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4-09-19 10:14叶子贤
考试周刊 2014年63期
关键词:再创造提问技巧指导

叶子贤

摘 要: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数学创新教学,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转化为自己的真知,即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创新。

关键词: 创新教学 问题情境 提问技巧 指导 再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发现知识、发展技能。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启发法与发现法的结合。从教师教学方面看,是启发法;从学生学习方面看,是发现法。启发法与发现法应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方法。不鼓励学生发现的启发,是形式主义的假启发;不置于教师启发下的发现,是盲目的发现。必须明确,启发为了发现,发现为了启发,在启发的引导下去发现,在发现的要求下去启发,二者结合,实质上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结合。那么,在创新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设问题情境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又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出发,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法则巧妙地改造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要富有探索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探索去寻求结论,发现规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二、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可能会回答什么问题,等等,吃透教材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并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学生兴趣运用提问,适时地加以指点。提问要提到关键处,针对性要强,简单的判断性问题,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应尽量避免;也要防止提含糊的问题和一些暗示性的问题,使学生简单地朝教师提出的方向思考,限制学生自由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能在教学中灵活多变,但又不失主题。

同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敢于猜想、自我提问。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此外,指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应把目标放在“做完”上,而应自我提问“这点我懂了吗?”等。

三、指导学生讨论,注意延迟判断

为达到教学目的,在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把握讨论的合理性。从旁指导的程度按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而定,较浅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较难的问题给学生提示,还可以用一些非言语动作提高学生讨论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容许不同意见的争论,让每个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索,一道体验,独立探索,同享探索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讨论中对教师来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注意延迟判断,对学生讨论中形成的意见暂缓下结论。心理学家托兰斯认为,延迟判断可以产生更多想法,使学生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提供心理安全的环境,避免刚刚萌发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四、尝试“再创造”教学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个性特点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形成,都来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再创造”教学强调学生体验教学创造的过程,是在充分肯定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过程进行的。它不仅可用于性质、规则等内容,还可用于定义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师就可打破教材顺序,先出示一系列四边形或实例,告诉学生这些就叫“平行四边形”,接下去就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共同性质;如对边平行、相等,对角相等。接着发现这些性质的联系,如由一个性质推出另一个性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怎样定义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对于定义的必要性与作用都有了更深的体会。

总之,数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数学教师应自觉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的意识,增强重视创新教学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引向创新之路,这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邹文莉.课堂中的教育创新:一位数学教师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04(11).

[2]李崇兰.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创造情境、激发情意[J].青海教育,2005(3).

[3]顾群芳.初中数学实践性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价值[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张裕敏.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井冈山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VOL24.

猜你喜欢
再创造提问技巧指导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广告翻译探微
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