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围填海区旅游用地的适宜性

2014-09-11 00:23邓青杨再贵杨海泉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旅游

邓青++杨再贵++杨海泉

摘 要:根据区域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得出旅游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情况。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重点管控方向。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旅游;围填海区

引言

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建设成本较低,对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为滨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对于综合破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实现充分互动,并形成产业上的有机融合。以往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利用常以初级开发为主,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指导。因而,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地学等原理与方法,根据土地系统生态条件分析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定量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并划分等级的综合研究过程[1]。

1.1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S是适宜性得分,xi为影响因子得分值,wi为影响因子权重)。

1.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指标的选取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2]。评价体系依决策目标和问题特征建立。

1.3确定影响因子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值。构造判断矩阵R,由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CI为一致性指标,λmax为矩阵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的阶数)。

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1.4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

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常用方法为空间扩散和区域赋值法[3]。

1.5单因子加权计算综合影响分值

利用ArcGIS中栅格计算功能可以实现对单因子影响进行加权累加,求得综合影响分值。

1.6适宜度等级划分

按Natural Break法,即同级内差异最小、异级间差异最大的原则聚类,对结果进行适宜度分级。

2 银湖湾围填海区研究实例

2.1 评价指标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本论文以银湖湾围填海区为研究实例,遵循科学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资源、生态灾害的角度进行思考,选取河流、一般道路、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周边风景区、自然灾害等8个评价指标分层构建银湖湾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

2.2 权重值计算

权重值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专家判断矩阵。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分不同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各指标权重值。表1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A1-B;表2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B2-C;表3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表。

2.3 单因子影响计算与评价

评价因子可分为点状因子(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线状因子(河流、省道、一般道路、自然灾害)、面状因子(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不同评价因子对土地单元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不同,因此影响分值的计算也有所差异。各因子影响分值计算方法及说明[3]。

点状、线状因子影响分值的计算还需确定各因子的影响半径,根据影响半径利用ArcGIS进行距离制图,然后才能按其对应的衰减模型进行计算。银湖湾旅游用地中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一般道路、省道、河流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适宜性评价中点、线状因子的影响半径分别为5 km,3.5 km,0.5 km,2 km,0.5 km以及0.5 km。面状因子采用区域赋值法评定区内区域差异程度,计算评价单元内各面状因子的影响得分。

2.4 单因子影响空间加权处理

利用上述评价因子影响分值计算结果(栅格图),按要素因子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参评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综合影响的作用分值。

2.5 用地适宜度等级划分

适宜度等级由各影响因子共同决定。采用ArcGIS中Natural Breaks(Jenks)的方法对综合影响分值进行划分,进而判断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的适宜度等级。共分三个等级:不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区。综合影响分值越高,对应的适宜度等级越高,且其对应是唯一的,一个影响分值对应唯一一个适宜度等级。

2.6 综合适宜性评价与分析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权衡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得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情况。银湖湾西部及中部偏北的部分为不适宜区,滨海资源少,周边景观价值相对较低。适宜区为西南部及中部偏南区域,滨海资源好,景观价值非常高,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小。

3 区域发展建议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结合了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管控的重点方向,对于银湖湾后期的开发建设,旅游用地应优先考虑安排在适宜区,且其范围原则上不得打破不适宜区的界线。

银湖湾围填海区内部应梳理“海、林、城”的关系,打造滨海旅游度假休闲带,通过商业及公共设施由滨海向内部延伸,带动内部生活组团的发展,串联自然水体和林木景观,保持自然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看见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 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16

[2] 梁涛,蔡春霞,刘民,等.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4):782-788

[3]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D].中国科学院,2006

作者:邓青,女,1987-10,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单位名称:广州地量行城乡规划有限公司;endprint

摘 要:根据区域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得出旅游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情况。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重点管控方向。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旅游;围填海区

引言

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建设成本较低,对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为滨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对于综合破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实现充分互动,并形成产业上的有机融合。以往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利用常以初级开发为主,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指导。因而,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地学等原理与方法,根据土地系统生态条件分析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定量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并划分等级的综合研究过程[1]。

1.1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S是适宜性得分,xi为影响因子得分值,wi为影响因子权重)。

1.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指标的选取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2]。评价体系依决策目标和问题特征建立。

1.3确定影响因子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值。构造判断矩阵R,由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CI为一致性指标,λmax为矩阵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的阶数)。

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1.4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

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常用方法为空间扩散和区域赋值法[3]。

1.5单因子加权计算综合影响分值

利用ArcGIS中栅格计算功能可以实现对单因子影响进行加权累加,求得综合影响分值。

1.6适宜度等级划分

按Natural Break法,即同级内差异最小、异级间差异最大的原则聚类,对结果进行适宜度分级。

2 银湖湾围填海区研究实例

2.1 评价指标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本论文以银湖湾围填海区为研究实例,遵循科学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资源、生态灾害的角度进行思考,选取河流、一般道路、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周边风景区、自然灾害等8个评价指标分层构建银湖湾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

2.2 权重值计算

权重值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专家判断矩阵。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分不同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各指标权重值。表1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A1-B;表2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B2-C;表3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表。

2.3 单因子影响计算与评价

评价因子可分为点状因子(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线状因子(河流、省道、一般道路、自然灾害)、面状因子(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不同评价因子对土地单元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不同,因此影响分值的计算也有所差异。各因子影响分值计算方法及说明[3]。

