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

2014-09-17 08:45刘惠霞
考试周刊 2014年59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改革

刘惠霞

摘 要: 中学历史教材对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内容和作用的介绍极其简单,无论是从高考的角度还是从新课改的角度,都应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有更全面的介绍和更客观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放性和研究性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改革 社会转型

中学历史教材中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介绍过于简单。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是这样介绍的:“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迫于形势压力,清政府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人教版教材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是这样介绍的:“《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该推翻。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两个版本对于清末新政内容和预备立宪过程均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2012年北京文综高考题第17题: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显然,教材提供的信息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和高考的要求,高考考查的竟是教材中已弱化的内容,让老师在教学中不得不对新政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补充,从而发现:对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评价这一问题,教材也罢,高考试题解析也罢,对于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评价都有失偏颇。

教师要对清末新政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必要补充及更客观的评价。如1901年,慈禧太后颁布上谕,新政开始。(1)政治上:减冗衙,修刑律。将《大清律例》进行大规模修改,废除如凌迟等一系列酷刑。(2)经济上:重工商,振农业。1903年成立商部,管理工、矿、交通等企业;设立商会,兴修水利。(3)军事上:改军制,扩新军。1903年设练兵处,总管全国练兵。(4)文化上:废科举,建学堂,兴留学,学成归国后委以重用。清末新政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废除了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在经济上,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经济政策,初步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编练新军增强了清军的军事实力,有利于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新军军官大多数接受过近代军事思想教育;新军中的士兵大多既年轻又有一定文化基础,易于接受进步思想,后来转变成推翻清王朝的重要力量。改革学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总之,新政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一环,也为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教材及高考解析对于清政府实行新政的初衷不尽客观,教材所述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相继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而2012年北京文综的高考解析为:“迎合资产阶级的要求,仿效西方君主立宪的形式,玩弄起‘预备立宪的把戏。”两者基本均认同新政是“骗局”这一说法。但事实上,清末改革的力度超越了中国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并非“玩弄把戏”,从清末新政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看,这应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南开大学李刚的新著《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以翔实的材料,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认为如果把《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简单地认定为当局的敷衍行为、欺骗行为,这不仅仅是对一段民族历史的扭曲认识,更是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艰难探索历程的武断否定。离开具体历史背景,对宪政的盲目反思是对神圣宪政本身的莫大亵渎,是一种矫情的反思,对后世进行整治改革不仅起不到有益的借鉴,反而是一种贻害无穷的误导。

过去在阶级史观的影响下我们崇尚革命,贬低改革,但是从政治文明发展角度看,革命不可避免地会流血牺牲,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破坏,历史上无论是清末新政还是辛亥革命,其追求有相当大的一致性,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以不应将二者对立起来,只是历史的发展最终选择了走革命道路而已。

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教师要以清末新政为例,在教学中通过肯定新政的作用,向学生渗透理性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但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应立足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改革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民生是学生应树立的历史观。

参考文献:

[1]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刚.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人民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改革
改革之路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社会转型时期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建设性构想
改革创新(二)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