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探究

2014-09-11 06:16齐海欣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衔接问题新课改高中数学

齐海欣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高中数学的差异也愈加明显,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实施后降低了初中数学的教学难度,但同时高中数学的在顶着巨大的高考压力下加大了其难度。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数学之间这种看似矛盾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阐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其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问题

前言: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是需要学生从熟悉到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体现,然而许多学生在初中升高中的过程中存在成绩下滑、普遍认为高中数学难学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也导致了部分学生自卑心理的出现。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加民主化、自由直观、简单易懂的改变,从而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期间能够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但是,当学生进入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阶段就变得更加被动性,许多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变得吃力、自卑、学习成绩下降,这也就体现出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1]。初中数学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虽然带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机会,但同时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密度与规范性,从而体现到高中数学难度不易接受的现状。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课程教学内容方面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九年义务教育中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难度大幅下降,并且教材中对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常用知识进行了删除。例如,十字相乘法则、二次不等式的计算、分数、指数幂等内容,也就是说,这些被删减的内容完全变成了高一数学中学生们的必修内容,也就大大的加大了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也就直接的导致了学生学习过程面临困难,学习兴趣下降,上课不专心听讲等问题,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的下滑,同时,这对教师的数学教学也设置了阻碍。

(二)学生自身方面

对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学生自身原因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初中生来讲,首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强,其问题来自于新的学习环境、陌生的老师同学以及全新的学习内容变化等方面。大部分高一新生都处在摆脱初中束缚的无紧迫感中,所以无法快速的融入到高中新的学习生活中。当步入高中数学的学习时就会出现一系列无法独立面对的问题,例如,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关注,自卑感的增强,学习动力不足,认为高中数学难度大,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不主动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等问题。

(三)教师教学方面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背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期望,面对着高考的大关,同时承受着超额的学习任务。所以,这个时期教师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然而,由于教学阶段的影响,高中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初中教学的一对一,手把手式教学,这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导致了部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关心不及时,处在过于相信的基础上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扎实度。同时初中数学过于保护性的教学方法到高中数学完全自主性的教学方法的突变,让学生很难接受与适应,也就导致学生自身出现问题。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是做好教学衔接的媒介,在鉴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应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填充,让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能顺利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缓解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压力。也就是说,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不只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做好初中到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工作。由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的繁杂,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删减,以衔接为前提,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着重讲解和补充衔接知识。

(二)掌握教学进度,做好数学学习的承前启后

初、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度各不相同,因此,如果直接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灌输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也就是说,适时的掌握好数学教学的进度是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节奏的关键[3]。对于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可采用引导式教学,先唤起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回忆,再灌输高中新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做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对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做了有效的铺垫。在巩固了旧知识的同时,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望,更好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三)适当的学习任务布置,引导式教学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九年义务教育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题海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确实会达到一些有效的教学成果,但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考验。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阶段,应避免大量的习题冲击,用适当的学习任务的布置进行循序渐进的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在确定数学衔接内容的前提下,转化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在解方程、不等式、以及立体几何等数学学习方面做到良好的铺垫。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各自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在其中进行引导式培养,从而发现更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教学衔接方法。

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变更和初高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征的变化,衔接教学的重要性也日渐突显。与此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问题,从而达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流畅性,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觉零压力,真正把衔接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谢娟妮.新课标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教学研究,2011,12(07):110-124.

[2]徐晓燕,严江华.初高中衔接读本[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熊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衔接问题新课改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农村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浅谈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