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4-09-01 10:41郑乃凤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课堂语言启发感染

郑乃凤

【摘要】如果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好言语的功效好似春风化雨,问答处有柳暗花明之巧,解说间见点石成金之效。“工欲善其器,必先利其器”,作为音乐老师,只有对自己的课堂语言“千淘万漉”,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把握语言的精准,才能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

【关键词】启发;激励;感染;课堂语言;锤炼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语言有着其他媒体无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音乐课,语言无疑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和招牌、赖以教书育人的利器。最喜欢听于丹讲《论语》,与其说是为她所讲内容吸引,不如说更多的是被她那流畅而充满智慧的语言所感染,由此我想到了天天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师。久居“此山中”,难识“真面目”,一旦作为旁观者去聆听别人的课,多数教师都会听出课堂语言的平仄高低,进而判断出因课堂语言的差异而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

一、深入浅出、抛砖引玉,把握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言简意赅,精辟扼要的音乐课堂语言能恰到好处地引领孩子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语言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知,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未知。教师的语言,尤其是提问时,要深入浅出地启智,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如在讲授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在引导学生小组探讨音乐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阿拉伯商队在茫茫无际渺无人烟的草原独行疲惫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来受到俄罗斯军队护送后,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从这段音乐节奏和力度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我具体提示下有针对性地回答后,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总结:“音乐要素的变化对它所表达的内容、描述的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不着痕迹地激发了学生对比聆听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导学生完成了情感的体验。

科技发展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音乐知识面在不断加宽,课堂上的内容往往会引起他们对跨学科或课外知识的联想,并在课堂上或课外向教师质疑,这就需要教师涉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平时广为收集,留心积累,挖掘生活中大量新鲜活泼的时代音乐素材,“采得百花方为蜜”,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音乐课堂。如“环球之声”涉及到许多异国地域的文化;“神舟音韵”涉及到丰富多彩的异域民俗文化;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时下流行的“江南style”、“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以及很多的音乐组合表现出来的时尚音乐素材也是我们教师可以汲取为课堂所用的佳品。教师要触类旁通,让学生每周只有一节的音乐课向生活延伸,课下自主去探究让他们着迷喜欢的音乐作品,也能紧跟“新流行”时尚前沿。如上例我在讲授交响音画欣赏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时,为了化解学生对这种严肃音乐的排斥心理,导入时我引进了多数学生熟知并经常乐于哼唱的《天空之城》,学生感受到这么熟悉的音乐竟来自交响音画《天空之城》。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听空间,而且引领学生感受到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相融合之魅力。做“时尚”老师,需我们与时代融合,不断更新自身的音乐“库存”,提高自己音乐素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领。

二、机智敏锐,妙趣横生,力求课堂语言的幽默感

有人说:“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老师,他的语言一定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幽默感有机结合的特点。在课堂上,他能给学生快乐、趣味,扣住学生的心弦,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实践中无数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区理想课堂示范课上包老师执教《舞剧》,即将上课时电脑突然出现了故障,她很风趣地说:“好东西总是值得等一等,再等一等”,缓解了听课教师和学生等待电脑修复带来的焦灼,也恰如其分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

当然,幽默在实际运用中还必须掌握一个“度”。过多“喧宾夺主”式的幽默肯定会因影响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有“滑舌头”之嫌。

三、寓教于乐,赏识鼓励,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赞扬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就像一个故事里讲的“每条小鱼都很在乎!”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上,教师一句无心的“评语”,往往会左右今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课堂中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比如当某一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大相近庭,甚至思维“短路”,我经常亲切和蔼地说:“你的思考方式很独特,你让同学们明白了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会有新发现。”或者是“你把问题面拓宽了,能想到这个角度,真不错!”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这样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学生信心倍增,课堂上发言争先恐后。在教学《天鹅湖》一课时,听到有的学生迅速精准的回答,我评价道:“这位同学反应太快了,对音乐见解独特”;在《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我播放了音频《狮王进行曲》,有个学生在认真聆听后发表见解:“我感觉有一只愤怒的狗熊在追赶蜇伤它的蜜蜂”,还有个学生说:“我好似看到了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在发威……”对学生群体的这种丰富的联想,我赞誉道:“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帮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同学们对同一旋律的不同见解足以说明大家有非凡的想象力,这正是我们音乐得天独厚的魅力所在。”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饱含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情感关注。“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却可以牢牢吸引学生。

四、声情并茂,以情激情,课堂语言要具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讲台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教师真挚的情感、亲切的语言会扣击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把情感的琴弦拨响,与音乐产生共鸣。学生的心是敏感的,他们能准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美的语言负荷着真挚的情感,深入了学生心灵,自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常言道:“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启动器。繁简有致、疏密得体,一如绘画隽永的语言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问答间有柳暗花明之巧;解说间见点石成金之效,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才能提高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荣静.中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探析[J].北京:中国论文联盟,2010.08

[2]刘电芝.中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8

[3]张辉.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中学音乐高段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培养[J].北京:教育学术月刊,20011.1

[4]刘小倩.谈中学音乐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北京:沈河教育,20010.6

[5]孙默.新课标中学音乐教学法[M].北京: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11.1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语言启发感染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