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特征及启示

2014-08-30 16:11付文娟孟悌清
人民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付文娟 孟悌清

【摘要】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研究并借鉴美国高校创新教育机制,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启示。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政策、文化、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美国创新教育的环境,并从课程、教学、科研及实践四方面总结了美国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的特征,最后提出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美国高校 创新教育 机制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如今,人类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间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地,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首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创新教育机制。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且最早实施创新教育的国家之一,世界70%的专利出自美国① ,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居世界第一,创新成就有目共睹。因此,研究美国高校的创新教育机制,对我国培养创新人才有很好的借鉴、启示作用。

美国创新教育的环境分析

美国形成了全社会立体式的创新体系,政府、企业、民间组织都大力倡导、支持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积极的政策支持。美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创新教育的实施。1985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了《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旨在帮助美国当今儿童学会如何思考、学习和创造。1991年,布什总统制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改革。国会通过《美国竞争法》,用法律保障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②。1998年“重建报告”呼吁在本科课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此外,通过职业移民、招收留学生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吸引国外技术人才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良好的文化氛围。美国文化中开放、自由、求异、冒险的特质造就了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奇思异想、打破常规被社会认可并鼓励,宽广的知识面和相关知识的积累是创新成果生长的基础。2011年数据显示,美国计划人均读书量达50本,中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5本。美国人富于冒险的精神也使其敢于尝试,勇于突破,促进了创新的巨大发展。

广泛的经济投入。美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居世界前列,20世纪80、90年代,其经费占GDP比重已稳定在6%~7%之间,2010年,美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6.2%。政府、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及学校创收是高校创新资金的来源。政府通过直接拨款、科研经费的形式予以支持;民间基金会提供捐赠: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创新中心”,组织学生从事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高校与企业合作,如微软委员会长期赞助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研究③;名人、富翁和校友以个人名义进行捐赠;大学通过学费、科研、资源收入和投资收益获得资金。

美国高校创新教育机制特征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追求新方向的能力,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是美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④。具体表现为:

综合化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美国的创新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或某领域的“技工”,而是使学生具有宽广的人生视野、思辨与表达能力及独立成熟的人格。为此,各高校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贯通的课程体系。如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模式,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由专业课、选修课和核心课程构成。专业课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一个学科方向里有一定数量的同类课程可供选择。选修课范围广泛,本校及波士顿地区与哈佛有合作关系的大学课程都可选择,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兴趣,找到辅修科目。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广博的基础,提供认识、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为选修其他课程提供参照。本科32门课程,16门必须是专业课,8门选修课,8门核心课。课程内容包括8个领域:美学和阐释的理解、文化和信仰、实证和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科学、宇宙物理科学、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每个领域有若干具体标准。学生选课灵活多样。学理工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学、舞蹈或音乐作为另一个专业方向,无需繁琐的审批步骤。通常在第二年确定专业,还可辅修。⑤美国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体现了普通性和专业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基础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结合,具有国际性和跨学科性,为学生构建了完整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形成的基础。

开放的课堂教学。美国大学老师不会照本宣科,学生考试不会背概念。上课采用交流方式,教师和学生互动密切,除讲授外,独立学习、实验、案例(项目)研究、小型研讨班、实践锻炼等都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普林斯顿大学应用与计算数学系,该系每周有一次学生讨论班,大家交流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增进学习和了解,拓宽知识面。系里每周有报告会,经常请各领域最优秀的教授前来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最前沿⑥。现代教育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美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料和生动的模拟演示,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有趣、生动。很多大学设有网络课程,如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商学院,学生可在网络上重新学习知识,随时申请特定考试,使学习更加方便灵活,更具人性化。