点状、线状因子影响分值的计算还需确定各因子的影响半径,根据影响半径利用ArcGIS进行距离制图,然后才能按其对应的衰减模型进行计算。银湖湾旅游用地中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一般道路、省道、河流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适宜性评价中点、线状因子的影响半径分别为5 km,3.5 km,0.5 km,2 km,0.5 km以及0.5 km。面状因子采用区域赋值法评定区内区域差异程度,计算评价单元内各面状因子的影响得分。

2.4 单因子影响空间加权处理

利用上述评价因子影响分值计算结果(栅格图),按要素因子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参评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综合影响的作用分值。

2.5 用地适宜度等级划分

适宜度等级由各影响因子共同决定。采用ArcGIS中Natural Breaks(Jenks)的方法对综合影响分值进行划分,进而判断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的适宜度等级。共分三个等级:不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区。综合影响分值越高,对应的适宜度等级越高,且其对应是唯一的,一个影响分值对应唯一一个适宜度等级。

2.6 综合适宜性评价与分析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权衡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得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情况。银湖湾西部及中部偏北的部分为不适宜区,滨海资源少,周边景观价值相对较低。适宜区为西南部及中部偏南区域,滨海资源好,景观价值非常高,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小。

3 区域发展建议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结合了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管控的重点方向,对于银湖湾后期的开发建设,旅游用地应优先考虑安排在适宜区,且其范围原则上不得打破不适宜区的界线。

银湖湾围填海区内部应梳理“海、林、城”的关系,打造滨海旅游度假休闲带,通过商业及公共设施由滨海向内部延伸,带动内部生活组团的发展,串联自然水体和林木景观,保持自然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看见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 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16

[2] 梁涛,蔡春霞,刘民,等.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4):782-788

[3]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D].中国科学院,2006

作者:邓青,女,1987-10,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单位名称:广州地量行城乡规划有限公司;endprint

摘 要:根据区域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得出旅游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情况。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重点管控方向。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层次分析法;旅游;围填海区

引言

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建设成本较低,对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为滨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空间资源。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对于综合破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将实现充分互动,并形成产业上的有机融合。以往围填海区土地开发利用常以初级开发为主,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指导。因而,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对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地学等原理与方法,根据土地系统生态条件分析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定量地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并划分等级的综合研究过程[1]。

1.1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多因子加权叠加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S是适宜性得分,xi为影响因子得分值,wi为影响因子权重)。

1.2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指标的选取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因子的可计量、主导性、代表性和超前性原则[2]。评价体系依决策目标和问题特征建立。

1.3确定影响因子权重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值。构造判断矩阵R,由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CI为一致性指标,λmax为矩阵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的阶数)。

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1.4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

单因子影响分值计算常用方法为空间扩散和区域赋值法[3]。

1.5单因子加权计算综合影响分值

利用ArcGIS中栅格计算功能可以实现对单因子影响进行加权累加,求得综合影响分值。

1.6适宜度等级划分

按Natural Break法,即同级内差异最小、异级间差异最大的原则聚类,对结果进行适宜度分级。

2 银湖湾围填海区研究实例

2.1 评价指标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

本论文以银湖湾围填海区为研究实例,遵循科学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资源、生态灾害的角度进行思考,选取河流、一般道路、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周边风景区、自然灾害等8个评价指标分层构建银湖湾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

2.2 权重值计算

权重值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专家判断矩阵。根据专家评议结果,分不同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后,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各指标权重值。表1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A1-B;表2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判断矩阵B2-C;表3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表。

2.3 单因子影响计算与评价

评价因子可分为点状因子(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线状因子(河流、省道、一般道路、自然灾害)、面状因子(现状用地影响、景观价值)。不同评价因子对土地单元的作用和影响机制不同,因此影响分值的计算也有所差异。各因子影响分值计算方法及说明[3]。

点状、线状因子影响分值的计算还需确定各因子的影响半径,根据影响半径利用ArcGIS进行距离制图,然后才能按其对应的衰减模型进行计算。银湖湾旅游用地中高速公路、周边风景区、一般道路、省道、河流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适宜性评价中点、线状因子的影响半径分别为5 km,3.5 km,0.5 km,2 km,0.5 km以及0.5 km。面状因子采用区域赋值法评定区内区域差异程度,计算评价单元内各面状因子的影响得分。

2.4 单因子影响空间加权处理

利用上述评价因子影响分值计算结果(栅格图),按要素因子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参评要素因子对土地利用综合影响的作用分值。

2.5 用地适宜度等级划分

适宜度等级由各影响因子共同决定。采用ArcGIS中Natural Breaks(Jenks)的方法对综合影响分值进行划分,进而判断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的适宜度等级。共分三个等级:不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区。综合影响分值越高,对应的适宜度等级越高,且其对应是唯一的,一个影响分值对应唯一一个适宜度等级。

2.6 综合适宜性评价与分析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权衡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得出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情况。银湖湾西部及中部偏北的部分为不适宜区,滨海资源少,周边景观价值相对较低。适宜区为西南部及中部偏南区域,滨海资源好,景观价值非常高,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小。

3 区域发展建议

银湖湾围填海区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结合了现状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以及周边旅游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旅游开发不适宜区是未来土地利用管控的重点方向,对于银湖湾后期的开发建设,旅游用地应优先考虑安排在适宜区,且其范围原则上不得打破不适宜区的界线。

银湖湾围填海区内部应梳理“海、林、城”的关系,打造滨海旅游度假休闲带,通过商业及公共设施由滨海向内部延伸,带动内部生活组团的发展,串联自然水体和林木景观,保持自然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看见青山绿水。

参考文献:

[1] 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16

[2] 梁涛,蔡春霞,刘民,等.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4):782-788

[3] 陈光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邛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D].中国科学院,2006

作者:邓青,女,1987-10,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单位名称:广州地量行城乡规划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