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规律探寻

2014-08-30 13:49高琪琪陈巧玲
人民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高琪琪 陈巧玲

【摘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向、优秀人才品格和信念形成的趋向。文章分析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和具体特点,并探索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认同过程 认同特点 认同路径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的北大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不仅是我国全社会价值取向最集中的体现,更是青年学生的“思想向导”。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人才,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向、社会发展的走向、优秀人才品格和信念形成的趋向。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过程、合理掌握他们的认同特点、探索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现阶段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和主要的历史使命。

准确把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一般过程

价值观的认同绝对不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简单对话与成果共享,也不是单纯的历史传承,而是一个主体对价值客体不断深入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发展变化过程。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的目的,就是对自身精神世界完成自省、自尊、自信、自强的几个环节,能够自觉运用“三个倡导”的要求来实现情感内化与行为外化的互动、深化、提升。从心理学、教育学和价值哲学来看,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认知认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指他们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能够理解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过程、能够领会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文化精华。主体对价值客体形成全面、正确、理性的认识是形成认知认同的基础。可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全面把握,对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基础、文化根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是大学生对价值观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价值自由到价值选择的基础,也是青年学生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价值取向的基础。

学校教育是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主要阵地,大学里有一大批学识渊博、理论扎实、道德高尚的教育人才,同时也有丰富的教学载体资源和陶冶情操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历史追溯、文化熏陶、理论指导。理论上的彻底理解是形成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获得思想共鸣的重要条件,阐述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辩证关系能够起到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渊源的追溯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解读,能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②的真正内涵。这些理论教育和对历史文化的解读,都会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奠定坚实基础。

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认同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是认知认同的深化,同时又是行为认同的感情基础。由于情感认同是主体把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过程,它加入了正面的情绪因素,所以它一经形成,就会起到深远的影响,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因素,控制和调节着对价值观的认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青年学生自身正面情绪因素的介入,更容易使他们对蕴含着核心价值取向的事件产生思想共鸣,这要比纯粹的理论灌输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强化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增加大学生的思想共鸣,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心理上、行为上更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有切身感受。但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过程是复杂的、反复的,这是由内外原因共同造成的:从认同主体自身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少,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现实环境“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③,这肯定会使大学生在面对价值观取向时,产生疑惑、彷徨、失落的负面情绪,从而削弱他们的情感认同。这就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及时排除消极因素,减少情感认同危机的出现。

行为认同。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使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在理智上产生了认可、感情上产生了依赖。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认同,不是前两个阶段的认同,而是行为上的认同,即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并矢志不渝地执行。行为认同是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重要步骤和最后环节。

广大的青年学子尚处在大学的象牙塔中,他们的行为认同首先是从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开始的。个人层面的四个要求体现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大学生从小接受道德教育最集中的表达,因此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行为体验。青年学生的行为认同往往就是从我做起,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逐步把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外部要求,转化成自身的内部需要,形成社会道德的自觉;又从社会责任和国家感情中,提升到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行为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知、情、行的辩证统一过程,是频繁多变、反复向前的过程,是“深刻理解→情感认同→外化行为”的渐进过程。其中,上一步认同都是下一步认同的基础,下一步认同都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而下一步认同又支持、证明前一步的认同。这就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整个科学过程,它对我们找到青年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特点和寻求培育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有着重要作用。

合理掌握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特点

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除了一般意义上,对价值认同的异质性、流动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多层次性、不平衡性和不一致性等具体的特点:

多层次性。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多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本身的多层次性和青年学生群体的多层次性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个人层面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层面是个人层面的深化,国家层面则是信念和精神升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可能是从个人层面做起,然后逐层地认可和践行其他层面。同样,大学生本身群体也是有年级层次、教育程度层次、专业差别之分的,不同年级、不同教育程度会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同,不同的专业也会对它产生不同的关注程度。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

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同一层级中,价值认同主体(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主体对价值认同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的个体会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有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高,会积极自我培育和践行;有的则认同度低,不能很好地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一层次的不同方面也有认同程度不一的现象,如有的同学对诚信的认可度高,但对友善的认可度就低一些。相对来说,大学生中的党员干部和先进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可程度高一些,大学生对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内容要比其他方面认可度高一些。

