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

2014-09-19 01:32姜力晖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直译意译

姜力晖

摘 要:“信、达、雅”作为最为大众熟知的翻译标准,一直以来都被译者和读者广为接受。但鉴于翻译实践中各类文体及原文风格等因素的不同,“信、达、雅”的标准显得太过笼统。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曾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将“信”,即忠诚原则划分为八个维度,对于“信、达、雅”以及翻译中“忠实、流畅”等标准作出讨论。

关键词:翻译标准;直译;意译;翻译标准

在《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中,赵元任首先举出三个例子,说明“信、达、雅”并不能广泛地作为评价翻译实践的唯一标准,同时,对于其中最基础的标准——“信”,赵元任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认为,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除了受到一定的非语言因素(如文化差异、广义语境等)的影响外,还应从文本的角度,考虑文本的类型,确定“翻译的单位”。

“信”的幅度

文中,赵元任将“信的幅度”划分为八个维度,即意义与功用上的幅度、直译与意译的幅度、见次的频率、借词现象、语言中的必具范畴、体裁是否相当、语音语调的幅度、文本的广义语境(“原文与译文用时的场合”)。

首先,赵元任举例分析了“信”在意义与功用上的幅度,如法语中 je vous prie与英文中的I request you 意义相近,但是从功用的角度上,je vous prie更多地在英文中翻译为please。随后,文中又分析了和意义与功用较为接近但不尽相同的直译与意译的幅度。通过文中的举例可以发现,以意义与功用的幅度为度量,则要求译文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达到不同的交际功能。这一点与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观点相类似,即强调译文在交际功能上的目的性,而不同的是,功能主义学派为了详细研究文本的交际目的,详细地划分了文本类型。同时,在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理论中,翻译的标准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译本文本的评价还需考虑到翻译活动的参与者——原文作者、译者、原文读者以及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评判,即译文是否能在译文读者中达到原文作者期望达到的交际结果。而直译与意译的幅度则更为侧重译文是否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而“见次的频率”这一幅度即指的是词语在语言中的使用频率,赵元任将这一点作为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一个维度标准,也是充分考虑了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以及原文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广义语境下语言的运用。

其次赵元任在文中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的一种翻译策略——借词。而文中,借词这一语言的转化手段又被分为三类,包括借音词、借译词以及岔枝借译(skewed translation borrowing)。借音词即直接根据读音对应译入语的翻译,如violin被译为“梵婀林”,telephone旧称为“德律风”等。而借译词在单个字词中往往表现为“一些外语的词头词尾成了一些惯用的译法,如,亲—pro—,反—anti—,化—ize—,—fy,性—ness—,—ity,主义—ism等等。”而在句中则有例如,“高峰会议——summit conference”等。可见借译词往往是一些外来用语,由于这些词语在译入语的语言环境中无法找到相适应的词汇,则往往采用借译法处理。借译法和借译词是不同语言文化间相互交流融合的例证。岔枝借译在赵元任看来算是“习非成是”,而在作者看来并非所有“习非”都能“成是”,岔枝借译是否成立,需要参考译文与原文的语境以及语言的使用场合。

信的其他幅度还包括语言必具的范畴,这其中赵元任以不同语言的单复数、词汇的时态以及词性来举例说明,此外由于各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在翻译时,应注意语言“隐藏的范畴”。此外,作者认为,在翻译活动中,如能注意词品的相当,即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等,也能增加译文的可信度。

原文与译文体裁是否相当也是考察译文可信度的重要标准,原文与译文不仅文体要相当,同时也要注意译文的时代性。同时作者认为,音韵是考察译文可信度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维度,译文对于音韵的追求应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散文等音韵能够体现原文美学特点的文体中,即使在一般体裁甚至是信息性文本的翻译中,也应当注意音韵。原文与译文用时的场合也被作为考察译文可信度的一个标准。在《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一文中,赵元任举了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原文与译文都有其时效性和适用性。这一点在即时性很强的口译实践中尤其如此,在口译活动中,译员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译员是双方交流的桥梁,而译员的口译产出——除了文本信息外,一些非文本信息也传递着双方的交流,这就要求译员注意译语的使用场合和时间,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文俊.“信达雅”的模糊性[J].山东外语教学,1991(03):56

[2]邵敬敏.现代语言学的现代意识——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J].语文研究,1993(04):16

[3]彭长江.翻译标准多,何以断是非[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05):32

[4]朱彤楠.赵元任的“信、达、雅”观[J].黑龙江史志,2012(04):72

[5]殷丰立.德国翻译目的论和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比较[J].内江科技,2009(1):27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姜力晖(1991-),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2013级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实践。

猜你喜欢
直译意译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汉英动物词“龙”与“凤”的文化内涵及英汉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习语英译探析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