积极的科研训练。美国大学注重科研,建立了本科生参与科研机制。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开端,其后各大学纷纷开始建立自身特色的本科生科研计划,设立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保障科研顺利进行。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1997年成立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建立网站,提供各种研究机会和项目申请信息,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核及验收工作,组织关于研究方法方面的讲座和讨论会,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研究及撰写项目申请书、拟订预算等。科研项目种类多样,如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赫斯学者计划”、“校长本科生研究奖学金”,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新生研究指导计划”等,形式有探究性课程、顶点体验课程、实验室研究、学期与学年论文、实习、社区服务等。项目资助来源广泛,学校、院系及校外组织均会提供研究项目。本科生既可作为研究助理参与教师、研究生的课题,也可自己提出项目方案,申请资金。此外,美国大学对参与科研的师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伯克利大学规定,在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中,教师指导一名本科生,学校给予500元项目经费;学生在暑期工作,可获得1000~2000美元的经济资助⑦。许多大学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庆祝会、研讨会、本科生科研日,为本科生科研提供交流平台。伯克利分校每年投入15000美元经费资助7种杂志发表本科生科研成果。本科生参与科研,尽早接触研究和开发,养成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科学态度、精神和意志,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多样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将创新思维和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的必要环节。美国院校非常重视实践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结合自身特点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一是实习—见习模式。每所高校都有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岗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生夏季实习计划,旨在帮助新生获取实习机会并顺利完成实习,提供多种实习岗位,并配有指导教师。二是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提供课题和资金,大学提供研究场所和人员,既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又使大学获得科研经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硅谷的骄人业绩离不开斯坦福大学这个孵化器,硅谷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斯坦福大学的发展,二者成为不可分割的连体婴儿⑧。三是合作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辛辛那提大学让学生稳定在一个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早确定就业方向。每年都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被实习单位直接聘用。安提亚克学院让学生按照学习—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业,要求每个毕业生具有在多部门、多领域工作的实际经验,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四是社区服务模式。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和基层服务公众。学校提供许多机会,学生到社区和非政府组织服务还有学分。普渡大学1995年推出了社区服务工程项目,学生组成不同的工程设计团队,为当地社区非盈利性组织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学生可获得一定学分。

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创新人才建设,高校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创新教育机制仍有待完善。借鉴美国高校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转变管理体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比中美创新能力(如表1),可看出我国与美国仍有很大差距。

表1 2013年中美创新能力对比

我国政府、高校急需转变管理体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管理理念上,政府要下放权利,给予高校充分的自主权。政府提供战略规划、政策指导、资源供给和信息服务,高校根据本校特点制定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内容,教职员工建言献策,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经费投入上,目前高校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数额有限,筹资渠道单一,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同时企业、民间组织、个人及学校积极行动,为高校的创新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再次,人才培养上,本科生大学阶段一直接受专业知识,对其他领域接触甚少,知识面狭窄,思维局限,难谈创新思维。人才培养要从专业化转向全面化,有利于创新和突破。

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创新性教育平台。表现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过于功利性,只学所谓“有用的”,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且教材统一,更新缓慢,难以形成创新思维需要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急需优化课程体系: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涵盖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领域,使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后两年,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和技术。课程内容上,废弃落伍知识,将最前沿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充实到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使教学服务于社会。重视跨学科教育,广泛设置跨学科课程。

要根本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法,采用启发、研讨式的互动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性,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平台资源,使教学生动形象,富有乐趣,师生互动更便捷。科研上,我国本科生科研起步晚,且面向精英,大部分学生很少参与科研。学校缺乏对本科生科研活动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导师对学生指导不足,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阻碍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本科生科研机制:设立独立的本科生科研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科研信息的发布,提供多种科研项目和研究机会,全程指导、监督和管理本科生科研;实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选拔学历、职称较高,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选题、立项、研究开展及成果申报等工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对科研指导老师和本科生提供经济资助;设置本科生科研学分,减少课程压力。此外,学校应创办本科生学术刊物、开展本科生科研交流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鼓励激发更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广泛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优化教师考评机制,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富有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发表论文数量虽多,但鲜有自己的见解,大部分是对他人观点的陈述和总结,更谈不上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优化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正确处理质和量的关系,对做出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其次,高校应对教师进行定期学习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再次,实施校企对接,在实践中培养教师创新能力,走“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高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定期的学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最新问题,根据社会需要改进教学和科研,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技师)人才。同时,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生导师和顾问,定期来校做知识、技能讲座和培训,交流思想,互通有无,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搭建实践平台,提高本科生动手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学生“眼高手低”,难以胜任实际工作,更难有创新成果。为此,高校要努力搭建实践平台,提高本科生动手能力。第一,坐实本科生实习环节。实习是本科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环节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用人单位参加实践,而是随便盖章敷衍了事。为此,要建立校企沟通机制,学校和用人单位定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并跟进实习生情况。第二,增加实践项目比重,如实验、社会调研、社区服务、顶岗实习,给予学分和奖励。第三,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参与科研可以深入了解所学知识,锻炼动手和科研能力,对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重要作用。第四,实行校企联办对接,“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依据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企业也是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第五,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可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企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科技人才,而学生也需要企业提供研究和实践的平台。三者结合,可为企业培养出大批有理论、懂技术,且有实操经验的创新人才。

综上,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高校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新教育机制,为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呼应。我国的创新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研究借鉴美国的做法,立足国情,建立起中国特色的高校创新教育机制。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宣传统战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3JY053)

【注释】

①唐海波,何浩宇:“浅谈美国高校的创新教育”,《它山之石》,2010年第4期。

③赵铸:“美国高校创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④⑤⑥⑧朱幸福:《美国大学教育写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⑦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责编/张祺用(实习)

猜你喜欢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创新教育
美国高校促进创新创业的实践及启示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何以形不成规模