不能一概否定浅阅读,但要警惕其泛滥。

2读者阅读价值观与图书馆建设的关系

2.1读者阅读价值观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2.1.1读者数量。读者数量是图书馆建设规模的依据。一般而言,一定区域面积内城市读者数量大于乡村,中心城市读者数量大于一般城市。这样,根据读者数量的不同,图书馆的规模和等级会从大城市向一般城市、街道或乡镇、农村递减,呈现明显的层次特征。

吕朝彬:读者阅读价值观与图书馆建设吕朝彬:读者阅读价值观与图书馆建设2.1.2对图书馆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可否认,一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居民的阅读观念尤其是对阅读的重视程度,进而决定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多少。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建设更为重视,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更有保障。而我国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受制于经济实力等因素,且认为“图书馆仅作为公共文化发展的众多符号之一,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与其他相比比较微弱”,因而对图书馆的投入相对较少,县级以下图书馆难以生存,从而难以建立层级完整的网点服务体系。

2.1.3社会背景和读者需求。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由之产生的读者需求变化会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我国“对县级图书馆的保障缺失是长期且普遍存在的,行业通常称之为‘政府不重视”,导致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一度处于困境。再如,美国金融危机严重的时期,美英等国的不少图书馆由于政府削减开支、减少拨款等原因,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公众对图书馆服务需求却持续增长,带来了图书馆热潮”,由此美英发起了“图书馆保护运动”,助其度过难关。因此,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社会背景和读者需求对于图书馆发展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2.2图书馆建设对读者阅读价值观的影响

2.2.1网点分布。①网点数量和层级。图书馆网点的数量多少和层级体系是影响读者阅读动力的重要因素。如果网点太少、层级不健全,将削弱读者的阅读积极性,使其合理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图书馆(室),导致农村居民阅读缺乏必要的条件,也就难以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再如,前面提到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曾经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反过来一度给当地居民读书带来很大的困难。②位置和分布。图书馆的位置、分布,以及分馆和馆外服务点的设置情况,关系到读者来馆阅读方便与否,进而影响其阅读需求。因此,图书馆的选址和服务点设置要充分考虑周边人口密度、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在网点分布、城乡一体等方面,应统筹安排、合理设置。

2.2.2藏书结构。馆藏规模、结构、特色等会对接待读者数量、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偏好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一是馆藏规模(包括与之配套的馆内阅览座位数),大致能决定服务读者数量;二是馆藏结构,关系到能否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三是馆藏特色,决定了每家图书馆对读者的特有吸引力。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读者来馆阅读的兴趣大小和收获多少。

2.2.3服务质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包括行风作风、服务设施、服务形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他关系到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多的读者会向图书馆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图书馆如何处理这些意见和建议,既影响到读者对本馆的看法和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身的发展前景。

endprint

3从读者阅读价值观出发,加强图书馆建设

3.1多方面优化馆藏,使之更符合读者需要

馆藏是图书馆的核心和命脉,决定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只有不断优化馆藏才能尽可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3.1.1按读者需要增加馆藏。图书馆除了每年的热点图书、精品图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购置入藏外,还要积极探索通过“点书台”、读者书评等途径,充分了解读者需要,酌情按多数读者的共性需要购置点购率高的图书、报刊。在增加纸质馆藏的同时,还要顺应数字化阅读潮流,加强数字馆藏建设。

3.1.2及时淘汰低利用率书刊。馆藏逐年增加与馆舍面积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是图书馆行业的世界性难题。建设新馆固然是解决途径,但建设新馆要受诸多因素制约,在现实中需要主客观条件的支持方可。而常规的易于操作的方式,则是及时淘汰低利用率馆藏,以节省空间收纳新的、优质的馆藏。可以借助技术手段统计出若干年内无人借阅的图书,将其下架集中存放,以及将破损图书、过于老旧的一般图书等剔除,为新书上架腾出空间。