不一致性。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程度与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程度的前后不一致。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能够清楚自己该弘扬什么、认可什么、反对什么、唾弃什么,教育部思政司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23年调查显示,也能说明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是能把自己的青春和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的。但是,由于全球一体化、经济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网络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自由思潮和极端宗教理论的渗透,再加之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和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有所抬头,致使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社会实际问题时,虽然能够在认知和情感上认同核心价值观,但在生活实践中出现了功利性强、理想性弱,理论认知强、实际执行弱,民族感强、责任心弱,自我意识强、自我评价弱的尴尬局面。这是当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有待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

着力探寻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科学路径

探寻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既要尊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还要兼顾大学生认同的特殊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构教学体系,力求全面解读,推动大学生的认知认同。促成高校育人功能和大学生本身能动作用的“两轮共行、双翅同飞”模式,是推动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重要方法:其一,构建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体系,使青年学生广泛认同、全面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从管理层的设计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教学活动,再到激发大学生群体的理论理解和研究的热忱,都要有点有面,要教懂还要研通。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对大学生结合紧密的“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解读,更要对“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和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这些于大学生来说,相对抽象的价值观进行深度解读。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要能把“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相结合,要能把理论教育和科研创新相结合,要能把自己亲和力和个人权威性相结合。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的特点,在勤学的基础上,深刻而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二,利用不同的教育载体和隐性的教育方法,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时代背景、理论内容、意义作用作理论阐述时,除了必要的课堂教学外,还要更多地利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如网络学习、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交流学习、党团的组织生活会、模拟新闻发布会等形式,都能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

当然,在构建教学体系和利用多种教育载体的过程中,教育者注意两个“统一”的问题:一是全体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统一,大学生是一个群体,统一讲解理论内容、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必不可少,但在理论解读时,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具体的、量身定制的方法来引导和教育。二是理想教育和现实教育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价值观的理想状态,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所以,教育者要把握这一点,选择合适的、现实的理论解读方式,结合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还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原貌和文化基础,积极地、逐步地、稳妥地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认同。

净化社会环境,发挥模范作用,推动大学生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价值认同中比较容易出现波折和反复的,它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和朋辈之间的相互认可有非常大的关系。任何价值认同都不可能离开具体的环境,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因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增强或减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在净化环境时,不仅要坚持社会、家庭和学校横向环境的有机统一,还要注意小学、中学、大学之间的功能互补和有效衔接;要教育青年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学生树立对环境的自主意识,克服依赖心理,教会学生明辨社会是非善恶的能力;在具体措施中,要优化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并举,还要注意传媒环境的建设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用身边典型来进行朋辈教育是增强情感认同的又一有效途径,榜样的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鼓舞和激励功效。通过现实生活和现身说法,来感染和带动同龄学生,使其他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另外,在净化环境和朋辈榜样的同时,还要注意大学生心理疏导问题,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和面临道德两难的抉择时,往往陷入情感认同危机,这就需要教师和辅导员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困境、进行心理疏导。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客观深入分析问题、因势利导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甄别每种价值取向的好坏和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影响,使他们自己化解情感认同危机。在疏导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让他们学会主动维护和净化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这样,青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积极自我深省、自我疏导,并对自身价值观进行提升和改善。

坚持实践育人,促进自我提升,推动大学生行为认同。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认同关键的一步,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彻底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了规律性和真理性的统一,才能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认同它、践行它。重庆师范大学的邓卓明教授在对社会实践作用的探究中也发现,它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认知上的转化作用、认同上的强化作用和践行中的承载作用。④我们应该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包括科技创新赛、全国挑战杯赛,也包括各项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使大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大学能够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发展、时代要求紧密切合,并不断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体验。

大学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参照,着力培养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自我的提升能力,要强化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对自身行为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要促使自己对价值观的认同从思想幕后走向行为台前,并使这种行为成为习惯。

当前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但价值认同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我们唯有思想上不懈努力、方法上不断创新,方能使之奏效。在坚持价值认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大学生认同特点的把握,来不断完善认同对策;大学生自身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和群体的自觉认同,努力使自己和社会、国家融为一体。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本文系陕西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系统化研究”、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4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级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Z009)

【注释】

①②③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④邓卓明,姜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12期,第99~102页。

责编/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