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2014-09-17 18:49叶丽
考试周刊 2014年59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丽

摘 要: 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中小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渐趋变化直接导致了心理上的动荡发展。学业日益繁重与紧张,所面临的社会性综合压力越来越大等因素,使中小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理论和实践表明,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无可规避的客观联系。健康型心理状态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与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中小学生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积极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而且逐步呈现出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反之亦然。重视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与紧迫任务。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过程关注

教育部通过《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分和学校切实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实践性课题,目前还缺乏一整套比较规范和相对统一的实质性要求,加上传统教育意识和应试思维模式的习惯性影响等因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难见起色,进展十分缓慢,而且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认识误区。这与风生水起、百花竞放和收获甚丰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局面,形成了一种极不相称、难以和谐的鲜明性对比,并逐步发展为素质教育活动中的障碍现象。下面我对此问题加以探讨,希望能为更多实践者提供借鉴。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现象

随着信息社会开放性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随之发生了难以预料的深刻变化,要想快速适应非易事之举,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可谓“青春期撞上了多变期”,令他们更是无所适从。于是,一些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者病态(变态)现象不断呈现,如叛逆早期化、心理障碍复杂化,各种攻击、轻生的极端和悲情现象频频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直升趋势等。所有这些,无论对于学生个人、家庭集体还是社会与国家来说,都是一种“伤不起”的负面因素。帮助中小学生建立并拥有积极向上和活泼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是家庭和社会为之努力的共同目标,更是学校教育及其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误区

由于种种因素的复合叠加,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思想行为上的误区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层面:一是误以为是学校常规管理之外的附属成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心理有偏差的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适当帮助。其实不然。我们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如个别辅导、寓教于学、课外实践),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三是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么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要么是“心理教师的应尽职责,与我无关”。果真如此,不是难求实效、流于形式,就是缺乏互补性和针对性。四是与课程教学有很大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讲求过程的长期性和联动性,努力攫取效果的渐进性和综合性。在现实中,一些教师人为地或者不作为地进行家与校的教育分离,致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不协调甚至相互抵消的现象。

三、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又注重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实践创新,对学生开展与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不可谓“外行”之流。由于受到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的惯性制约,他们尚未从思想上引起足够认识,没有真正把学生的根本利益和发展前景放在战略性高度加以积极应对,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合理而相应的位置上加以重视与开发。提高认识和转变观念应是当务之急。

2.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具有持久性和迟效性的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容来看,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从性质来看,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学校及教师应采用“优防重治、防治并举;重教长育、促进养成”的策略,通过思政课程强化、常规教学渗透、心理咨询辅导、专题讲座促进、典型事例剖析和日常活动引领等各类平台途径,积极有效地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把该项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必修范畴,具体可细化到班会、晨会、板报、家校信息互通等班级管理教育中。形式要丰富多彩,内容力求全面立体,包括学习类、人际关系类、青春期心理和挫折性教育等各个层面,注重形成教育活动的长向性与实效性、向心力与执行力。

3.形成网络体系,努力攫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效应。由于教育方式的差异性,中小学生普遍带有“90后”“00后”的时代特质。这些对学校工作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造成了相当的压力和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坚持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家长学校和各类媒介(如书信、手机信息、电脑网络、家校互访),有效利用并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影响,帮助学生家庭了解和掌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营造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相对强大的教育合力,规范教育子女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其思想素质。只有家校联手,才能事半功倍,取得“1+1>2”的教育效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知易行难的发展性课题。只要我们认真以待、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