3.1.3精品图书增加复本量。图书馆的财力和馆舍面积都是有限的,购置新书必须精心挑选,重要图书增加复本数量。如广大读者共性需要的经典名著、热点图书等,不仅要购置,且要有多本复本,以满足多位读者同时借阅的需要。为此,可适当减少一般图书的购置数量。

3.2多角度延伸服务触角,方便读者借还书

3.2.1图书馆进社区。图书馆若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则能使读者在家门口享受阅读服务。图书馆进社区可以通过若干阅读推广项目实现,如贵州省图书馆的社区儿童阅读共享项目、苏州图书馆沧浪分馆的“泡泡园”少儿阅读系列活动等;而更常规的方式则是设置社区还书箱。社区还书箱是图书馆在社区的重要服务手段,一般设置在小区大门旁,使读者在家门口就能随手还书,是图书馆的一项惠民工程。

3.2.2图书馆进家庭。图书馆不仅能进社区,更要逐步进入“家庭”,这就是青浦区图书馆等正在建设的“家庭图书馆”。在慎重研究的基础,青浦区图书馆选择本区某些居民家庭,双方充分沟通、友好协商,主要由图书馆出资为相关家庭购买约百本图书,家庭自愿提供部分藏书作为补充对外借阅,建立家庭版的微型“图书馆”。从实践情况看,家庭图书馆多通过“小馆长”(即该家庭中正在上学的少年儿童)个人渠道点对点宣传,借书读者一般为其学校同学和亲戚家同龄儿童;小馆长把馆藏书名编制成目录,带到学校供同学点借,之后将相应的图书带至学校交给借书者,双方约定借书数量、还书时间等,完成借阅流通。图书馆甚至还“出借馆员”,即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指导“家庭图书馆”运行,并举办相关的阅读活动。目前,这项做法在摸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的来说并不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

3.2.3同城通借通还。有的城市图书馆已实现同城各馆通借通还。读者在任一区县公共图书馆网点办理借阅证,均可以在同城的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使用。而在任一区县公共图书馆借书,都可以在同城其他区县公共图书馆归还。这是图书馆借阅服务的重大的、实质性的发展。实现同城各馆馆藏资源的互借互用、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馆际合作真正找到了易于操作的、常规化的方式;读者一证通用,免去在同城各馆分别办证的费用;同城通借通还,极大地降低了读者往返交通费用、时间、精力等借阅成本。同城乃至更大范围的通借通还有可能成为图书借阅服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3.3重视读者的意见和感受,创造舒心的人性化阅读环境

3.3.1及时处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读者会不时向馆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希望看到的图书报刊种类,自己认为合理的开放时间,对于一些服务设施的需求,对于阅读活动的期盼等。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一定要认真处理,及时反馈。能办到的尽快落实,暂时无法办理的要说明原因。让读者充分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让读者感受到自己被图书馆尊重。

3.3.2开展人性化贴心服务。图书馆尤其要在一些服务细节上力求人性化设计,于细微处见真情。比如有的图书馆设有老年专座,通过放置柔软舒适的沙发,让老年人可以轻松、舒心地阅读;有的图书馆设置音乐阅览室,使读者在求知学习之外,还能获得身心放松与调节等。

4结语

研究读者阅读价值观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读者阅读价值观调整自身工作方法是图书馆建设的明确导向。图书馆应深入研究读者阅读价值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尽可能满足读者不断发展的阅读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为读者阅读服务的立馆宗旨。

参考文献:

[1]息慧娇.“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3-04-19].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2]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国民阅读总体呈增长趋势[N].社会科学报,2010-05-20.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传统与数字融合中的国民阅读走势分析——基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解读[J].出版参考,2012(13).

[4]俞碧飏,徐建华.省域“十二五”规划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38.

[5]李超平.“百县馆长论坛”的历史意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28.

[6]王萍.从经济危机下美英“图书馆保护运动”探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2013(2):52.

(编校:马怀云)

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书馆建设互动关系
借鉴CS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思考
网络平台时代下图书馆建设
金融工程与货币政策效率互动关系研究
空间塑形、视觉调度与文化景象的形成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